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是什么让我无法幸福
请所有人与我一起相信,获得愉快和幸福的体验不能靠药物,而应该靠自我。正如服用百忧解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发生改变,但同时也改变了一个人,也就是说,他不再是他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获得幸福,可以靠我们对自己的更多了解和对自己潜能的更多挖掘。
“有时我想,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刘芳不断地问我。看到她一脸的困惑和无助,我理解她的烦忧。刘芳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很小的时候她就是一个孤独的女孩。
我在给刘芳做心理咨询时,感觉就像在与她打太极。刘芳很敏感,尽管她长得很漂亮,成绩也不错,但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同学们方方面面都比她优秀,她感到窒息,不愿意与人交往。当我告诉她我的真实感受并给她一些鼓励时,刘芳说:“我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情。”
咨询中碰了钉子,我有些受挫感,需要稍稍花些时间整理自己的情绪,因此出现了片刻的沉默。这时,刘芳发话了:“你是不是讨厌我?我一直都让人讨厌。”
我由此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所有人对她都是小心翼翼的。心理咨询提供了一种场所,可以复演现实中的人际互动,咨询目标是帮助她识别并且理解自己在互动中出现的问题,最终使她改变不恰当的人际交往模式。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表现了她内心的心理需要,不难看出,刘芳在自尊心得不到满足时就以攻击别人的方式来实现。加上她性格孤僻,在攻击他人和攻击自己中体验到紧张与恐惧的不良情绪,最终在自我闭锁中失去生活的信心。
过度自尊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自卑呢?我继续努力探索她内心深处的世界。我努力与刘芳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她消除疑虑,配合咨询。我启发地问她:“在这种情况出现之前,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曾经发生过对你刺激较大的事情?”
开始她说没有,我让她再好好地想一想。她想了一会儿说:“高二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天上课前我就想上厕所,但不知什么事给耽误了,上课后我一直想快点儿下课去厕所,老师讲什么我都没有听进去,谁知老师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上来,说了文不对题的话,在课堂上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当众批评了我,使我非常难堪。自那以后就出现前面所说的症状。”
针对她的情况,我对她进一步分析说:“你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那次在课堂上出现了令你难堪的境况,对你的刺激太大了,所以,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你总怕又会出现那种情况,以至于出现你所介绍的情况,是吗?”
她听了我的分析后,说:“老师,你分析得太对了,我就是这种心理状态,我就是怕又出现这种难堪,怕出丑。”
“你认为你的情况是不是你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她回答说:“也许是的,如果很忙,或其他的事情吸引了自己的注意力,症状就会好得多。”
通过分析,她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由于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因素。
接着我给她讲了一个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故事:精神病院住着三个自以为是耶稣的人,心理治疗大师艾瑞克森让两个人辩论谁是耶稣,让另一个旁观。旁观的人终于明白,自己自以为是耶稣的逻辑,和那两个人是一回事,结果他消除了妄想,出院了。艾瑞克森问另一个人,你会木工吧?他回答:当然。艾瑞克森说,你出来干活吧。干活中,他和别人构建了温暖的关系。
我建议她努力试着去开放自我,主动亲近别人、关心别人,因为交往是一个互相沟通的过程,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对你以诚相待,这样,你就能扩大社交面,融洽人际关系,不再形只影单,孤独感自然就会消失。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为自己安排好丰富有益的业余生活,投入集体的活动中。
经过前后五次的咨询,刘芳的孤独感减轻,到最后,已基本消失,她不仅能够正常地学习和生活,还恢复了自信,重现了她青春、乐观的本性,与初次见面时判若两人,后来她还担任了学生干部并被评为优秀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