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投资意识与产业发展的问题
我们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看看我们今日的社会所发生的以及面临的种种问题:高速增长的经济和不配套的社会现状,GDP上去了,人们的幸福感在下降,生活的质量也并不尽如人意。这一切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病重的人因为激素的刺激而获得空前的活力,但是激素的刺激只能维持有限的一段时间,一旦不能再继续承受注射激素,马上要面临的就是整个机体快速走向衰竭。高速发展的经济势头让我们国家的地位在世界上扶摇直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我们也透支了环境和子孙后代的资源作为代价,而且这一切并没有得到约束,没有任何制衡。古人所讲的“平天下”在GDP挂帅的前提下完全被忽略,平天下不光是皇帝稳定江山所要注意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表面上是权力制衡,实际上是平衡各方问题,使社会平稳向前发展,这叫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的管理高层也意识到过去的模式不可持续,所以提出经济转型,可是当人们头脑中的意识已经习惯于过去的发展模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共振,一旦这种共振形成,无论要改变什么,其冲击力之大都是旧底子难以承受的。
经济高速发展掩盖了许多问题,就像涨潮的时候海水灌满了所有的洞穴,表面的风平浪静掩盖了底下的千疮百孔,一旦退潮,这些口子全部裸露,你将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现在我们的经济正在迫降,退潮很正常,怕就怕潮退了之后,这些洞该拿什么来填补?
我不是经济学专家,只是以一个正常人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周围所发生的这一切。我渐渐地感到我们国家各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资金,不是人才,也不是资源,而是人们的投资意识存在巨大的问题,严格说这种投资意识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像沙丁鱼一样成群游动,不是集体游进鲸鱼的嘴巴,就是集体游进渔网。我们的许多行业在发展之初本来挺好,渐渐地就出现无序竞争,然后演变成恶性竞争,最后把一个原本很好的行业彻底做烂,比如钢铁行业、地产行业、电子行业等等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基本上一个行业只要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进入门槛不太高,没有政策限制,通常会引起上述反应,大家蜂拥而上,利润会逐步摊薄,最后无利可图。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培养出我们每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国人缺乏独立个性,这挺要命。
说到这里,我想讲一讲我切身的一些体会。我的家乡汕头市澄海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是玩具,遍地开花的玩具工厂使澄海玩具销遍全球,论规模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从业人口占了我们那个地区的绝大多数。15年前还没真正成气候,当时也算是个低门槛的暴利行业,那时候知道玩具工厂能赚钱的人也不多,后来慢慢地大家开始关注这个产业,许多年轻人都开始用父母的积蓄开起家庭作坊,大公司将大单分拆成小单给他们生产。这些年轻人感觉自己成了老板,走路都发飘,风光一时,大家纷纷效仿,于是短时间内竟成规模。在与父亲谈及此事的时候,我说这些人根本不是老板,不过是一个个的车间主任罢了,这些小工厂没有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多数也没有正常纳税,没有管理章程,完全是人治。
根据我的了解,上下游之间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上游公司向下游的工厂开出生产订单,不必垫付定金或者生产资金,工厂生产出产品之后送出去,过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收到货款,工厂需要垫付生产成本金,有的也向出售原料(其实是回收塑料)的公司转嫁成本(欠款)。大单分拆之后将风险嫁接给他们,上游接外国订单的那些公司根本不必承担风险,外面进来的钱他们先接住,下面生产的资金他们不必垫付,光是这笔截流的资金就可以产生很多利润,这是机会成本的问题。他们占尽了优势,一旦行业出了问题,他们也可以截流资金,下游的工厂把货送出去,货款收不回来,这样一来最下游的这些家庭作坊和出售原材料的公司就必须承担巨大的风险。
如果这些大单由中大型的正规工厂来生产,完全可以产生可观的利润,但是遍地开花的家庭作坊参与竞争之后,因为有人工的优势,所以大工厂是竞争不过的,而且这种风险嫁接的方式对他们而言很划算,不必投资建厂房,也不必费心费力去管理众多工人,风险也转移出去了,可谓一本万利。但是最下游的工厂实在太多了,于是就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关系,利润一再压缩,最后变得非常微薄。更要命的是,这些小作坊的老板并没有什么投资眼光,多数是一些没读过什么书也没见识过什么世面的年轻人,他们并不具备什么投资意识,有几个钱赚就很容易满足,根本不会考虑长远的问题。为了竞争,他们不可能使用品级良好的原料,而是采用回收材料来生产玩具,其中有的是回收了一次又一次的垃圾塑料,连医疗器材的废品都拿来回炉重造,因为这样成本就更低了,于是就产生了恶性竞争。为了薄利,他们是不会顾及使用者的健康问题的,这些产品是否具备阻燃性能?它们有多长时间的使用寿命?产品的设计会不会使小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受到伤害?这些统统都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他们的经营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大量的玩具,打败对手,赢得利润。
2012年3月15日央视对此作了报道,一夜之间澄海的玩具业遭遇了一场暴风雪,最可怜的也是最下游这些小工厂,我都替他们感到难过!一个产业本应该是使用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产品,以适当的价格出售,赚取较大利润,最后却变成用废品来生产出有毒产品,用很低的价格出售,赚取薄利,有时候甚至还亏损生产。劣品驱逐良品,最后劣品自杀,这就是一个行业悲哀的结局。
几十年前的钢铁产量“大跃进”风潮也是类似的搞法,土炉炼钢到处都是,最滑稽的事情是低劣的生产技术、期望的高产量,最后把好的生活器具拿去回炉,正常的情况是矿石进去,钢铁出来,我们呢?钢铁进去,矿石出来,完全反了。后来陆续消灭了这些土炉,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小工厂保留下来,有的还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结果造成今日半壁江山沦落,大型钢铁企业被弄得很尴尬,前不久堂堂的武钢竟然宣布要去养猪种菜,这是多么尴尬的局面!小工厂把大型正规企业逼上绝路,一个行业发展到这样的局面也真是够悲哀的!我们所看到的何止这些?我想每个人对所从事的行业多少都会有一些了解,除了石油、金融这些受国家行政管制的行业稍微好一些,凡是放开的行业都被作废了。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中国人的素质问题,无知无畏,没有信仰,没有忌讳,可以唯利是图,甚至因为违法成本很低,可以践踏法律。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想起一个行业——医药。现在的环境如此恶劣,空气污染日渐严重,各种有毒商品(日用品、玩具、食品等)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连楼房、桥梁都可能成为豆腐渣工程,有的汽车就像移动棺材一样,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中招。我们有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又有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所以我们的医药需求量当之无愧会成为世界第一,这是最简单的逻辑推导。由此看来,医药行业还是很有投资价值的。
近两年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风靡全球,许多品牌也纷纷跟进,但是始终无法动摇苹果的销售规模,苹果的确是美国人的骄傲,我们国家能算得上骄傲的品牌当数茅台酒,但是诸多报道显示茅台酒市面流通的90%以上是假酒,真酒占了不到10%,但我们却没有看到市面流通假苹果手机或者电脑(极少数的黑市翻新机不在此论,这里所讲的是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假冒产品),为何?
茅台公司自己承认,贵州茅台镇那些生产假酒的小工厂的人和他们公司内部的员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就对准了是不是有腐败行为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这只是皮毛的问题。我喝酒还过得去,品酒的能力比起80%喜欢喝酒的人来说应该还强些,但是茅台真酒和假酒(指那种造假程度比较高的、从茅台镇的小酿酒厂装置里出来的酒,简单的酒精勾兑就不讨论了)让我来品尝,我恐怕很难分出真伪,原因很简单,茅台真酒不管什么香型,它和其他品牌的白酒并不能拉开明显的距离,也就是说,它卖得贵并不完全是因为它好喝,它的价格和它的质量不成正比,算不上一分钱一分货,其中有大量的水分,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并没有别人无法复制的技术壁垒,所以那些小厂家才会那么容易复制,至于包装技术的复制就更简单了,普通人根本无法通过这个鉴定真伪。一瓶茅台酒的生产成本不到100元,但是市面上一卖就是一两千,这中间存在巨大的暴利空间,哪怕别人只能做出九分像,它也有巨大的盈利空间,也正因为有这么丰厚的利润才驱使许多人参与造假行列,如果茅台酒的定价是150元一瓶,我敢肯定造假厂家全部倒闭,即使不是被迫关闭,也会主动关闭,当然,茅台自己的股票市值也成不了今天这样的规模,2300多亿元市值的一个酿酒公司,全世界不会有第2个了,茅台酒的利润实在令人发指。我从不购买茅台酒,原因很简单,我不愿意拿自己真实的人民币去购买假冒的茅台酒,我实在无法分辨真假,而且真假的概率是1∶9,这概率我还不如去买张福利彩票呢。茅台现在被迫公布市场投放量数字,但是这没用,因为销售通道乱七八糟,谁也无法通过这个数字进行统计对比,然后分辨真假,这只会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自己很可能会买到假酒,数字一公布,大家以后就更不会买了。就像前面提到的拉菲红酒一样,中国人一年消耗的量远远超过它们公司投放全球的数量,而且是好多倍,数字一公布,谁还那么傻去买呢?这种现象叫什么呢?假酒会淘汰真酒,最后的结果是假酒也自杀。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会逐渐排斥这个品牌,最后无论真酒假酒,大家一律不买,只要是茅台酒大家都不买,所以全部自杀。听说有人为了喝到真实的茅台酒特地托朋友从国外带两瓶回来,真叫人哭笑不得。每次有人跟我讨论“贵州茅台”这只股票的投资价值的时候我就感到可笑。过去一切不透明,它或许可以浑水摸鱼,加上公款消费刺激了销量,现在不能了,大家都会被教育得聪明些,犯傻的人会越来越少。我现在就喜欢喝北京红星二锅头,很便宜,那味道我做梦都能分辨出来,喝起来口感还行,假酒也很少,就算有也无法淘汰它,买到一次假的没关系。下次换一地方继续买,反正那么便宜,买错10次都没关系。买错2次茅台,你一个月工资就报销了,代价完全不对等,那感觉完全不一样,花半个月工资买瓶假茅台,知道后,连杀人的心都有了。而花几块钱买到瓶假二锅头,直接扔了算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二锅头要是上市,我肯定会买它的股票。
苹果公司是怎么经营的呢?苹果公司的手机、电脑价格都不便宜,但也不算特别贵,城市里普通白领基本都消费得起,它的功能非常全面,而且性能堪称一流,要论性价比的话,在整个行业里也不会有什么对手。他们的策略说白了很简单:尽可能高的性能,尽可能低的价格,它的产品身上有许多高端技术,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在产品技术方面可以形成壁垒,别人要复制非常困难,就算你能复制到九分像,你的价格又会比它高得多,根本无利可图,甚至还会赔大钱,所以市场上基本不存在假冒产品。哪个工厂也无法生产出能以次充好的产品,然后卖同样的价钱。苹果公司对产品的定价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产品含有高端技术而且性能一流而定很高的价格,让别人有机会钻营,这一招直接把造假的公司掐死了。当然,这也含有美国人的一些人道主义理念,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自己就希望他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买得起福特T型轿车,他们懂得什么叫“分享”,好东西应该大家一起分享,所以这使得美国能产生上百年的企业,或者像苹果这样全世界第一市值的公司。苹果可不像中国石油。中国石油是国家投资,苹果是一个私人的企业,本身不占据什么行政资源,纯粹靠经营取得成就,它可以算得上伟大,因为苹果公司让全人类都分享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好处,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像微软、甲骨文等公司也可以称得上伟大。乔布斯的死是全人类的损失,希特勒的死是全人类的福利,这就是差别。个人也好,公司也罢,我们评价它的价值一定是着眼于它对人类的文明延续和进步是否作出了正面的影响。
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人普遍喜欢用某种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或地位,中国人穷怕了,太需要从心理上摆脱这个枷锁,有能力的人自然脱颖而出,同时他们又必须借某些东西来证明,比如曾经用手机来显示,汽车在欧美国家只是代步工具,在中国,目前它还具备身份象征功能,喝茅台酒也是如此,很多人肤浅地认为喝茅台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虽然我们社会早就不分阶级,但是我们的骨子里却摆脱不了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恶习。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相对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严格说是彼此间的尊重),这个理念在西方国家普遍为人们所认可,尽管一些欧洲国家还存在皇室,存在贵族阶层,但是他们对这一理念的执行是非常彻底的,他们可以停车让动物穿过马路,在中国的道路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动物的尸体。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到对每一个生命都同等尊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强大。公司也是如此,像“活熊取胆”事件,那个公司怎么能上市呢?它压根就不应该存在。我用百度地图进行搜索,得到了很有意思的结果,大家看看下面这两张图(见图1—7、图1—8),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从中反省。这就是中国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图1—7
图1—8
茅台酒充分地利用了中国人的这一缺陷品性,所以造出低科技含量、高价格的茅台酒,并且赚取巨额利润,它的“文化”软包装成了产品生命的源泉。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著名的洋酒“路易十三”,它采用巴黎Baccarat世家手工制作的水晶瓶,瓶身刻有巴洛克风格的百合花纹,瓶盖及瓶肩镶有24K纯金雕饰。根据中国市场目前的零售价,一瓶700毫升的新版路易十三标价超过1万元,它的瓶子是有价值的,一个空瓶子就超过2000元,也可以拿来当装饰品。茅台呢?要不是人家要买回去灌假酒,它能卖那么贵吗?那瓶子样貌很一般,做装饰用肯定不行。茅台酒的经营策略是低技术含量、高价格,产生暴利,牺牲了企业的生命;苹果的策略是高技术含量、低价格,薄利多销,消灭其他同行业品牌,比如曾经不可一世的诺基亚在智能手机的时代直接被挤出局,其他品牌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也很难生存。这两个公司的生命力一目了然,什么是价值投资?只有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的进步持续作出贡献的公司才具备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我今年30岁,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必定可以看到贵州茅台的倒闭,当有一天你看到“贵州茅台”变成“ST茅台”的时候千万不要惊讶,这是企业文化注定的宿命。
日本超过百年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全世界第一,世界长寿企业的统计数字列在下面的表格(见表1—1)中,大家可以一目了然。
表1—1 世界最古老的企业前32位名单一览
全球现存1700年以前成立的企业有506家,可以说是全球500老,其中包括:
德国181家
日本135家
奥地利45家
英国27家
瑞士、意大利各20家
法国17家
荷兰11家
美国8家
捷克7家
瑞典6家
比利时、中国各4家
挪威、波兰、西班牙各3家
中国企业按创建年代排名是:六必居(1530年)全球排名156,张小泉(1663年)排427,同仁堂(1669年)排438,再加上陈李济(1600年),王老吉(1828年)。
从前页表中我们可以看到,32家长寿企业中旅馆、酒店和酿造行业占了绝大多数,这两个行业都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行业,建立于温饱的基础之上,倾向于休闲享受的范围,看来旅游休闲在人类历史上多数时间里还是比较有持续发展的潜能。这些长寿企业的身上一定被赋予了特有的文化,每个品牌都有故事可讲,人类文明的印记深深刻画于品牌之中,像高科技类公司一般就比较短命,因为他们的产品容易被淘汰。而品牌文化不容易被淘汰,无论是旅馆还是酿造(酒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这些公司卖的不是简单的一个产品,而是包装着文化的产品或服务,文化的生命力会伴随着人类直到永远。
上面的统计数字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到公元1700年以前建立的公司美国才8家,这不是因为美国不行,而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实在太短,美国1776年才建国,之前那片土地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要么是殖民地,要么是原始部落,没有形成什么历史文化,和日本、英国这种历史悠久的国家自然无法比。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全世界就数日本的企业最长寿,而他们的资源是全世界少有的匮乏,土地那么小,人口那么多,资源那么少,企业还那么长命,不得不说,这绝对是文化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在我们的企业经营中仅局限于口号,谁也没有真正在经营中去体现过。
近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一个真正的开明进步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是要有独立个性、有自由思考的人造成的。中国经济最大的障碍是在财富的诱导下,人们经济常识的缺乏导致在投资行为上周而复始的集体无意识,这种行为导致了一轮又一轮的产业清洗,许多人积累几十年的财富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折损殆尽。中国人的勤劳出了名,但是中国人的投资短视也同样富有特色。由此看来,国进民退也许不是件坏事,特别是对于资源的开发,国家投资行为至少是有节制的,不会造成无序竞争,虽然不利于发展市场经济,却可以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国进民退这盘棋现在我们只看到一半,我相信后面一半是经历了产业链整合之后,最终又变成国退民进,如果操作规范、正确,其结果必定是全体国民受益,也就是通过股市把财富分配出去。如果执行错误,结果就是权贵阶层将其收归囊中,而国民不但什么好处都没得到,还要承担这种改革失败产生的恶果。国企改革的结果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如果以改革成果论,这必然是失败的,但是从社会的进步而言,这重要一步——产生了原始的资本形态,这和19世纪的资本主义形态差不多——一个唯利是图、贪婪的、没有规则的资本导向型社会。如果这一步最终能导致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形态中的国家资本主义成分,也许就是进步。原始资本主义的进步是通过法制化的建设建立起信托责任体系,使职业经理人管理社会的财富,而这些职业经理人大多具有信托责任,或许有一部分人的确思想已经进化到很高尚的地步,但是多数人其实是不得不有信托责任,因为政府制定的法制体系让他们不得不如此。像美国的证券交易法是非常严厉的,上到交易委员会主席,下到投资基金管理人,谁触犯了法律,一辈子都玩完,一下子就给你来个巨额罚款外加终身禁入。而目前我国缺的就是这个,我们的违法成本太低,不具备约束力,所以这是我们下一步必须改善的现状。
犹太人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勤劳,聪明程度也相当,但是他们有一点比我们强,比如说开商店,甲在某个地方开食品店,赚了钱告诉乙,乙就跟过去会开日用品店,丙会开一个服装店,反正都是配套的,大家都赚钱。中国人不一样,甲开食品店赚了钱,乙知道了也立刻开一家参与竞争,丙也望风而动参与进来,造成过剩,然后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最后大家都倒闭。然后甲换个行业重新来过,乙和丙又跟着来,如此不断地循环。韩国人多少和犹太人的经营状况相似,只有中国人是最特殊的,喜欢直接复制,然后把原来的搞死。中国人的复制能力的确很高明,但是中国人的创造能力却很一般,这就是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