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社会互动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主张社会冲突理论的社会学者对结构功能理论进行批判的时候,社会互动理论却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学研究之中。社会互动理论在美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芝加哥学派。德国的韦伯对美国的社会互动理论有很大的影响。美国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德、库利、布鲁默、戈夫曼(Erving Goffman)、布劳(Peter Blau)以及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米德的理论前面已提到过,这里不再重复)。

库利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他对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关心,并希望能改进社会。库利的主要著作包括1902年出版的《人性与社会秩序》(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一书。库利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不可分的。个人是社会的产物,离开社会,个人就不存在了(Bierstedt,1981)。库利以“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来形容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是在与别人的社交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别人好像一面镜子,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个人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形成的,或者说个人对自己的认可并不是个人自己做出的,而是由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认同决定的。当然,他人的认同是有分歧的。当个人的行为受到别人的认同或反对时,个人会感到骄傲或羞耻。库利认为个人的认同可以延伸到家庭、朋友及那些接近自己的人。

布鲁默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接受社会学教育,后来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社会学。布鲁默主要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及群体交流。其主要著作是《符号互动理论:观点与方法》(Symbolic Interactionism:Perspective and Method)。符号互动指的是人们互动时出现的特别而又明显的行为,包括对互动中的特别符号的解读。布鲁默提出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无论个人还是群体,都是按照他们的环境所确立的意义去行动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抽象的。社会交往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相互传递一些符号并解读这些符号。社会行为是人们在自己所面临的环境中通过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解读和评估后做出反应的过程。社会组织、社会的分工和人们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都是动态的,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社会组织及社会结构都存在于互动之中。因此,人们的行为既不是事先确定的,也不是孤立的。人们过去的互动行为是他们现在互动的基础,社会是个人与群体互动的总和。

戈夫曼也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社会学教育,后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他主要研究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条件下的社会互动。他的主要著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戈夫曼认为社会就像舞台,个人的行为就像在舞台上演戏一样,有台前和幕后的不同。社会互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规则进行的演出。人们在社会上需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也需要顾及别人的面子。社会互动取决于人们的相互了解及相互情况的交流。特定的场合及特定的角色决定人们的互动准则。社会关系最密切的是那些在幕后交往最多的人。因为他们相互信任,共同保持他们在台前与人交往的策略。

布劳出生在维也纳,从美国伊利诺伊州艾姆赫斯特学院毕业后,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布劳的主要著作包括《官僚机构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Bureaucracy)、《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Bureaucracy in Modern Society)和《组织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s)。布劳研究的重点是人们的社会交往、决定社会交往的过程,以及交往的形式。因此他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影响较大。

布劳认为社会交往的复杂过程产生于人们简单的日常生活,而社会组织的出现是一个社会交往从简入繁的过程。社会的吸引力刺激了社会交换。这种吸引力,基于人类原始的心理过程,包括受到他人的吸引或可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各种期待的报酬,导致了资源交换,或者说导致了社会交往。社会交换一旦开始,就会造成人们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差别。如果一些人拥有别人所需要的资源而又不需要别人的任何资源,而另外一些人希望得到这些拥有资源的人的资源,这些希望得到别人拥有的资源的人就需要屈从于拥有资源的人的愿望,从而导致社会交换过程中地位和权力的差别。如果这种屈从得到的好处大于屈从的痛苦,人们就会集体承认资源拥有者的权力,从而导致资源拥有者权力的合法化。

这种权力的合法化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可以使社会组织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使社会组织趋于稳定,并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社会原则和知识组织化。然而,如果有些人感到在社会交换中被剥削了,或者得到的报酬远远不够,他们就会形成集体的不满,从而导致对立面的出现,共同来反对那些掌握权力和资源的人。因此,社会交换可能形成一种交换平衡和社会交往平衡,也可能形成一种不平衡的关系,致使对立面的形成,导致社会冲突和社会变化。结果,在辩证中持续进行的社会交换和交换中的不平衡构成社会动力的基础。社会交换形成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也形成社会的静态和社会的动态。布劳的理论分析从微观的社会交换及其产生的社会结果入手,进而发展到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交换的过程及其结果。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方法刚好与帕森斯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方法相反(Kinloch,1977)。

加芬克尔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工作。加芬克尔主要研究社会组织、知识、科学和民族方法学。《民俗学方法论研究》(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也有人把它译作“常人方法学”)是他的主要著作。加芬克尔研究的重点是个人的社会生活的意义,即在日常生活及其互动中,个人如何使自己现实的社会生活具有意义,特别是使个人同他人的对话与互动具有现实意义。

加芬克尔认为,个人的社会互动之中有一套社会道德,社会道德也是社会组织的基础。个人接受这套社会道德,使自己的社会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同时,社会道德指导个人对日常社会现实的理解,并使个人的社会互动具有意义。这样的互动行为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环境。这种互动行为的构成是动态的和持续的,代表了人们在持续的互动过程中对社会互动的理解,对社会道德的调整,并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布劳和加芬克尔都关注社会互动的基础,或者说社会交换和社会互动意义的基础。他们都把社会结构看作是动态的,把社会现实看作是微观的和内在的,都有把社会互动简单化的倾向(Kinloch,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