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882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肩负着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整理、出版马克思遗著的重任,并在反击种种篡改、歪曲和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中,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关于共产主义同盟的历史》、《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和一系列书信,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入研究人类社会早期阶段的发展史
1884年3月至5月,恩格斯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它根据有关原始社会和奴隶制度的大量材料,特别是马克思生前对美国科学家L.H.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所作的详细摘要和批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首次系统地阐明了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进一步揭示了原始公社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分析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和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深刻地论述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以及国家将随着阶级的彻底消灭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40年的斗争成果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40年的斗争经验,批判了当时新康德主义等哲学流派,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明确提出和论证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哪一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这是正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是本原的哲学家,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现实世界,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恩格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对以康德和休谟为代表的不可知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分析
恩格斯通过批判地分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根本区别,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
(1)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进一步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他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所有一切事物都是暂时性的,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辩证法也承认事物过程中的保守性,即稳定性,但这是相对的;而它的革命性,即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恩格斯还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方法同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指出黑格尔学派的解体是德国社会阶级斗争的激化和黑格尔哲学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2)恩格斯分析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性,指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思辨唯心主义,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没有采取科学的分析、批判的态度,只是简单地抛弃它,因而并没有真正战胜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并没有摆脱18世纪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恩格斯着重批判了费尔巴哈以“抽象的人的崇拜”为核心的宗教观和伦理学,指出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当做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研究。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指出,尽管与自然界不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但这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科学历史观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些规律。为此就不能停留在对人们思想动机的考察,而应当探究这些动机背后的动力。在这里,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民族、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发现了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阶级则是由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这样它就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最终根源及其规律性,而国家、法律、哲学、宗教等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