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行业篇

第四章 金融业发展分析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为3.8%,相比2010年下降1.4个百分点,速度明显放缓。伴随着欧元区部分国家国债收益率急剧攀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逐渐扩大,加上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房产市场仍然低迷,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由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担忧上升,国际金融市场因此动荡加剧。2011年,道琼斯指数最大跌幅超过15%,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的最大跌幅也都超过了25%。

面对较为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物价涨幅回落明显;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内需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6%。国际贸易更趋平衡,进口同比增速24.9%,快于出口增速4.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较上年减少264亿美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分别实际增长8.4%和11.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金融业增长稳定,全年实现增加值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8.9%,高于GDP增速9.6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5.32%,比2011年提高了0.08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2%,比上年微降0.2个百分点。

第一节 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总体小幅上升

1.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量总体增加

从交易量上看,2011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99.5万亿元,日均成交3978亿元,同比增长13.5%;同业拆借累计成交33.4万亿元,日均成交1338亿元,同比增长20%。从期限结构看,市场交易仍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等短期工具,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成交量分别占各自总量的74.8%和81.7%,但比上年分别下降5.1和6.2个百分点。从机构融资的角度看,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主要的资金供给方,但融出资金量大幅减少,在同业拆借市场上由资金供给方转变为资金需求方;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其他银行及外资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大幅减少;第三,证券及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融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

2011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规模结构见表4—1。

表4—12011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规模结构单位:亿元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数据整理。由于篇幅原因,没有将60天、90天、120天和9个月资料列入表格。

2.货币市场利率小幅上升

2011年,货币市场利率总体高于2010年的水平,在时间上表现为前升后降的趋势。其中,1—9月份,货币市场利率在波动中保持上行走势;10—12月份,由于通胀预期有所减弱,加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等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落。12月份,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37%和3.33%,比9月份分别下降0.38和0.4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0.25和0.41个百分点。2011年,各期限上海同业拆借利率总体表现为波动上行(见表4—2)。

表4—22011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结构(%)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数据整理。由于篇幅原因,没有将60天、90天、120天和9个月资料列入表格。

二、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加1.债券发行总量有所减少

2011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7.8万亿元,同比减少20.4%。国债、央行票据等发行量较上年减少,政策性银行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等发行量较上年有所增加。2011年,财政部发行债券1.7万亿元,包括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央行票据发行1.4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债券2万亿元;金融债券发行3529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展较快,信用层次进一步丰富,融资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公司信用债券2.2万亿元,同比增加38.8%,其中超短期融资券2240亿元,短期融资券8029亿元,中期票据727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52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899 亿元,企业债券2473亿元,公司债券1241亿元。

2011年我国债券发行结构及公司信用债发行结构分别见图4—1和图4—2。

image

图4—1 2011年我国债券发行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网站数据整理。

image

图4—2 2011年我国公司信用债发行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网站数据整理。

2.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保持平稳

截至2011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总额为22.1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额为21.4万亿元,占比96.8%。2011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金额63.6万亿元,日均成交2546 亿元,同比略降0.6%。从交易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是银行间现券市场上的净买入方,净买入现券额分别为5645亿元和2129亿元;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是主要的净卖出方,净卖出现券分别为5510亿元和2269亿元。其中,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额1253亿元,同比少成交409亿元,下降幅度为32.6%。

3.债券发行利率总体下降,债券收益率呈现下移走势

2011年,各期限债券发行利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走势。12月份发行的3年期国债利率为2.82%,比年初发行的同期限国债利率低约40个基点;12月份国家开发银行的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发行利率为3.49%,比年初发行的同期限债券低110个基点左右。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对债券类产品定价基准作用不断提升。2011年,一级市场共发行以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15只,总发行量为1302.8亿元,同比增长128%。另外,发行固定利率企业债2449亿元,全部参照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定价;发行参照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定价的固定利率短期融资券2418亿元,发行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固定利率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量的比重约为31%。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总体呈现下移走势。2011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年前4个月,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小幅下降,国债收益率曲线下移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市场资金面相对充裕,推动短期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另一方面,在银行和保险机构较强配置需求支撑下,国债价格上升,从而收益率下降;第二阶段是2011年5—8月末,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有所上移,主要原因是受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通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资金面趋紧,同时国际上欧债危机有升级的趋势,从而带动信用产品收益率整体上升;第三阶段是2011年9月至年末,收益率曲线出现整体下行走势,主要是一系列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经济增长趋缓,CPI和PPI涨幅均出现回落,市场紧缩预期明显放缓,国债收益整体缓慢下行。

三、股票市场指数振荡下行,成交量有所减少

1.股票市场指数振荡下行

截至2011年年末,国内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2342家,新增279家;H股上市公司171家,新增6家。A股总市值为214758.1亿元,比上年下降23.59%。其中,流通市值为16.5万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4.6%。创业板流通市值为25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9%。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分别收于2199点和8919点,比上年末分别回落21.7%和28.4%。沪、深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分别从上年末的21.6倍和45.3倍回落到2011年年末的13.4倍和23.5倍。创业板指数下行较多,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指数收于730点,比上年末回落35.9%。

2.股票市场发行成交量有所减少

2011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42.2万亿元,同比下降22.7%;日均成交1728亿元,同比减少527亿元,创造交易印花税412.67亿元。创业板累计成交金额为1.8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1%。股票市场筹资额大幅减少。2011年,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共发行股票272.36亿股,其中A股发行163.99亿股。通过发行、增发、配股等方式累计筹资5799亿元,同比减少5520亿元。其中,A股融资5043亿元,同比减少融资3911亿元。2011年股票市场筹资情况见表4—3。

表4—32011年股票市场筹资情况


16

资料来源:根据证监会网站整理。

四、外汇市场交易活跃,掉期交易快速增长

2011年,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35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7%。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17710亿美元,同比增长38.0%,其中隔夜美元掉期成交10220亿美元,占掉期总成交额的57.7%。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2146亿美元,同比增长556.8%。全年“外币对”累计成交金额折合946.7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其中成交最多的产品为美元对港币,占市场份额比重为45.2%,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其中,银行间市场外汇即期交易,全年结汇(包括银行自营、代客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110327亿元,同比增长14.98%,售汇85942亿元,同比增长22.51%;远期结汇签约额12370亿元,同比增长15.17%,远期售汇签约额12619亿元,同比增长42.64%(见表4—4)。

表4—42011年银行间外汇交易单位:亿元


17

续前表

18

资料来源:根据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整理。

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增加,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共有即期市场会员318家,远期市场会员73家,掉期会员71家,期权会员27家,即期市场做市商26家,远期市场做市商20家。

五、黄金市场价格振幅较大,交易规模显著增加

1.黄金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表现为先涨后跌

2011年年初国际金价为1419.5美元/盎司,9月达到历史峰值1920.5美元/盎司后振荡下跌,年末收于1561.8美元/盎司,较年初上涨10.0%。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走势总体保持一致,上海黄金交易所年内黄金(AU9995)最高价为396元/克,年末收于319.8元/克,较年初上涨5.9%。全年加权平均价为每克327.5元,比上年上涨61.7元。

2.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规模大幅增加

2011年,黄金交易累计成交7438.5吨,同比增长22.9%;成交金额为2.48万亿元,同比增长53.5%;日均成交30.5吨,同比增长22%。白银累计成交24.7万吨,同比增长235.6%;成交金额为1.94万亿元,同比增长402.2%。铂金累计成交65.0吨,同比增长18.9%;成交金额为0.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5%。交易所交易中,以会员交易为主。其中,交易所会员前十家总共买卖黄金589744.7公斤,占交易所交易总额的59.56%;第一大户为农业银行,买卖总量209537.9公斤,占交易所交易比重的21.16%(见表4—5)。

表4—5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买卖前十名单位:公斤;%


19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相关数据整理。

第二节 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银行业发展概况

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3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7家,农村商业银行85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信用社2646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40家,信托公司63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07家,金融租赁公司17家,货币经纪公司4家,汽车金融公司13家,消费金融公司4家,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69家,营业网点19.6万个,从业人员299.1万人。

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比上年低1个百分点;负债总额10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6%(见图4—3)。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发生变化。由图4—4可知,从机构类型看,大型商业银行规模仍然最大,资产总额占比接近50%,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16%、15%和22%。与上年比较,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占比进一步下降,比上年下降近2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则相应上升。

image

图4—3 银行业资产负债总量

image

图4—4 银行业资产份额分布

二、存贷款稳步增长

存款方面,201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2.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低6.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0.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少增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低6.7个百分点。外币存款余额为2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1.9%,比年初增加494亿美元,同比多增295亿美元。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看,居民户存款增速相对稳定,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总体放缓。2011年末,金融机构居民户存款余额为34.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6%;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0.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增长9.4%;财政性存款余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6%。

贷款方面,201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8.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末低4.0个百分点,同比少增3779亿元。人民币贷款总额增长较快,增速总体回落。2011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54.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低4.1个百分点,同比少增3901亿元。

从人民币贷款的部门分布看,居民户贷款增速有所放缓,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相对趋稳。2011年末,居民户贷款同比增长20.9%,比年初增加2.3万亿元,比上年末低16.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放缓比较明显,比年初增加8321亿元。非住房消费贷款出现比较好的增长态势,比年初增加648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12.0%,比年初增加4.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1万亿元,增长继续放缓;票据融资比年初增加309.9亿元。外币贷款增速回落。2011年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53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比上年末略高0.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82亿美元,同比多增163亿美元。从投向看,贸易融资增加274亿美元,同比多增96亿美元,保持了对进出口贸易的支持力度;境外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增加406亿美元(见表4—6)。

表4—62009—2011年各项贷款分布单位:亿元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整理。

三、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水平1.资产质量

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04亿元,不良贷款率1.77%,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分机构看,不良贷款的主要部分依然集中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2011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不良率为1.0%。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不良贷款余额为563亿元,不良率为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略有改善,年末不良资产余额为339亿元,不良率为0.8%。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1亿元,不良率为1.6%,下降0.3个百分点(见表4—7)。

表4—72010—2011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


20

资料来源:根据银监会网站数据整理。

2.资本充足率水平

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全部核心资本规模达到5.3万亿元,附属资本1.4万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1%和12.3%(见表4—8)。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全部超过8%。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银行业整体达到了监管要求。但从中长期来看,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本金压力。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未来资本消耗型业务的发展模式不转变,银行资本短缺的瓶颈将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表4—82009—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情况


21

资料来源:根据银监会网站数据整理。

3.拨备覆盖率水平

截至2011年底,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1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461亿元;拨备覆盖率278.1%,同比提高60.4个百分点,风险补偿能力继续提高(见图4—5)。大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64.1%,同比提高54.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50.3%,同比提高72.7个百分点。较高的拨备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风险的抵御增强,同时挤压了一些上市商业银行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而获得的虚假利润。

image

图4—5 2007—2011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及拨备覆盖率

四、经营状况

1.盈利能力水平

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资本利润率19.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3%;资本利润率20.4%,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8%,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保持了向好的趋势,各项业绩指标体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连年大幅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较上年提升明显。

2.业务构成

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仍然是利差收入。不过,在外部环境(尤其是风险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利差收入所占用的风险资本较多,而银行资本金来源又相对有限,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的发展模式自然会受到限制。要想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就必须要转向占用资本较少的中间业务(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拓展非利差收入来源。近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1年,利息净收入虽然占比66.2%,仍然是银行收入的大头,但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也在不断增长,占比分别达到14%和18.5%(见图4—6)。

image

图4—6 银行收入结构图

资料来源:根据银监会网站数据整理。

3.利润来源

稳定的利差空间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以部分上市银行为例,如表4—9所示,2010—2011年上市银行的净利差维持在2%~3%之间,为银行稳定的利润来源提供了保障。

表4—92010—2011年部分上市银行的净利差比较(%)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银行的年报整理。

成本控制能力上升是银行利润上升的另一贡献来源。仍然以部分上市银行为例,在成本控制方面,各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呈稳步下降趋势,也对利润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图4—7可以看出,2011年招商银行及民生银行成本收入比降幅最大,高达5%。光大银行及浦发银行次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成本收入比稳步下降。

image

图4—7 2010—2011年部分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银行的年报整理。

收入结构优化,中间业务占比提高是利润增长的又一渠道。由表4—10可知,2011年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01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4%,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869.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64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农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68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民生银行中间业务收入159.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超过30%,大部分银行中间业务增速超过20%,表明各大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方面越来越重视,同时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

表4—10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及占比


22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银行的年报整理。

第三节 证券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证券业发展概况

1.证券公司及期货公司的规模与结构

证券业总体发展较为平稳。证券公司总体数量近年较为稳定,从2007年的106家,增加到2011年的109家,保持小幅增长(见图4—8)。从营业部家数看,2007年共有3383家证券营业部,到2011年底增长为5032家,5年增长1649家,增长率为48.7%,特别是2009年之后,增长速度加快,说明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有比较大的扩张(见图4—9)。

image

图4—8 2007—2011年全国证券公司数

image

图4—9 2007—2011年全国证券公司营业部数

期货公司的数量则有小幅下降的趋势。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持续经营的期货公司从2007年的165家降至2011年的161家(见图4—10)。但是从期货公司营业部数量可以看出,营业部增长较快,从2007年的447家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1184家,5年增长737家,增长率为164.9%,说明期货公司的业务规模较快增长(见图4—11)。

image

图4—10 2007—2011年全国期货公司数

image

图4—11 2007—2011年全国期货公司营业部数

从证券公司分布的地区结构上来看,我国证券公司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较为明显,图4—12是国内证券公司营业部各省(市)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国内证券业发展表现出很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证券公司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广东、江苏、北京成为主要的聚集地,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营业机构分布较少,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证券发展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

image

图4—12 2007—2011年国内证券公司营业部所在省市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数据整理。

2.从业人员情况

随着证券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证券营业部逐步发展,我国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自2007年以来,我国证券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加,2009年之后有加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11年末,全国证券从业人员有26.18万人,同比增加5.26万人,增幅高达25.1%(见图4—13)。

近五年来我国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迅速,全国期货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幅度明显加大,从2007年的6510人,增长到2011年的27227人(见图4—14),5年增长3倍多,年均增幅达到25%以上。

image

图4—13 2007—2011年我国证券从业人员的变化趋势

image

图4—14 2007—2011年我国期货从业人员的变化趋势

3.证券公司及期货公司资产规模经营情况

从表4—11可知,截至2011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1.57万亿元,比2010年末同期减少了0.4万亿元。全国证券公司净资产规模合计6302.55亿元,同比增长11.28%,2007—2011年,证券公司在净资产、净资本方面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增长速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表4—112007—2011年全国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情况


23

续前表

2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Wind资讯数据整理。2007—2011年为合并报表数据。

2011年,受股票市场下跌的影响,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与2010年相比下滑明显。从证券公司的利润和收入情况来看,行业营业收入仅为1632.31亿元,同比下降25.87%:实现净利润460.97亿元,同比下降43.90%;净利润为28.24%,同比下降9.07个百分点(见表4—12)。

表4—122007—2011年全国证券公司利润与收入情况


25

注:2007—2011年为合并报表数据,2011年为未经审核的母公司数据。

相比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明显表现较好。2011年,期货公司总资产高达1915.54亿元,净资产为352.45亿元,净资本为328.93亿元(见表4—13),自2008年以来,总资产快速增长,但增长幅度趋于减少;净资产总额大幅增长,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净资本一直趋于快速增长的趋势,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

从经营业绩上看,2007年期货公司的利润为7.63亿元,2008年略有下降,为6.59亿元,2009年则大幅增加到17.36亿元,2010年继续增加到25.44亿元,2011年,受累于全国证券市场,净利润略有下降,为23.06亿元(见表4—14)。

表4—132007—2011年全国期货公司资产规模情况


2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数据整理。

表4—142007—2011年全国期货公司收入及利润情况


2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数据整理。

二、证券业务发展情况1.证券公司业务发展

2011年全国证券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632.3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60.97亿元。从收入构成来看,经纪业务仍然是证券公司业务的主体。2011年股市下滑,成交金额同比大幅下滑22.72%,在交易量萎缩的情况下,证券经纪业务竞争十分激烈,佣金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全年证券公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739.28亿元,占总收入比45.29%;由于资本市场不景气,包括IPO在内的投行业务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2011年投行收入211.57亿元,占总收入的12.96%,比2010年减少38.31亿元;资管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为38.69亿元,占总收入的2.37%,未来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自营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642.77亿元,占总收入的39.38%,是证券公司仅次于经纪业务的重要业务(见表4—15)。

表4—152007—2011年全国券商各业务收入单位:亿元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数据整理。

(1)经纪业务。经纪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券商代理买卖证券的佣金,是证券公司传统的收入来源。影响经纪业务收入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股指涨跌以及佣金率。图4—15显示,自2007年以来,除了2009年,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收入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由2007年的1755.89亿元持续降至2011年的739.28亿元。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证券市场总体发展比较低迷,股票交易量下降,并进一步引起各家证券公司对客户的争夺,导致佣金比率下降,因此经纪业务的收入下降幅度比股票交易量的下降幅度更大。

image

图4—15 2007—2011年国内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变化

(2)投行业务。券商投行业务是传统的通道业务,收入贡献主要来源于股票承销和债券承销,自2007年以来,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总体上看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但在2011年,国内证券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11.57亿元(见图4—16),比2010年下降了15.33%。主要原因在于2011年发行规模的锐减导致券商IPO承销业务的萎缩,全年IPO承销收入合计127.9亿元,同比减少21%。

image

图4—16 2007—2011年国内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变化

(3)资管业务。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多年,但规模一直较小。目前资管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券商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的管理费,二是银证合作的通道业务,即银行提供资金和项目,借券商通道代理发行定向理财产品,从而实现与银行资金对接。由图4—17可以看出,最近5年中,虽然资管业务在稳步增长,但是仍然没有达到2007年的高峰。2011年,国内券商共实现资管业务收入38.69亿元,较2010年上升了8.47%,资管收入占券商2011年总收入的2.37%。

image

图4—17 2007—2011年国内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变化

(4)自营及其他业务。自营业务是券商的重要收入构成之一,从最近5年看,国内券商在经历2007年的自营业务收入峰值大幅下滑之后,已经逐渐恢复缓步增长。截至2011年底,我国券商共实现自营及其他业务收入642.77亿元,占国内券商2011年总收入的39.38%,较2010年有所减少,从金额上看,刚刚达到2007年的一半(见图4—18)。自营业务收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股市、债市的表现及券商的投资决策能力。2011年由于股票市场较为低迷,券商自营亏损面也有加大迹象。

image

图4—18 2007—2011年国内券商自营及其他业务收入变化

2.期货公司业务发展

2007年以来,国内所有期货公司经营及业务发展较为平稳,增长也比较稳定。其中,代理交易额增长较为迅速,由图4—19可知,从2007年的20.49亿元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137.51亿元,5年间增长接近5.7倍。目前,国内期货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代理手续费。随着代理交易金额的迅速上升,期货公司的收入与利润也较快增长。2011年共实现手续费收入101.36亿元,较2010年微降4.1%,比2007年增长2.4倍,全年实现净利润23.06亿元,比2007年增长2倍(见图4—20)。

image

图4—19 2007—2011年国内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

image

图4—20 2007—2011年期货公司收入变化情况

三、2011年证券业改革发展大事记

1.证券期货工作会议提出全年重点工作

1月14日,全国证券期货工作会议闭幕,提出全年八项重点工作,包括扩大中关村新三板试点,研究推出发行体制后续改革措施,完善退市制度,完善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协作机制等。

2.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试行)》

3月23日,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试行)》,要求全国证券公司开始压力测试,以提升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保障证券公司持续稳健经营,从而有利于整体行业风险状况的评估。

3.焦炭期货上市交易

4月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公布了《关于焦炭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焦炭期货将在4月15日正式上市交易。作为一个全新的期货合约交易品种,焦炭期货正式上市的受益方将涉及焦化企业、钢铁企业等各方,企业将可以通过焦炭期货合约交易提前锁定销售价格,实现套期保值,降低企业风险。此外,作为世界焦炭生产和消费的头号大国,将有利于加强我国焦炭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掌握焦炭的国际定价权。

4.证监会发布《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

4月29日,证监会发布《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加大力度打击各类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程度,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增加了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的职责。

5.证监会发放《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5月13日,证监会发放《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规范、引导借壳上市;完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支持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同步操作。

6.证监会加强保荐业务经营风险监管

6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要求保荐机构建立健全保荐业务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内部监管核查体系,加强保荐业务经营中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确保对保荐业务质量和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保荐机构应避免内控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从源头上提高保荐项目质量,保荐部门不得干涉研究部门。同时,科学合理地评估承销风险,慎重选择市场时机,审慎控制发行失败或包销风险。

7.证监会宣布证券公司直投子公司可以设立直投基金

中国证监会在7月8日宣布,在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后,直投子公司将可以设立直投基金,集中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进行直接投资。此前,证券公司的直投都是以自有资金进行,由于受到净资本比例的限制,一些公司的直投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直投基金则允许证券公司向社会募集资金进行直接投资,扩大了资金规模。

8.证监会修改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规则

8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规则的修改草案。其相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在上述草案中对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规则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并同步研究了作为融资融券业务配套机制的转融通业务规则,以为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入常规做好必要准备。2010年3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该负责人表示,一年多来的试点实践表明,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规则总体上是可行有效的。此次主要在常规业务、经验做法以及客户管理三方面做了修改。

9.证监会通报内幕交易案 ,开出最严厉IPO中介罚单

11月29日,证监会通报,2011年以来共获取各类案件线索245件,立案调查案件82起,从查处案件类型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和信息披露违规方面,这三类案件占比77%,其中内幕交易占比最高,超过50%。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将加大对这三类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日,证监会通报了胜景山河首发相关中介机构的处罚情况:两名项目保荐代表人被撤销“保代”资格,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也被出具警示函;而与此同时,牵涉这一项目的审计机构和法律顾问也一并遭到证监会警示,这是证监会开出的最严厉IPO中介罚单。

10.境外人民币通过在港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投资A股市场(RQFII)启动

12月14日,证券会提出,适当加快引进,增加其投资额度,尽快出台RQFII实施办法;16日RQFII适当正式启动,初期额度200亿元,这标志着境外人民币进入A股市场的闸门正式开启。

第四节 保险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保险业发展概况

1.保费收入

2011年保险业基本持续稳定增长,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618亿元,同比增长18.5%;人身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721亿元,同比增长7.1%。

在人身险业务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695亿元,同比增长5.7%;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20.6%;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21.3%。表4—16直观地显示了2011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长情况。

表4—162011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及同比变化单位:万元


28

资料来源: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本表不含中华控股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本年累计数,数据来源于各保险公司报送保监会月报数据。由于四舍五入问题,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可能存在细微的误差。

相比于往年,不管是总体保费收入还是产险保费收入、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速均出现了下滑。人身险保费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银保新规,以及大量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发行。财产险保费收入下滑则主要受汽车销售下滑的拖累,而车险占整个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2007—2011年全国保费收入增速变动情况见图4—21。考虑到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尽管保费收入出现增速下滑,但相对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而言,还是超过GDP的增长水平(见图4—22)。入世十年来,保险业务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不但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保险业总资产也快速增加,至2011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突破6万亿元,保险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image

图4—21 2007—2011年全国保费收入增速变动

image

图4—22 2006—2011年保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较

2.保险密度注4与保险深度注5

2011年全国保险密度为1197.2元,较2010年增长113.83元,与2010年30.34%的增幅相比,2011年保险密度的增幅仅为10.5%;保险深度也较2010年的3.65%下降了0.25个百分点,下降至3.4%,是近年来的首次下降(见图4—23和图4—24)。

虽然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增长,总保费收入排名世界第六,亚洲第二,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都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市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见表4—17)。

image

图4—23 2007—2011年全国保险密度变动情况

表4—172011年主要保险市场的发展


image

续前表

image

资料来源:引自瑞士再保险:《2011保险业研究报告》,http://wenku.baidu.com。

image

图4—24 2007—2011年全国保险深度变动情况

3.市场主体

保险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新世纪以来,相继成立了一批保险公司。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保独家经营到2011年的152家,中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专业性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由于市场主体的增加,市场集中度也在进一步下降。2006年底,最大的3家与4家产险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67.2%和76.78%;2009年底则下降为64.21%和70.71%;2010年有所回升,分别为67.19%和71.99%,2011年有所回落,下降为66.60%和70.99%(见图4—25)。2007年底,最大的3家与4家寿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65.94%和79.42%,2010年则下降为55.62%和72.80%,2011年为55.60%和65.40%(见图4—26)。虽然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不可否认的是最大的3家或4家产险或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的下降幅度在不断减少。

image

图4—25 2005—2011年产险市场集中度

image

图4—26 2007—2011年寿险市场集中度

表4—18描述了2011年中国保险业机构、人员情况及同比变化。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保险市场共有152家保险机构,比2010年增加10家。

从中外机构看,中资机构方面,集团(控股)公司10家,财产保险公司39家,人身保险公司37家,再保险公司3家;外资机构方面,财产保险公司21家,人身保险公司25家,再保险公司5家;此外,还有村镇保险互助社1家。

从产寿险公司看,财产保险公司60家(中资39家,外资21家),人身险公司62家(中资37家,外资25家),再保险公司8家(中资3家,外资5家)。2011年,营销员人数为282.1万人,比2010年增加3.8万人。

表4—182011年保险业机构、人员情况及同比变化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

4.赔付支出

2011年,全年保险公司赔付支出39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财产保险支付2187亿元,同比增长24.5%;人身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支出1742亿元,同比增长31.7%。在保险赔付中,寿险赔付支出1301亿元,同比增长27.5%;健康险赔付支出360亿元,同比增长55.2%;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82亿元,同比增长14.6%(见表4—19)。

表4—192011年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及同比变化单位:万元


29

资料来源: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本表不含中华控股寿险业务;由于四舍五入问题,各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可能存在细微的误差。

二、保险业经营状况

1.保险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增速首次下滑

2011年保险公司总资产首次突破6万亿元,达到6.0138万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了19.1%(见图4—27)。但是与近5年的增速相比,2011年保险资产总规模的增速是除2008年以外最低的,也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保险资产总规模增速的首次下滑。

image

图4—27 2007—2011年保险总资产及增长率

2.保险资金配置趋向稳健

保险机构适度降低基金投资,增加银行存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配置趋向稳健。从保险资金运用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底,银行存款余额1.7737万亿元,占比29.49%,较2010年的1.39万亿元增加3837亿元,增幅较大;而保险资金用于国债、基金和股票方面的投资为3.7737万亿元,较2010年的3.21万亿元增加了5636亿元。

3.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下降

2011年保险业投资总额达3.77万亿元,同比增长17.4%,但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股市下跌,债券收益率曲线上升,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造成显著的影响。2011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仅为3.60%,保险资金收益率下降,且低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见图4—28)。

image

图4—28 2007—2011年保险资产收益率情况

此外,2011年,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410亿元,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1378亿元,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产1325亿元。2011年保险业经营情况具体收入、费用等见表4—20。

表4—202011年保险业经营情况单位:万元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

三、保险业险种结构及地区结构分析1.险种结构

2011年,中国总保费收入为14339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4618亿元,占比32.2%,较2010年上升2.2个百分点;人身保险保费收入9721亿元,占比67.8%,较2010年下降2.2个百分点(见表4—21)。

表4—21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的险种结构及同比变化单位:万元


30

资料来源: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本表不含中华控股寿险业务;由于四舍五入问题,各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可能存在细微的误差。

在人身保险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8695亿元,在总保费中占60.6%,较2010年下降2.8个百分点;健康保险保费收入692亿元,占比4.8%,较2010年上升0.4个百分点;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收入334亿元,占比2.3%,较2010年上升0.2个百分点(见图4—29和图4—30)。

image

图4—29 2011年各险种保费收入占比

image

图4—30 2010年各险种保费收入占比

2.保险市场地区结构比较分析

表4—22描述了2011年中国各省的保费收入状况。从各省的份额结构看,2011年保费收入排名居前列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份额均超过6%。其中。广东占比11%,江苏占比8.4%,山东占比7.2%,浙江占比6.1%。排名前列的均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保险业发展早,增长快,所占份额较多,前4名之和占比近1/3。

表4—222011年中国各地区保险收入单位:万元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

保费增长区域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发展较快。由表4—23可知,2011年,东部地区保费收入82241879.64万元,占比57.36%,同比变化-0.22%,中部地区保费收入33755186.98万元,占比23.54%,同比变化-0.22%,西部地区保费收入26849504.48万元,占比18.72%,同比变化0.31%。与2010年相比,2011年东、中、西部占比变化不大。

表4—232011年中国各地区保费收入及同比变化单位:万元


image

资料来源:根据保监会网站数据整理。本表不含中华控股寿险业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广西12个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