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写通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二节 在采访中剖析人物个性

——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和人生历程,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及对其命运的影响。

了解采访对象越深入,写作就会越深刻。通讯采访,不仅要采集人物的故事,更要深入了解其生存环境、生活状态和人生历程,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及对其命运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看得透彻、写得深刻。

比如治沙英雄殷玉珍,是一个具有非常鲜明性格的陕北女人,有超乎现实的浪漫追求。采访中,她还给我们唱了一首她自编的小曲《花果沙》。

随着对殷玉珍人生经历的了解,我们对她的把握越来越深入。青春时代,她也曾对爱情婚姻充满幻想,只因为父亲要兑现一个承诺,她被迫嫁进了荒凉的沙漠,嫁给了贫病交加的丈夫。她觉得委屈,当时内心更是充满了纠结和痛苦。这是她治沙的最初动力之一。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虽受到现实的压抑,但它却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这一理论可以在殷玉珍身上得到印证。

你可以想象,一个人不甘心把自己最美好的追求,一生中最美的年华就这样埋葬了。她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只好去寻找精神替代,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她一定要去尝试,释放自己的能量。这就是这个人物潜意识层面的非常真实的动机。

了解了她的整个人生,才能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她可以为人所不愿为、不能为,忍人所不愿忍、不敢忍。

再比如牛玉琴,为什么她能说出“我想回到当年,一个人,站在沙漠上”那样富有哲理的话?这也与她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分不开。为了摸清她情感的脉络,我让记者广泛查阅资料,不仅查了以往各种媒体发的报道,还看了根据牛玉琴事迹拍摄的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包括一个地方作家早年给她写的传记。最后听说,原本大字不识几个的牛玉琴这些年开始写自传。她把自传手稿给了我,我也从中体会到她性格的成因。

我们看到,早年牛玉琴也是个脆弱的女子,因为生活艰难,一次又一次地哭鼻子。可是,她又很执着。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姊妹多,父母不让她上学,她就年复一年地等,一直等到能上学。她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早年跟丈夫一起种树的时候,当时两个人心里充满了希望。她最痛苦的时光,就是丈夫得骨癌去世前后。为了把沙漠变绿,她几乎搭进去全部家产,还搭进去一条人命。她在自传里写道:“艰难的日子磨炼出了我坚强的意志。”

了解到这些,我们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她不改嫁,不卖林子,带领儿孙继续治沙种树。因为治沙造林已经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她不会动摇,不会止步,只会不断地往前冲,义无反顾。

在《永恒的召唤》中,采访“山神”刘真茂,他有些木讷,原来担心不好沟通,但我一下车,刘真茂就拉着我的手,牵着我往里面走。我就知道,他愿意沟通,我与他之间没有阻碍。

了解了刘真茂的经历,就走入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内心有自己的想法,淳朴、固守,不追求吃、穿,但是在精神上有很高的要求。他退伍这么多年,一直穿着一身军装,这是他有意要区别于一般人,表明他自身精神的优越,这是他的骄傲。有人或许会认为他不合时宜,但是他在内心深处要保持一份纯真。这就是独特的刘真茂。

人是最复杂的,刘真茂一个人守在山上,他孤独,需要回应。他讲述了水鹿的故事:他叫一声,水鹿回一声,他叫两声,水鹿回两声,他叫三声,水鹿居然回三声。他那么在意水鹿的回声,明显是需要一种陪伴。山上来了人,他高兴,热情招待,欢迎更多人去,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寂寞的刘真茂。

采访刘真茂时,他送给我一个巡山时捡的树兜,我想回送一件礼物,见他爱穿军装,想送他一件将校呢大衣。他推辞不要。见我一再坚持要送他礼物,他最后脱口说出——“要一个照相机”,去记录他的水鹿、娃娃鱼。我没想到,震动了一下。一下子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他不想留在过去,而是要进入新的生活。这就是真实的刘真茂。

刘真茂的个性,与他独特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只要认真了解、感受、分析,蛛丝马迹都能反映他的性格。随行记者说,刚开始采访刘真茂时没什么感觉,但听了我的分析,觉得这个人可以写得很深刻。

还有《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里的桑中生。在一次午餐的饭桌上,我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头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市委书记提到了桑中生。

桑中生,曾经是个亿万富翁,经营电解铝因市场价格暴跌,欠了一屁股债,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他还要搞技术改造,推出电解铝的新产品。大家听后就议论开了。有的人就提出,他不能代表红旗渠精神,一说自己的事就流眼泪。

我听了桑中生的故事,了解了他的经历,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这些不同意见恰恰让我对这个人物更感兴趣。

开座谈会时,我特意让人把桑中生请来。一问到当前的困难,桑中生马上回避,接着又流泪了。我就想到秦琼卖马、杨志卖刀,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这是一个头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注定是个悲剧性的人物,这是他成为亿万富翁的原因,也是之后一文不名的原因。在座谈会上,他流泪了,见他又极力掩饰自己,我就想起一句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他性格如钢,但也有“绕指柔”的时候。他也绝望过,但绝望之后,仍然不回头。这就是桑中生,写他就是要写出他的悲剧色彩来,一个充满悲剧色彩但始终追求理想的人,一个一条路走到底的人。我想,他即便这次成功,将来可能还会遭遇失败。

采访中,随行记者问我,大家看到的听到的都一样,为什么你就能对人物有深刻的把握?

我对他们说,写人物要从他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中去寻找蛛丝马迹,从内心深处观察他、分析他,甚至从哲学层面去理解他。一定要加入主观感受、主观分析。这样,创作之时就可以写进内心,把人物最主要的特点勾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