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人力资本竞争力审计报告(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竞争力评价

由于对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有不同认识,不同机构、不同学者用不同的衡量和计算方法对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得m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对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可分为两类:单一性竞争力评价和综合性竞争力评价。

1.2.1 单一性竞争力评价

本文所提到的单一性竞争力评价并不是说只用一个指标衡量竞争力,而是指那些从单个方面衡量竞争力的方法。单一性竞争力评价比较常用的是GDP(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GDP,由于各国货币购买力不同,且一国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通货膨胀,使GDP缺乏横向和纵向可比性。I.B.Kravis,A. Heston,R.Summers (1978)提出用153组商品的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GDP,实现了GDP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横向可比性。(注:L B. Kravis. A. Heston. R. Summer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Real ProduCt and PurChasing PowerMaryland, U. S. 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v Press,—1978.)Hill (1986)提出用某一年各个国家购买力平价汇率除以当年其相对于美元的汇率即相对购买力平价来计算GDP,解决了GDP的纵向比较问题。(注:P. Hill, International Price Levels and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OECD Economic Studies. 1986: 133~159.)每年,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会定期公布各个国家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数据,供政府、学术研究、企业参考。生产率比较也是常用的方法,荷兰格林根大学建立的ICOP (l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Output and ProduCtivity)方法,是国际公认的一种t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通过对一个特定地区与其他地区在相对价格水平、分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来揭示该地区t业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差距。(注:Robert Inklaar and MarCel P. timmer.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Output, Inputs and ProduCtivity Atthe Industry Level. Groning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the Netherlands. 2008.)单一性竞争力评价方法还经常使用进出口数据指标来衡量一国竞争力。由于一国的产品出口能力反映了该国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能增加国民收入,一国的贸易情况与该国的竞争力息息相关。例如,CarmiChael(1978)使用贸易竞争指数,即以进出口额之差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作为国家竞争力变化的评价指标。(注:E. A. CarmiChael, Canada's ManufaCturing SeCtor: PerformanCe in the l970s. Ottawa, Canada: CanadianStudy (51) , 1978.)Lundberg,Lars (1988)使用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即某个产业或产品的国内生产与消费之差和整个国内生产总额与消费总额之差的比,进行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注:Lundberg. lars. technology, Factor Proportions and C.ompetitivenes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 ics. 988. 90 (2) : 173~188.)金碚带领的课题组使用进出口数据对中圉产业的价格竞争力、产品质量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注: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2.2 IMD国家竞争力排行榜

现在公认的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性排序比较权威的两家机构分别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l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和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WEF)。WEF白1979年起每年将评价结果出版并定名为《全球竞争力报告》,1985年起IMD与WEF合作出版其评价结果《世界竞争力年鉴》,1996年后IMD独立出版竞争力报告。

从1989年起,IMD下属的世界竞争力研究中心(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Center)每年都会做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竞争力排行榜,并通过年鉴(Worldcompetitiveness Yearbook,WCY)以及网上数据库(World Competitiveness Online)两种方式将数据展示出来。除此之外,IMD世界竞争力研究中心还根据顾客的特定需求定制竞争力排行榜以及开展交流活动,与政府和企业探讨各白所面临的挑战和提高竞争力的策略。

IMD国家竞争力排行榜(注: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Center.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11.)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基于以下对国家竞争力的理解:一个经济实体的竞争力不能单用GDP和生产率衡量,因为社会的子细胞企业需要同时应对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挑战;国家要想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同时拥有最有效的结构、机构和政策。基于以上对国家竞争力的认识,IMD排行榜总共选取了300多个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指标。IMD将所有这些指标分为四大类要素:经济表现( economic performance)、政府效率(government effiCiency)、商业效率(business efficiency)、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每大类要素又分为五个子要素。所有的评价指标都归人这20个子要素之内。每个子要素下的评价指标数量不定,但在计算总得分时,每个子要素均占有相同的比重5%。

具体来说,经济表现类指标主要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比如说GDP、进出口总量、通货膨胀率、就业人数等;经济衷现类下属的子要素包括: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和价格指数。政府效率类指标主要衡量一国政府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有益于加强国家竞争力,比如说政府的收支情况、腐败情况、税收情况、新创立企业的难易情况、社会公平情况;政府效率类下属的子要素包括:公共财政、税收政策、公共机构运行、企业注册、社会政策效果。商业效率类指标主要衡量一国的综合环境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创新、盈利以及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说劳动者技能熟练程度、股票市场活跃程度、企业文化建设等;商业效率类下属的子要素包括:生产效率、劳动力市场、金融、管理水平、企业责任。基础设施类指标主要衡量国家基础设施和一国的人力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一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比如一国的资源、电信覆盖率、网络覆盖率、专利数、人均寿命、入学率等;基础设施类下属的子要素包括:基础设施、技术类设施、科学类设施、健康和环境、教育。

IMD国家竞争力排行榜所有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直接纳入排行的定量指标有132个,提供背景信息的定量指标有83个,共占总评价指标的2/3;定性指标共有116个,占总评价指标的1/3。这两类指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定量指标,WCY叉称之为硬性数据,来源于国际、国家以及地区性组织和IMD的54个全球合作伙伴。定性指标,WCY又称之为调查数据,来源于IMD每年进行的管理者意见调查。管理者意见调查的样本范围覆盖了全球主要经济实体,一国的被调查者分布能较好地体现该国的行业分布。被调查者通常具有国际视野,在问卷中他们对自己曾经t作过的国家现在或未来的相关情况予以打分。2011年,管理者意见调查的样本数量达到4 935个,来源于59个国家。

由于每项评价指标的计分方式不同,数据采集之后,IMD世界竞争力研究中心首先将各个不同的评价指标的得分转化成一个可比较的标准化分数,对缺失数据或者过时数据,做不参加排行或赋予平均值处理。在此基础上,依次计算出三类排行榜:各指标排行榜、四大因素排行榜以及总排行榜。首先,各指标排行榜根据计算出来的标准化分数直接生成;在此基础上,赋予不同评价指标不同权重,生成各子要素排行榜,再乘以20个子要素相同的权重5%,生成四大要素排行榜;最后生成总排行榜。

1.2.3 WEF全球竞争指数

1979年,WEF开始出版《全球竞争力报告》(注: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ctitiveness 2010—2011.),至今WEF提供可信、综合的全球竞争力排行榜已超过30年。WEF将竞争力定义为一系列体制、机构、资源等决定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因素。WEF认为,竞争力的概念必须同时涉及静态和动态的因素,高竞争力的国冢一方面能产生更高的国民收入,另一方面决定着投资(技术投资、人力投资等)的回报率。由于回报率是一国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高竞争力的国家在长期的增长更快,也就是说,一国竞争力更强,则从长期来看更可持续发展。

从2005年起,WEF开始采用新的评价体系来衡量竞争力,即全球竞争指数(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GCI着眼于国家竞争力的宏观和微观层面,是一套衡量国家竞争力的综合性指标体系。GCI分为12大要素,包括:体制(lnstitutions)、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宏观经济环境(macroeconomlc envlron ment)、健康和基础教育(health and primary education)、高等教育和培训(highereducation and training)、商品市场效率(goods market efficiency)、劳动力市场效率(labor market efficiency)、金融市场发展(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技术普及(technological readiness)、市场规模(market size),商业精细化(businesssophistication)、创新(innovation)。

WEF认为,虽然12大要素均对国家竞争力产生影响,但对不同国家来说,它们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属于资源驱动型,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生产初级产品,具有低生产率和低工资的特点。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类要素:运行良好的体制、较好的基础设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健康的劳动力。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属于效率驱动型,这时工资有所提高,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在这一阶段提高竞争力需要依靠技能、有效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成熟的金融市场、技术以及较大的市场规模。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属于创新驱动型。在这一阶段,要想维持高工资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运用精细化的管理和创新创造出不同的新产品。

由于各要素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性不同,WEF在计算各国竞争力得分时,不同国家的要素权重也不一样。首先,WEF将12大要素归为三类,第一类为基本要求类(basic requirements),包括:体制、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和基础教育;第二类为效率促进类( efficiency enhancers),包括: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普及、市场规模;第三类为创新和精细化要素(innov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factors).包括:商业精细化和创新。其次,WEF将所有参评国归人三大发展阶段。最后,WEF设定三类要素在三大发展阶段的固定比重,并根据相应比重加权算分。

WEF国家竞争力排行榜的数据有两种来源:国际组织、政府和WEF实施的管理者意见调查。管理者意见调查已经实施了30多年,内容随着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和其他WEF指数的变化而变化。调查的样本范围极广,2010年,调查样本数量达到了15000份,有效回收13607份,覆盖139个国家,平均每个国家有98个被调查者。每年,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JRC)都会对GCI指标进行评估,以确保GCI指标的合理性以及所赋予权重符合经济发展阶段。

WEF通过两种方式将计算结果展示m来:一是打造国家档案;二是生成指标排行榜。WEF为参评的每个国家都生成两页的档案,内容包括:该国的基本情况,如人口、GDP;该国在竞争力排行榜中的排名;该国进行商业活动阻力最大的因素(数据来源于管理者意见调查);该国在竞争力排行榜各指标的详细得分和排名。在WEF每年出版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对国家进行丁分组比较:前十名、欧洲和中亚、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组比较使报告使用者更明确国家的优劣势以及所处竞争环境,也便于找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