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第一章 常识判断概况
引言
常识判断素有“小百科全书”之称,知识覆盖面广,层次灵活多样,结构丰富,因而承载着甄别应试者知识储备和思维敏捷程度的任务。常识判断从2008年全部考查法律知识到2009年侧重考查法律知识,2010年以后国考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考查进行了平衡,逐步实现了考试命题更加多元化的转变,同时强调了对应试者多方面素质的要求。2014年,常识判断命题依然保持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同时强调了对人文科技、国情政治的考查,真正实现考试与生活接轨、与社会对接。因此,本章将重点分析常识判断考查重点,让考生对这一部分了如指掌,应对自如。
根据《2014年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介绍,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从考试大纲我们可以获取几条信息:第一,常识判断会考查一些我们应该知道应该会的基本知识内容;第二,常识判断还会考查我们运用应知应会知识的能力;第三,常识判断考查知识和能力是从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来具体展现的。
由此可知,常识判断知识点考查范围之广,内容之多;而常识判断的这一特点在最近几年的公务员各类考试中也展露无遗。所以就有部分考生在自己的潜意识里给常识判断和“很难”画上了等号,觉得常识判断考查的内容飘忽不定、无法琢磨,有时间去琢磨这部分题目还不如去多算几道数学题!当然这种意识是错误的,错误点有两个:第一,常识判断题属于认知类题目,如果考生知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就可以立刻选择出答案,所需时间不超过3秒,比数学运算的题目得分更快;第二,常识判断考查的内容并不是飘忽不定,无法琢磨的。经过博大弘仕教研专家多年研究发现,常识判断考查的知识点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将2010年到2014年国考所有的常识判断试题进行统计后,得出了国考常识判断知识点分布图,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国考常识判断知识点分布图
由这一数据统计表可以看出,国考常识判断的变化日新月异,2010年至2012年均考查了25道题目,2010年的知识点分布较为均衡,2011年重点考查时政国情的相关知识,比如十七大报告,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等,2012年重点考查人文历史知识,比如孔子的思想,古代作战图,音乐作品等,2012年常识判断题量减少到20道,难度提升,变化较大的是对时政国情的考查,2012年国考的题目与时政热点联系很紧密,比如“十二五”规划,日本核泄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次只考了一道题,考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而从2010年开始,国考都考查了一道成就题,或是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或是“十二五”科技成就,这次将成就题删除,体现了对时政的削弱。
2013年国考中文史和科技知识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其他科目的知识点分布较为均衡,学科之间的交叉依然强势,比如以音乐作品考查历史顺序,文史常识有向诗句内涵考查的倾向。
2014年国考的常识知识相较于往年范围明显有缩小,仅考查了5个方面的知识点,但其题目在科技和人文方面的考查,占据了整个常识判断不可动摇的位置。因此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有“轻重缓急”之分,重点关注国考常识判断的主要测查方向。接下来就会给考生详细讲解常识判断各重要的知识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