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李文海同志
程天权[1]
李文海同志在孜孜于清史研究著述工作中突然病发,溘然长逝,时年81周岁。这于他是个大大提前了的年纪。因为我俩曾说起过人寿的话题,李校长同意寿祚长短与遗传基因关系密切,我说李校长遗传基因好,老母亲活到103岁,身体健朗。李校长说,如是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放不下手头的活,人就消受不了了。不想此言成谶。有人问我,前几天见他在市里开会,怎么突然就作古了。其实我是知道的,他早几年就经常心脏不适,动脉上做了支架。可是他稍一缓解就伏案工作,外出开会,与师生讨论项目,从没踏实休息过较长一段时间。马绍孟老书记提醒过我,我也安排张慧同志专门关照几位老同志。张慧同志给我的回话是,老同志一心工作,不听劝。一次我去李校长家,他正吸着氧在看稿。他说,搞清史的许多同志都感到肩上责任重大,虽六七十岁的同志,还当青年一样在用,你看戴(逸)老也没敢怠慢。治清史是共和国第一大文化工程,松不得啊!
我与文海老校长认识很早,但远谈不上真正认识,后来机缘凑巧,我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则从校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专注清史研究工作,所以我俩的交集主要是后来者与前辈的关系。但毕竟听到、接触到的渐渐多了,对他的了解与尊崇也日增月长。
李文海同志是个真正的学者,这是由他的专注与成就决定的。他出生在江南教文气息浓重的无锡,父亲是一名教师,做了几十年校长的知识分子。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文海同志一生读书、教书、写书,视之为终生的职业、事业、乐业,从不知倦。他的著述文章竹帛记载,他的论断观点学者乐道,成果量质既夥且重,令人佩服。一次我与他交换意见谈谈院系调整的想法,他直言机构设置是为教学科研、培养人出成果服务的,而不是倒过来的。又说现在人心比较浮躁,要引导师生安静坐下来。说一些大成果都是多少年积累的过程。现在国家条件好,又不搞运动,是人才成长、知识积累、出成果的好时机。我说我也发现学生重视理论不够,书读得少。文海校长说,不重视理论,就看不深,想不透,书看得不多就没了依据。做学问不容易,要以一些老学者的榜样来教育学生和青年教师。其实文海校长就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他的一生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学者对学问的追求,以及扎实的功夫和水到渠成的成就。
李文海同志是个令人敬重的教育家。这不仅因为他是学者教授,也不仅因为他任大学主要领导十五年之久,更在于他能做个好的党委书记,能尊重大家,依靠班子,引导正确处理了许多棘手的重大事件;他能做个好校长,配合书记,服从党委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环境与风气。由于他和班子的努力,使人民大学的气息保持郁郁乎文哉,坚持实事求是,忠于党和人民,走在时代前列。他亲临学潮一线,不离不弃,晓以道理,动以情势,对学生爱之甚切。他亲自组织全校对260余种教材进行全面修改,不泥陈见,将新发现、新认识、新成果吸纳进教材,不仅对人民大学,对整个高教也产生巨大影响。他既追求卓越,又不希冀特殊照顾,在国家改革起步之初,可以说筚路蓝缕,平房办公,住校应值。在我到任时竟发现文海校长这一届为我们留下了三亿资金用于世纪馆的建设,连图纸方案都已敲定,人大大规模的建设发展由此奠定了新的良好基础。
李文海同志是个实实的现代君子。文海同志建国前后就参加了革命,1952年入党,始终是个革命知识分子、好党员,始终按党的教导生活工作着。在他入党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一次党的先进性教育中,他严肃地主动找我谈话,说所在学院的党组织生活不定期、不正常,很多会议都没通知他参加,他不能做特殊党员。还问我其他院系有无类似情况。为此我专门开了调研会,并到院里开党的组织生活会,请他谈意见,谈组织生活的作用和如何过。与会者都受到一次真切的教育。其实文海校长平时稳重敦厚,和蔼温润,大有长者之风。他对于传说中的非议从不分辩,也从不评论抨击。他谦和其表,刚直其内。我十分钦羡他这种君子之风。这既得之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正心诚意、身体力行,又得之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修养。例如,他曾回忆反右运动中,很多人借机泄愤,陷人于不义,但他发现在历史教研室中,党的负责人与学术权威和行政领导虽然平时有些芥蒂,但没有乘机兴风,反而采取低调处理的态度,宁可自己承受很大压力。为此同志没受大的伤害,受到了保护。文海同志以人为鉴,学而仿之,把正直无私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文革”后期,文海同志担任过一段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回忆部里领导光明磊落,做事讲原则,敢于、善于同“四人帮”斗,提出了很多反潮流的主张,同时巧妙保护同志,避开“四人帮”的迫害,在复杂的环境中宣传部所有人员都没有与“四人帮”有牵连。领导者的风骨智慧、勇气和担当让文海同志说出“一个领导对一方至关重要”这样的评论,当然也成为文海同志自我修养的榜样。所以我感到文海校长的“君子风”实由来有自。
李文海同志在肩负重任时过早逝世,令人民大学痛失一位师长,令史传事业痛失一位史哲,但楷模在人们心目中是永垂的。
李文海同志安息!
注释
[1]程天权,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2001—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