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政府要做一个开明的“婆婆”。
原文:必须明确,这次港口下放,不能是简单地把“大婆婆”换成“二婆婆”,更不能同时增加许多“小婆婆”,只有市政府一个“婆婆”,而且市政府要做一个开明的“婆婆”。(1984年11月28日听取天津港务局工作汇报时的讲话,《辩证法随谈》,3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解读:人们习惯把政府称为“婆婆”,这是因为在我国各级政府需要负责许许多多管理事务。那么,政府要做什么样的“婆婆”?李瑞环形象地指出,政府要做开明的“婆婆”。这是他在1984年11月28日听取天津港务局工作汇报时讲的一个重要观点。天津港是一个老港口、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开放之前,它属于交通部、天津市等多个部门交叉管理。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港口业务重心移至塘沽,天津作业区任务不足,加之人员众多、设备老化,企业连年亏损。与此同时,天津港的压船问题也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最多的时候天津港锚地压船有100多艘,有的船要等上两个多月才能进港卸货,最紧张的时候政府要派出部队官兵帮助卸货。由于天津港在当地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天津港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李瑞环直接领导了天津港的改革事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3年下半年,他向国务院建议将港口下放给天津市,由天津市来推动天津港的改革发展。1984年上半年,天津市正式向中央申请天津港权力下放。这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天津港采取“双重领导,地方为主,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办法。他对天津港的负责人讲,天津港下放市里就是要靠你们自己管理,国家赋予天津市的港口管理权,原则上都交给港务局来管,市政府就是为你们服务。天津港采取了“先救命,后治病”的思路,在国内是首家通过积极筹资进行改造的大型港口,利用资金采购国际先进设备,全面改造和建设港口设施,大幅度提高港口效益。天津港边筹资建设,边扩大经营,改革管理体制,改善职工生活,短短几年实践就有效改变了严重压船局面,开始了良性发展。1986年8月,邓小平到天津视察,在听取了天津港改革经验介绍时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些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这给了天津港改革高度的肯定和极大的鼓舞。
政府做开明的“婆婆”,就是要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在我国各种关系中,政企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个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搞得十分清晰明白,不少地方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说到底就是不知道政企分开怎么搞,无法确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怎么处理。李瑞环在指导天津港务局改革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天津港的改革充分说明了在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时,政府处于关键地位。政府必须适时转变职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各类企业健康成长。面对企业和市场,政府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和责任,不能大包大揽,对企业和市场一点都不放手、不放心,更不能替企业和市场做主,违背经济规律办事。
政府做开明的“婆婆”,就是要让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真正发挥作用,“开明”不是表面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对于企业来说,市场是最好的舞台,面对市场加强管理最有针对性。应该说,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都是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的,政府原来的条条块块的管理思路和管理办法,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86年1月,李瑞环在全国第四期市长研究班学员座谈会上就指出:“单靠条条,是无法管全、管细的。线条画得再多,也有空白。”(《辩证法随谈》,35页)
政府做开明的“婆婆”,就是要从凡事都管的威严“婆婆”和层层都管的大小“婆婆”角色中退出来,放手让企业和市场充分发展。口头上放手实际上管死的不是开明的“婆婆”。李瑞环强调指出,政府放权就是为企业“松绑”。当然,这种“松绑”并不是一切都放手不管了。他在1984年7月18日召开的天津市市区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说:“把改革理解为‘松绑’,指的是给基层、企业以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基层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松绑’不是说可以无拘无束、为所欲为,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国家法律不能违反,公共道德必须遵守。”(《辩证法随谈》,34页)同时,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权力大了,责任也就大了;手脚的绳子是松开了,思想上的压力也加大了。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天津市的改革开放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贺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