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视野2:国际热点问题透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及发展前景

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不仅反映了乌克兰国内的重重矛盾,也折射出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的复杂变化。危机的解决,不仅需要乌克兰新政权稳定局势,更要依靠外部力量的相互妥协。无论从哪方面看,难度都很大。

(一)乌克兰危机的影响

第一,美欧与俄罗斯关系恶化但不会陷入新冷战。“冷战”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它是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军事上进行激烈抗衡、在经济上相互隔离的状态。就美俄关系而言,双方虽博弈激烈,但美国聚焦于夯实国内经济实力,对外战略整体收缩,其战略重心在亚太,在伊核、阿富汗、叙利亚及反恐等问题上仍需俄罗斯的合作。俄罗斯与西方综合国力和军力存在巨大差距,既无意愿也无能力开展长期对抗。就欧俄关系而言,双方经济关系密切,更不愿重回冷战。若乌克兰危机逐渐趋于平息,欧俄会寻求修复关系,回到相对稳定和务实合作的轨道上。

第二,美国战略重心依然放在亚太。尽管俄罗斯以强力方式取得克里米亚,但不可能改变美欧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危机促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重申其对欧洲盟友的安全承诺,间接致使美国在欧洲地位进一步巩固,但不会对“亚太再平衡”战略产生实质性影响。因为在美国决策者眼中,今日的俄罗斯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区性强国而不是全球性大国,不可能对美国的全球性霸权构成实质性挑战。自2014年2月危机升级至今,奥巴马多次直言“军事手段不是选项”。北约未向中东欧地区大规模增兵,相关部署和演习也主要是为安抚盟友和向俄罗斯发出威慑信息。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并没有改变在2020年将60%的海军和60%在海外驻扎的空军部署在亚太的决定。

第三,俄罗斯“大国梦”的实现前景不明朗。要实现重新崛起的目标,俄罗斯需要为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需要获得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但这一切都被乌克兰危机所打碎。克里米亚入俄后,北约宣布终止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重新将俄罗斯定为“对手”。北约拟在中东欧国家建立五个军事基地,部署快速反应部队,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指向明确。俄罗斯周边战略环境恶化,将难以满足国内发展所需良好外部环境的基本战略需求。西方的经济制裁致使俄罗斯现代化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很难从国外引进。制裁的消极后果已显现,2014年下半年以来,外资大幅撤离俄罗斯,资本加速外流,卢布贬值40%,企业融资困难,同时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此外,能源和军工等主要经济领域现代化进展将滞后,如俄罗斯北极能源产地的开发计划和部分高科技能源项目的启动都将推迟。俄罗斯国际形象大损,多年来公共外交成果付诸东流。国际社会对普京及其团队的信任度降低,加入世界主导国家圈子的可能性被削弱,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进一步缩小。

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大国梦”实现的战略依托,即欧亚联盟经济建设遭受冲击。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对独联体国家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乌克兰危机的示范效应也令欧亚各国对一体化进程中的主权问题更为敏感,对一体化疑虑之心更甚。此外,乌克兰政权完全西倾,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没有乌克兰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将大为减弱。

第四,俄罗斯加快向东步伐,中俄经贸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美欧对俄罗斯的打压,促使俄罗斯更加重视同亚洲国家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加强对华合作。中俄经贸和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历经十多年谈判的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尘埃落定。2014年5月,两国正式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俄罗斯将从2018年起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最终供气量将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总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这份合同标志着中俄在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西方的制裁还促使中俄将在财政金融领域密切协作,包括在中俄贸易、投资和借贷中扩大中俄本币直接结算规模。此外,双方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远程客机、航天、军工等领域和项目上的合作也迈上新台阶。俄罗斯还希望将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与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计划”结合起来实现双赢。

(二)乌克兰危机的前景

一是取决于美欧俄等外部力量的建设性调解。美欧俄都非常重视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价值,明知危机产生的负面效应对谁都不利好,但各大国谁也不愿率先让步。基辅新政权完全西倾,俄罗斯只有把宝压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利用东部地区的亲俄势力来牵制西化的乌克兰政府。虽然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击下,已到停滞边缘,但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俄罗斯宁愿勒紧裤腰带,也要咬紧牙关与西方斗争下去。而美欧等西方国家更不愿此时收手,对俄罗斯经济制裁效果已显,现在促和得不偿失。乌克兰国防部长宣布,已有北约国家决定向乌克兰提供军火,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表示成员国独立行为并不受北约约束。大国之间的妥协条件并未成熟,可以预见,危机僵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二是取决于乌克兰新政权把控政局的能力。2014年5月,乌克兰完成总统选举,波罗申科当选新总统。11月,议会重新选举完毕,亚采纽克领导的“人民阵线”得票率位居榜首,“波罗申科联盟”紧随其后,“自助联盟”、“反对派联盟”、激进党和祖国党议员也进入新一届议会。新组建的政府将面临重重困难。

首先是恢复国民经济,改善老百姓生活。乌克兰国民经济在此次危机中遭受重创,货币贬值几乎百分之百,绝大多数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更是宣布下调该国当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有民众表示,如果选举没有产生积极结果,也许几个月内,他们就会再次走上街头。

其次是新政权彻底走上了与欧洲一体化的道路。新政权不仅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而且还准备就加入北约举行公投,但是欧盟和北约目前并没有接纳乌克兰的打算。欧盟还决定,联系国协定中的自由贸易协定在2015年12月31日前将不会被强制执行,也就是说乌克兰新政府引以为傲的亲欧政策是否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实质的好处,还有待观察。

最后是新政权内部亦不是风平浪静。议会选举结果公布后,波罗申科和亚采纽克的要务就是组建联合政府。但是“欧洲总统”波罗申科和“美国总理”亚纽采克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政权的稳定,影响对东部地区冲突问题的解决。目前,脆弱的停火协议几乎不具备有效约束力,东部地区仍硝烟弥漫。

上述问题的解决都将考验新政权的执政能力,也影响着未来局势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