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言随语: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执政资源的 一项基础性工作*注50 (2012年9月25日)

机构编制工作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言以蔽之,机构编制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设计在全世界独具特色,其中对党政的机构编制安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随州市成为地级市以来,全市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在行政编制相对较少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精干高效的“大部制”,尽可能综合设置党委政府工作部门以及群团组织和市直事业单位,实施机构“瘦身”,着力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型政府,为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随州“大部制”改革,做出了品牌,做出了影响,成为全国和全省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典型案例。这一点,省十次党代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前,随州正处在实施“圣地车都”省级战略、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制约生产力进步和不适应生产关系的因素仍然较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也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我们要进一步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充分明确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化改革的任务越来越重。当前,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政府财政供养规模偏大,广水市、曾都区消化超编人员的任务尚未完成。一些地方和部门机构编制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违纪问题依然存在、机构编制反弹的压力较大。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仍然繁重,部门职能交叉、职能不到位,推诿扯皮、办事拖拉、配合不力等现象时有发生。事业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事不分、机制不活、权责不清、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等问题,这导致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过大,财政不堪重负,一些群众急需的公共产品得不到有效供给。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直接体现在政府职能和规模上。服务“圣地车都”战略,要求机构编制工作更好地发挥支撑保障功能,解决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究竟应承担哪些职能,政府通过怎样配置、配置多少执政资源才能实现这些职能等问题。对此,机构编制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优化体制机制,把推动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重点放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全局、“圣地车都”建设的发展大局,来谋划、实施和推动。

扩编加职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严格机构编制管理,为巩固和深化随州“大部制”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提高机构规格的呼声要求越来越高,机构编制反弹的压力不断加大。目前,随州编制总量相对较紧,国务院、省政府在地级随州市及其曾都区、随县设立时,都明确不增加行政编制。换句话说,原省直管随州市的行政编制,就是现在市直机关及曾都区、随县的行政编制之和。而且中央编委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各级行政编制总量相对稳定、不再增加,地方各级编委均没有增加行政编制或跨层级调整行政编制的权力,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要控制在财政供养能力范围内。我市各地各部门要求增加机构编制,尽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家推动工作、保障发展的强烈愿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疏导和严格控制,将会形成膨胀的怪圈,导致行政成本增大,行政效率低下,甚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机构编制工作的纪律要求越来越严。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机构编制工作已逐步上升到党的纪律和法律的高度,刚性要求的特征十分明显。2009年,中纪委明文规定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强调,本届政府不再增编,要布告周知、严格执行。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今年5月,又专门召开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国生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