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负利率研究:文献综述
1.1 负利率与经济发展:基本理论
1.1.1 负利率的定义
负利率的含义涉及“利率”的三个重要概念,即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公布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没有对通货膨胀率因素进行调整,因此不是资金借出者获得的真实收益。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后,就是实际利率。在一个无摩擦的社会,经济中土地、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的回报都取决于经济增长,而且彼此应趋于均等,这种资本的预期回报率就是魏克赛尔在《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所指的自然利率。由于自然利率就是实体经济部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因此它是经济的内生变量,与名义利率没有直接关系。
负利率是指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费雪(1930)在解释“吉布森反论”(注:吉布森用长期公债利率代表名义利率的代表,以批发物价指数代表一般物价水平,通过对一百多年(1791—1928年)的物价与利率的统计分析得出物价与利率正相关。这一结论被称为吉布森反论。)的时候,首次区分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概念,即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经过物价水平调整之后的利率,(注:See Fisher,I..The Theory of Interest,New York:Macmillan,1930,p.28-33.)其计算公式为
概略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rr=nr-cpi
其中,rr为实际利率,nr为名义利率,cpi是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表示通货膨胀。当通胀率超过了名义利率调整幅度时,实际利率rr<0,即出现了负利率。值得一提的是名义利率nr的选择,由于利率体系非常复杂,为统一研究体系,同时考虑到居民的利率敏感程度,本书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名义利率。(注:考虑到我国在1999年11月和2007年8月分别开始征收和调整利息税,在计算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时本书对此进行了修正。)
1.1.2 经济发展的内涵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是指在经济增长基础上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演进过程,即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注: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有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等人)、均衡发展理论、福利经济学、分享经济理论(魏茨曼等人)、创新理论(诺斯等人的制度创新理论、熊彼特等人的技术创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与资源和环境协调理论、增长代价理论、自然回归理论、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理论、生态发展理论)等。)除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衡量指标还包括:社会发展指标,如人口总数和净增长率、国内发展指数、城市化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居民居住条件、每千人口医生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政府廉政指数等;教育发展指标,如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等;社会公平与稳定指标,如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国民幸福指数、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收入差距警戒线、收入阶层结构标准、贫困发生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环境指标,如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等。(注:参见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布鲁斯·赫里克:《经济发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取向。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是就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而言的,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所带来的产品增加。我们一般讲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经济总量诸如GDP、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可以用人均生产的增加量和人均GDP来表示。它的核算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经济增长方式是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和组合的优化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复杂得多,内容更丰富。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不仅包括生产要素投入后的产出变化,而且还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上的改变(意味着产业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涉及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要素的质的变化过程,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是一个包括众多方面在内的经济社会进步过程,其所指向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核心的(见图1-1)。(注:参见孙静:《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载《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我国应特别关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问题。为了快速完成工业化并实现经济增长,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通过利率管制,实施负利率政策,以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是长期负利率作用下,资金价格被扭曲,投资效益下降,社会资源配置错乱,产业结构失衡,对经济发展危害越来越大。如果离开经济发展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导致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失调、经济大起大落和社会不公及社会剧烈动荡。负利率就像一把“双刃剑”,作用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如何避免中国经济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泥沼?这也是研究负利率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