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四省一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分析

第一节 “四省一市”现代服务业功能和地位比较

为了准确把握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而为江苏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章首先从考察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和地位入手,就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和山东现代服务业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一、“四省一市”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的比较

“四省一市”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和产业密集带,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近年来,“四省一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012年,“四省一市”的GDP总和达到215986.4亿元,占全国的41.6%,较2000年提升了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3334.2亿元,占全国的38.2%,较2000年提升了18.4%;实际利用外资达到999.2亿元,占全国的89.4%,较2000年提升了24.5%。

人均GDP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以及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见表3—1)。按照钱纳里工业标准阶段的划分方法注1,“四省一市”中的不同地区可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已迈入后工业化阶段。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以及航运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2012年人均GDP已达到85373元,位居“四省一市”的第一位。第二层次是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江苏在经历了乡镇企业崛起、开放型经济突飞猛进等发展阶段后,2012年人均GDP达到 68347 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在“四省一市”的排名中位列第二。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其民营经济充满活力,从而带动了浙江经济的起飞。2012年浙江人均GDP达到63374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所辖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广东与山东的人均GDP分别为54095元和51768元,与上海、江苏和浙江存在一定差距。

表3—12012年“四省一市”工业发展阶段


image

说明:按2012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换算。

资料来源:样本省份统计年鉴(2013)。

在经济规模上,从反映区域GDP总量的图3—1中可以发现,2012年广东GDP达到57068亿元,是“四省一市”也是全国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份,其后依次是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分别为54058亿元、50013亿元、34665亿元和20182亿元。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江苏和山东的GDP持续保持在全国前三位。2012年,广东的GDP已达全国GDP的10.99%,是1978年的307倍;江苏在经济总量上呈现出“逼近”广东的趋势,其GDP占全国的10.41%,与广东相差无几;山东是我国第三大经济强省,其GDP占全国的比重常年稳定在9%左右;浙江和上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两者的GDP占全国比重之和超过了10%。

image

图3—1 改革开放以来“四省一市”历年GDP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见图3—2),自2012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四省一市”的GDP增长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与下滑,但与全国平均9.24%的增速相比,“四省一市”的经济增速仍然较快(均值为10.34%)。其中,2008—2012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的GDP平均增速分别为10.1%、11.8%、11.4%、9.6%和8.8%。

image

图3—2 金融危机以来“四省一市”的GDP增长变化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在“四省一市”的居民收入方面,虽然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的财政收入高于浙江和上海,但它们的城乡居民收入却明显落后于浙江和上海。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四省一市”的居民收入情况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4754.4元,位列第一,第二位至第四位依次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在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指标中,上海达到17803.7元,超过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同样,上海居民人均储蓄余额也高于其他四省,达81960.9元,高于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见图3—3)。

image

图3—3 2012年“四省一市”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资料来源:样本省份统计年鉴(2013)。

二、“四省一市”服务业功能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四省一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功能与地位日益显著。

1.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2给出了历年“四省一市”及全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情况。从表3—2中可以发现,“四省一市”的服务业都已成为这些省市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2012年在“四省一市”中,上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高,达到60.4%,位列全国第二;山东最低,比重也有40.0%,排全国第十四;广东的情况与江苏类似。从发展趋势上看,“四省一市”的服务业占比都呈现出上升趋势,2012年上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2000年提升了约9.8个百分点,增幅最高;江苏、浙江和广东的增幅均达到7%~9%,山东最小,为4.5%。因此,从总体上说,目前“四省一市”的 “退二进三”格局已越来越明显,服务业的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表3—2“四省一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及变化情况(%)


image

资料来源:历年样本省份统计年鉴。

2.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00—2012年“四省一市”的服务业对当地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均超过了30%与3%。注2其中,2012年广东、浙江和上海的服务业贡献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与山东则低于全国水平;“四省一市”的服务业拉动率均高于全国水平。2012年,上海的服务业贡献率与拉动率分别为82%和6.2%,这两项指标均位列“四省一市”的第一位,反映出上海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见表3—3)。

表3—3“四省一市”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样本省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

3.增加地方就业的重要渠道

配第--克拉克法则曾指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表现出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从表3—4可以看出,服务业为“四省一市”的就业与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

表3—4“四省一市”及全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


image

资料来源:历年样本省份及全国统计年鉴。

从就业规模角度看,近年来,“四省一市”的服务业从业人员逐年增加,2011年广东的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275.6万人,为“四省一市”第一名,排在其后的分别为山东(2088.4)万人、江苏(1717.7万人)、浙江(1270万人)和上海(445.8万人)。从就业比重来看,上海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已达到51%,远高于其他样本省份;其余四省的占比处于32%~37%。其中,江苏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是36%,落后于上海和广东。这表明江苏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能力较为有限,与其庞大的经济规模不符。“四省一市”中的上海,虽然服务业就业人口规模较小(人口总量上的差异),但就业比重非常高,表明上海的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广东不仅服务业就业人员多,而且就业比重也较高,表明广东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相比之下,山东服务业的高就业规模与低就业比重,表明山东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能力不高甚至偏低(见图3—4)。

image

图3—4 2011年“四省一市”的服务业就业人数与就业比重比较

资料来源:2013年样本省份统计年鉴。

4.增加税收的重要来源

2011年,“四省一市”的服务业税收总额依次为上海4956.52亿元、广东4392.05亿元、江苏3718.3亿元、浙江2380.01亿元和山东1889.92亿元。虽然上海服务业的总体规模是样本省份中最小的,然而其服务业为当地税收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占税收总额的51.7%。该指标与广东基本持平,远高于江苏的41.3%和山东的40.1%。通过考察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可以发现上海、广东和浙江的服务业税收已占当地税收总额的半壁江山,不仅高于当地工业、农业税收占比,也高于全国水平;虽然江苏和山东较低,但也超过了40%,它们的服务业已成为“四省一市”重要的税收来源(见图3—5)。

image

图3—5 2011年 “四省一市”服务业税收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2012)》。

5.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服务业不仅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载体,而且服务业就业的平均收入水平也较其他行业高。从表3—5可以看出,2012年“四省一市”城镇单位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其中,上海服务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最高,达到89111元,远高于其他四省;山东最低,为45671元。换言之,“四省一市”服务业就业人员的高工资提升了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为改善当地民生做出了贡献。

表3—52012年“四省一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单位:元


image

资料来源:样本省份统计年鉴(2013)。

三、“四省一市”现代服务业地位的比较

现代服务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中,目前尚未对这一提法给出准确的概念和范围界定,但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产生于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依托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注3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三高三新”的显著特征。“三高”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的增长方式。

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来看(见表3—6),上海和浙江较高,2012年分别达到了63.23%和64.17%,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两省现代服务业占比在近几年间极为稳定。广东与江苏的占比稍低,但江苏的增长较快,2008—2012年江苏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约3.8%,是“四省一市”中最快的。相比之下,山东的占比最小,而且在逐年下滑。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四省服务业内部已呈现出现代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特征,而山东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要支撑。

表3—6“四省一市”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占比(%)


image

资料来源:历年样本省份统计年鉴。

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的分析表明,“四省一市”中的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其中,上海服务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达60.4%,但其他样本省份服务业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服务业在“四省一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各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增加就业和扩大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惠民利民的重要途径。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四省一市”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地位趋于稳定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