第3章 文献综述(下):全球化与通货膨胀
3.1 引言
早期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多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进行。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动态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20世纪90年代通货膨胀的水平大幅度降低了,而且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也大幅度地下降了。并且,过去通货膨胀率的走势对当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也明显减弱(参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6)。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认为20世纪下半叶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是20世纪90年代通货膨胀动态发生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全球化对发达工业国家的通货膨胀动态并没有显著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通货膨胀动态的变化是货币政策的改善等其他因素导致的。
本章对迄今为止围绕全球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做了一个较全面的综述,以供后续研究参考。3.2节综述了关于全球化与通货膨胀的联系的直接证据。这些文献更加关注全球化与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这一问题。3.3节则讨论了从全球化到通货膨胀的传导渠道。具体分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讨论了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和政府行为(主要指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即中央银行的行为)的时间不一致性之间的关系。这一个方面争论的焦点是全球化是否改变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通常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中央银行所面临的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因而决定了其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的约束条件。这个条件的变化被认为会影响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偏好,进而影响其决策,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最终决定了均衡的通货膨胀水平。第二个方面,我们讨论了全球产出缺口和国内产出缺口对各国通货膨胀的相对影响程度。其中全球产出缺口是否对各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是争论的焦点。第三个方面,我们讨论了全球化是否通过影响生产效率从而影响通货膨胀。第四个方面,我们讨论了进口价格的变化是否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影响。3.4节总结了目前关于开放经济因素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的文献。3.5节做出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