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的爱默生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爱默生思想形成的渊源

爱默生家族有着悠久的清教主义传统,最先来到美洲大陆的一代是托马斯·爱默生(Thomas Emerson)于1635年在马萨诸塞州定居,那一代人拥有强烈的土地意识;到了约瑟夫·爱默生一代(Joseph Emerson),他们恪守清教主义精神;约瑟夫·爱默生之后的爱德华·爱默生(Edward Emerson)和威廉·爱默生(William Emerson)是继承和发扬清教主义传统的两代人,追求和捍卫一种精神自尊。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爱默生家族在美国大陆定居的第五代人,从小深受清教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认同清教思想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美国民族精神。爱默生反对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和“命定论”的教旨,认为宗教不能漠视人的意志和本能、让人望而仰止,而是要尊重人的主体精神。

爱默生并没有让自己成为任何一种宗教的槛花笼鹤,即使面对他所信奉的唯一神教,他也毫不留情地批评其刻板的布道形式。爱默生主张教旨要深入人心,其核心功能在于传达崇高精神。为了更好地了解爱默生思想,我们有必要追溯其思想形成的源流和理论基础。爱默生曾说:“我们有时常会感到某种超越其他任何事物的精神力量和创造力量,这种力量卓尔不群,它们通常被称为哲学和文学。”Ralph Waldo Emerson,Letters and Social Aim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03),p.49.可见,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学理念都是爱默生思想形成的渊薮,因此本书将集中从这两方面展开影响之源的分析。另外,爱默生在《诗人》中说:“按时间顺序,思想和形式是同等的,但根据起源的顺序,思想则先于形式。”《诗人》,第499页。因此本书先从影响爱默生思想发展的哲学影响之源开始,然后再从影响爱默生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意图的文学影响之源逐步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