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的眼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4 Facebook的官司,股民的教训

2012年5月,脸书(Facebook)的上市是全球股民和观察家们最关注的事情。由于它的股价在第一个星期便跌到发行价以下16%,有些投资者开始追究公司和投行的责任,几桩官司开始了。个体投资者们抱怨的理由之一是,投行在IPO的前几天把调低了的利润预测告诉给了大的机构投资者,但是没有告诉散户投资者,这很不公平。

投行承销团的主打是摩根士丹利。它回应说,这次IPO所遵循的程序跟任何其他IPO的程序是一样的,因此无可厚非。那么,投行一般遵循什么样的程序呢?

散户与基金公司的不平等待遇

在美国,以及其他股市,投行在承销一单IPO之前,一般要获得研究部的同意。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业分析师(准确地说,是即将写研究报告的那位分析师)和研究委员会必须对这项IPO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当然,这个态度在IPO之前和之后可以有微调,甚至可以有很大的变化。不管这种态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分析师都会积极主动地跟大基金保持沟通。另外,投行的股票销售部和股票资本市场部也会主动用电话、电邮和口头的方式,跟大基金公司保持联系。监管当局规定,研究员要想公开发表研究报告,必须等到上市40个工作日之后。但是,基金公司可以合法地收到分析师的IPO研究报告(不公开的),并且在IPO之前跟分析师面谈,这叫预路演(pre-marketing)。这种厚此薄彼的不公平行为天天发生,大家习以为常。

以香港为例。对于一个IPO,投行的各个部门都会把各种有关资讯传达给基金公司。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也会不遗余力地面见大基金公司,详细阐述公司的业务前景和风险。投行的分析师也会拜会大基金公司,详细讲解拟上市公司的情况和行业的情况。当然,散户没有这种待遇。他们最多只有一个大型的午餐会,或者只能读招股书。我觉得散户最好的保护是,不买IPO,等到公司上市一年之后再做分析。有些聪明的基金管理公司规定,只能投资上市三年以上的股票。我觉得这条规则很适合散户。

在香港,每年的IPO公司都有近百家,大家可以看到两个荒唐的事情:一是20多家投行为一个上市做保荐、承销等等,俗称大合唱;二是很多的IPO都有大量的基石投资者、锚定投资者和“朋友亲人团”(friends and family),俗称抬轿子。难怪绝大多数IPO都在半年内跌破发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