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资:经济学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制造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及其变动:制度变革及进一步的解释

以上我们通过简单的回归分析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现状及关系进行了考察。然而,要进一步探究形成这种现状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一些制度性的变革,特别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变革是不应被忽视的。事实上,制度性因素很有可能是影响劳动生产率以及其与工资之间关系的最为重要和根本性的因素,这在一些跨国及地区间的比较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类研究中,各国之间以及各地区之间不同的制度环境及政策往往被发现是最值得关注的影响因素(例如Hall and Jones,1999)。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而言,至少有两类因素是值得强调的。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员工工资的制定机制及其变化显然构成了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相互关联及其变化的微观基础。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及至今仍在国有部门中有所残留的基于员工资历的工资制度与市场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外资及私有部门企业所实行的基于员工绩效的薪酬制度对比,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关系必然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近年来,对员工劳动生产率的考量已经成为许多制造业企业薪酬设计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对江浙一带制造业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制造业企业往往对一线员工采取以计件形式为主的工资制,这事实上就是对员工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度量。即使对于诸如行政管理等较难直接进行产出度量的岗位,很多企业也设计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察制度。这些基于员工绩效表现的工资制定制度的广泛实行已经构成了制造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的微观基础。

然而从我们实证的结果上看,似乎并不支持上述结论,因为在表8的结果中,国有资本占比的提高非但没有削弱劳动生产率和工资之间的相关关系,反而起到了加强作用,而私有资本占比的提高,则削弱了劳动生产率和工资之间的正向联系。这是因为仍然存在着其他影响因素在发挥着相反的作用。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制度性因素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述现象,那就是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行。尽管中国早在1993年就颁发了最低工资制度的相关政策文本,但直到近几年最低工资制度才真正构成对企业工资制定的硬性约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具备政府背景或政府背景较弱的民营企业尤其注重薪酬制定中遵循当地的最低工资制度,这有可能是我们从数据上观察到近年来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相关性下降现象的原因之一。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全部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这里的简短讨论只是希望强调我们观察到的关于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事实都是既定制度框架及变革过程中的结果。同时,在中国现行的制度背景下,也并不存在使企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必然同步变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