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社会事业

一、民生、社会事业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

近年来,“黄三角”各地市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倾斜力度加大。东营市全面落实民生政策,大幅增加民生投入。2012年,市级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到42.26%,提高2.54个百分点。滨州市市级财政用于社会民生投入143.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3.5%,比上年增长18.2%(见表1—3)。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1610元提高到“东部标准”的230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400元。莱州市倾力改善民生,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投入,2012年,直接用于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达到9.2亿元,增长了20%。乐陵市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完成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14.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99%。庆云县顺利完成惠民十大工程,2012年全年完成民生投入8.3亿元。

表1—3 2012年“黄三角”部分县市民生支出及占比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整理,东营、滨州是指市本级财政。

二、多措并举,拉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区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拉动就业。东营市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第一位的任务,推进创业富民,以创业带就业兴家业。开展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整合教育资源对农民群众开展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4.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309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9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13.2%和14.6%;滨州市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万人;庆云县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能力,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743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290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分别增长11.3%和12%;莱州市2012年新增城乡统筹就业2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3%和14.6%。

三、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校生规模增加近2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保试点实现突破,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人均标准达到300元。

东营市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120元,比国家规定标准高1倍多;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10元提高到260元,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整合试点工作;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以上,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660元、500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747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月1240元,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莱州市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新农合补贴、城镇居民医保补贴、计生奖补、残疾人救助等方面提标扩面,2012年社会保险参保人员达到60万人,为17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1亿元,为城乡群众报销医疗费用5.1亿元,向各类困难群体发放救助金1.4亿元,发放高龄补贴863万元。潍坊市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寿光、昌邑被确立为该市首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区域内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施行基本药物制度;在滨海区试行参合农民门诊按诊次付费试点。庆云县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报销补偿72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3.9万人领取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