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和文化自觉的重要发展和提升。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巩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任务,还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独特的精神感召力和引导力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途径。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树立了精神旗帜。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社会各界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更好地凝神聚气、强基固本。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多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的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主流思想意识健康向上的社会态势中,一些错误、消极、颓废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致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弘扬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是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重大社会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有利于团结凝聚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注:参见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08年4月9日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一,只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当今时代,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在各国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是风云激荡。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做到立足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批判和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第二,只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建设和谐文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思想基础。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既需要建立有效的调处机制,也需要充分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使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人人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和社会行为模式。只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效驾驭意识形态的纷繁变化,确保和谐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

一个社会要保持团结稳定并有序协调发展,除了建立合理性组织、机制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自身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做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就是把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在向人们昭示,无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种多样,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同时也昭示出,全国各族人民要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条件下,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必须把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共同的思想基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战略。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些强调的都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的重要性问题。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思想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种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坚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既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及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而是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具有的广泛适用性和包容性特点,努力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同时,还要针对人的思想道德上的层次性,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来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共同进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指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是国家复兴、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我的身心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注:参见张友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要》,载《人民论坛》,2006(24)。)我们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上。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过程。这不仅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强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而且可以直接反映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注:《老子》四十三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进一步的升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