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一、本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关于公共部门与中国公共部门概述。着重对公共部门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等进行了界定与分析,就公共部门分类与活动做了新的理论阐释,围绕中国公共部门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的转型进行了初步阐述,重点对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的产生、分类与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理解和厘清。

第二章是关于非正式组织理论及其研究。针对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分类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非正式组织研究的支撑——理论群体动力学、管理心理学、非正式组织运行机理理论、人际交往理论、需要理论等进行梳理,同时对国内外非正式组织研究进行细致的综述。

第三章是关于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组织治理。通过对高密市政府机构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了县级政府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现状、发展与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县级政府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双刃剑”作用开始分析,对高密市这样的地方政府非正式组织治理提出治理建议: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章可循的,在全面掌握了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发展的同时,要及时地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适时地进行引导,使其发展方向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一致,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政府组织体制的不足,又能够促进政府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结构的稳定。因此,在承认非正式组织客观存在的前提下,遵循科学的引导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非正式组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从而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弱化或消除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使非正式组织为政府组织服务。

第四章是关于我国国有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在对秦皇岛港务集团非正式组织调查的基础上,将这次所调查的12个单位的非正式组织离散度、差异度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并依据统计数据对12个单位进行类型分类。根据秦皇岛港务集团非正式组织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了5个具体实施原则。其次,提出了秦皇岛港务集团非正式组织的引导技术。最后,提出了引导秦皇岛港务集团非正式组织的具体方法。

第五章是关于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通过分析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的现状和特点,从文化诱因、心理契约、需要层次、制度诱因等方面揭示我国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与此同时,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治理与非正式组织的必然关联从实践上揭示了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治理需求;而通过对晶牛集团非正式组织的实证分析,从实践上总结了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治理困境,为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非正式组织治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治理应坚持战略规制、分类处理、适度稳健等治理导向原则,在治理路径的选择中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客观存在,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实施不同的治理方法,重视核心人物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善治目标。除此之外,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的治理要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等路径创新形式的作用,实现治理路径的优化选择。

第六章是关于我国事业单位非正式组织治理。从理论研究的视角在分析高校非正式组织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了学生非正式组织对高校管理的影响。从实例研究的角度,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有关燕山大学的学生非正式组织资料,在结合燕山大学学生非正式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二、本书的主要观点

一是加强我国非正式组织的研究非常必要。我国是注重人际关系与组织文化的国家,非正式组织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道德支撑,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下发展的中国公共部门的非正式组织,不仅大量存在,而且越来越对正式组织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样的影响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却是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但是,我国目前联系实际针对组织(单位)的非正式组织研究,还十分缺乏。基于此,本书希望能开启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研究的先河。

二是非正式组织具有客观存在性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非正式组织是伴随正式组织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正式组织内涵的界定,可以更好地帮助认识非正式组织的内涵、特点、类型及其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非正式组织在政府、在企业、在事业单位中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管理者在管理单位的同时,必须要承认并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认识非正式组织的双重作用,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建立和谐的组织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也有着自己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政府、在企业、在事业单位中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相通性、相似性,也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和变化规律。因此,针对不同部门的非正式组织,其治理思想、原则和方法,既是相通的,又是不同的;有可能是总体相通,具体却又不同。

三是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必须基于调查进行实证分析,才更具有价值。总体看,我国针对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的系统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就是指联系实际的实证性分析还很欠缺。笔者利用个案、田野调查、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非正式组织在政府、在企业、在事业单位的现状、类型分布与实际影响,来思考非正式组织的治理及其规律提升。这不仅对具体单位或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而且有利于对非正式组织理论的再次创新,以期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正式组织治理理论。

四是非正式组织治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例如,我国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异常繁荣与活跃,针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已经成为探索有效地管理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从现实角度来看,在我国社会经历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结构异常复杂、利益群体趋向多元化、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空前增加,这些都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要求,使得必须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研究,有助于高校管理层健全合理的管理措施,解决校园矛盾,协调学生群体之间的不同利益需求,从而实现我国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一是在材料准备阶段广泛使用调查研究法。深入企业、政府、事业单位,采用面谈访问、问卷调查、资料(档案)查阅、座谈与会议、小型情景测试等方式方法,收集第一手数据,并进行整理归类。

二是在理论研究阶段广泛使用类型法。类型法是在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种种特征进行有计划的取舍,形成一套只在理论上连续变化的模型,以此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测量尺度,与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作比较,解释与分析具体现象。类型只是在概念的表面上存在,因此,它只是作为分析的一种工具,类型法也可以称为结构类型法。类型法的具体做法是:把研究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取舍,有时加以强调,而配合形成一套标准,作为与经验比较的方法。本书就采用类型法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非正式组织现状进行类型分析,找出其非正式组织分布与分类情况,为治理提供方向导引。

三是材料准备和研究过程中注重应用文献分析法。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寻找事物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称为文献分析法。本书通过对图书馆相关书籍、CNKI以及互联网上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获取了大量国内外非正式组织相关的研究资料,知晓了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成果及其内容,并对这些理论进行归纳总结,为非正式组织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