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恪守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就提出“真实”和“纯洁”是报刊的本质。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讲过这样一段很精辟的话:“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了信用了,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通讯写作的回旋空间更大,因而在恪守真实方面更需小心。
首先,一篇通讯,尤其是长篇通讯涉及因素众多,失真的可能性较大。以我领衔的这几篇长篇通讯为例,描写人物众多,少则十几个,多则将近40个。写这些人物,涉及工作单位、年龄、容貌等基本信息,还有主干故事、现场场景、对话等叙述描写内容;反映时间跨度较长,大多涉及几十年的历史;援引经典较多,包括文献典籍、名人名言、地方民谣俚语等等。千头万绪,要求通讯创作者心细如发,言之凿凿,持之有故,确保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字、每一句引言、每一个故事真实准确。
其次,长篇通讯从采访写作到最终发表,一般要经历数月时间。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原来采访的人物情况,搜集的有关数据都可能出现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和采访对象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新的变化,并在发表时作出必要的修正。
最后,通讯这种文体,要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使用众多的表现手法,包括生发、对比、烘托甚至想象等,在故事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抒情、评论等,营造优美的意境。这中间就很可能出现差异和错讹,偏离了真实。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把通讯比作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恪守真实就是它的根基。在采写通讯时,我对记者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确保每个细节都真实准确。
解决通讯真实性问题,要求我们在采访中保持严谨的作风,对于一些关键性细节,必须问得认真、记录准确。同时,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默记于心,不能想当然。要将真实性问题解决在采访源头。
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为我们搜集素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蕴藏着很大的风险。互联网上内容庞杂,存在着大量虚假信息或者不准确的信息,要具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素材,同时进行准确核实,只有这样在写作中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写作要忠于事实。事实是怎样的,就要怎样写,不能人为地改变。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改写事实,是弄虚作假,是不可取的。
在《永恒的召唤》草稿中,我们根据一些部门提供的资料,这样描写“雷锋之死”:
但是,在其他几份资料中,又是另外几种说法。为了保证事实绝对准确,我们再次采访了乔安山本人和雷锋纪念馆馆长,将事实修正为:
一个“二挡起步”,一个“倒车”,看似差别细微,却关系到“雷锋之死”这一重大历史事实的原貌,不可不慎。
在《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采访中,林州市委提供了一组数据:河南省最新的排名是,林州市在全省108个县市中综合实力进入前8强,但数据还没有正式发布。为保证这一关键数据准确,我们在与河南省统计局进行核对后,才在文中使用。
在《“三北”造林记》写作末期,我们得到消息,稿子里写到的主要人物之一牛玉琴刚刚评上“全国治沙英雄”。如果这是事实,她将成为历史上仅有的四位“全国治沙英雄”之一。这对于即将播发的《“三北”造林记》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新鲜内容。然而,记者又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尽管牛玉琴的当选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仍在公示期内。虽然再有几天公示就结束了,但我仍然决定,舍弃这一信息,为的就是确保事实准确无误。
去伪存真,要求记者练就一双“慧眼”,在写作中,善于利用采访时观察的信息、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在《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草稿中,有一段描写采访张福根时的场景:
我记忆中那天晚上并无新月,便查了日历,采访张福根那一天是阴历二十三,是残月,不是新月。我记得不错,那是个无月之晚。最后,我把原文改为:
此外,在草稿中叙述张福根带领大家修路的故事时有这样一句话:
这是根据当地镇政府的介绍写下的。我看后当即指出,这不真实,因为在采访福根前,我曾去看望了村里的一个贫困户刘改枝,她家的道路就没有硬化。经过反复核对,我将其改为:
在《“三西”扶贫记》中,描写当年三西地区的贫穷图景,记者在草稿中写到一件事:
我对几位记者说,你们没有经验,我可以断言,那不是“暖和得直哭”,而是冻疮一遇热气,又痒又疼,“难受得直哭”。记者将信将疑,还去找当事人核实,事实证明我所言不谬。
记者很诧异,问我何以得知?殊不知我幼时家境贫寒,冬天也曾有过没鞋穿的经历,每每脚生冻疮,不用说脚插在热物中,就是夜里被窝一暖,脚就疼痒不止。我虽没有用脚插过热牛粪,可道理是一样的……
穆青说过:“一篇人物通讯,哪怕只有很微小的一点虚构,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读者一旦知道有假,必然会对整个通讯产生怀疑,这将是可怕的‘信任危机’。读者看待党报,看待我们的新闻报道,就会像《红楼梦》中的那副对联所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那样,一概不相信了。这样一来,我们的新闻报道,‘有’也等于‘无’,甚至比‘无’还要坏。”
正因为如此,记者在进行通讯写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严谨细致的作风。
“准确,准确,再准确些。”这是普利策的经典名言。作为集新闻元素之大成的通讯写作,务必把恪守真实作为最基本的原则来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