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力量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力和聚焦点,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更大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向作用。

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精神,都有作为时代精神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在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在习近平看来,“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遵循,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践行和遵循的要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彰显了中国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向作用,首先就体现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培育、践行和遵循中。

历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于“私德”的培育和践行问题。显然,“严私德”是以公民个人为对象的,但其教育面最为宽泛、受教育者最为广大、教育层次最为基础、教育成效也最为直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严私德”相比较,对“大德”、“公德”的教育和践行还缺乏力度和深度,甚至多有缺失或时有忽视,存在着把“大德”、“公德”教育和践行完全加以人格化,被“私德”所覆盖,思想政治教育以“私德”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偏向。当然,“大德”、“公德”有细化为、有可归结为“私德”的一面,但也有其整体化的、不可细化的一面。例如,在“大德”上,如习近平指出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3]。这里的“我们”,作为“大德”的践行主体,就不能简单地细化为“私德”的个人主体。“大德”弘扬,呈现的将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讲就是要清楚“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大德”践行,承诺的将是“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德”遵循,始终不渝的将是“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4]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5]习近平这里提出的,就是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如何“明大德”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释,就十分关注其中“大德”的意蕴。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第一次提到中国梦时就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夙愿的升华,是中国人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未来的美好憧憬,是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宣示,是对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担当,也是对推动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的真诚追求。国家之“大德”寓于中国梦之中,因此,“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6]

“明大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习近平提出的,主要有“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起到“传播主流价值观,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政策行为等都置于核心价值观念的统摄之下”;“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7]等等。国家礼仪、国家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政策和社会管理原则,是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宣示,是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载体。

习近平对中国梦中体现的当代中国“大德”意蕴的阐释,充分体现了“明大德”的性质、内涵、形式和意义。“明大德”是国家的思想内涵,是国家的政治形象;是国家的价值体认,是国家凝聚民族精神和人民力量的“神器”;是坚持道路发展、制度完善和理论创新的软实力;是国家的世界形象和内在活力的根本证实。思想政治教育勇于探索,能够承担起“明大德”及其与“守公德”、“严私德”整体并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引导。


注释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载《人民日报》,2013-08-21。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05-05。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05-05。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05-05。

[5]《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载《人民日报》,2014-02-24。

[6]《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载《人民日报》,2014-02-18。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89~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