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有病不可乱吃药
世界上没有灵丹妙药
我们在影视作品或武侠、神怪、玄幻小说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主角奄奄一息,正在与生命告别时,某神医到来或某人终于取来解药,结果本该一命呜呼的主角在阎王殿上盘桓片刻又起死回生了。应该说,这些文学或影视作品折射着人类的某种美好愿望,我们总是希望在绝望时盼来救世主,在困境中能抓到救命稻草,在罹患绝症时找到灵丹妙药,然后转危为安,否极泰来。然而,作品毕竟是虚构的,现实往往是残酷无情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不仅没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而且也不存在长生不老的良药仙丹。历代帝王对长生不老孜孜以求,到头来不是被骗去钱财就是被骗去性命,反倒不如从不求仙服丹药的平民百姓活得长久。其实皇宫大内,应有尽有,吃穿不愁,住行更是无忧,而帝王们之所以会短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滥用所谓的仙丹妙药,致使身体慢性中毒。
历代医者早就认识到世间是没有灵丹妙药的,他们认为,服食药物轻身益气,颇有效果,倘若要长生不老,世间是没有特效药的。他们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犹如冰一样,水凝结为冰,气积聚成为人,冰总会融化的,人也总会死亡的,如果人能够做到不死的话,那么冰岂不就可以做到永不融化吗?由此看来,众多学仙求不死药的人,一定不会成功的,犹如不能使冰永不融化一样。古人的认识尚且如此深刻,处于新世纪的我们再迷信什么灵丹妙药岂不可笑!
乱吃药会摧毁人体的自愈潜能
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吃补药,冬虫夏草、六味地黄丸……总之什么东西宣传得厉害就吃什么。其实,这种盲目进食补药的办法根本不是养生之道,是药三分毒,时间一长,待药的毒性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发作时,身体就会遭殃。
现代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常用药,一碰到头疼就吃止疼片,遇到感冒就吃白加黑、感冒通,殊不知乱吃药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缓解你的病痛,长期下来却可能危害健康,甚至生命。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统计,中国平均每年因用药失误而致死的人多达19万。
小李夫妇年过30才生下一个大胖儿子,这让早就想抱孙子的李奶奶看在眼里,喜上心头,每天都宝贝似的把孙子抱在怀里。孩子快到1岁的时候,李奶奶不知从哪里听说鱼肝油可以预防佝偻病,便买了两瓶回家,每天喂给孙子吃。李奶奶对小李夫妇说:“每天都要多喂几滴,这样孩子将来才不会患佝偻病。”小两口连连点头称是。
不久后的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起烧来。这可急坏了李奶奶,连忙和小李夫妇一起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医生仔细地给孩子做了检查,又询问了孩子最近的饮食情况,最后下结论说:“这是鱼肝油中毒。”
由此,我们应该警醒:药不可乱吃。即使不得不用的药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己不可凭着“经验”随意吃药。
有位姓张的老先生,为了能尽快治好自己的老年性关节炎,就将芬必得等几种药物与常服的阿司匹林一起服用。不到半月,关节果然不痛了。可没过几天,他就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上腹部胀满,肝区疼痛,小便发黄。惊恐万分的张先生急忙前往医院求诊。经抽血化验,肝功能及病原学检测报告显示: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病原学检测为阴性,医生诊断他得了药源性肝炎。张先生糊涂了:“吃药怎么吃出了肝炎呢?”
据专家介绍:“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最重要的代谢场所。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即会对肝脏造成伤害。特别是不恰当地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损害更甚,会造成部分肝细胞坏死,出现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情况。这在临床上被称为药源性肝炎。张先生就是这种情况。”
要知道,人体是一部设计精密的机器,它有自己的自愈系统和复原系统,如果你遇到个头疼脑热的就吃药,那么人体这种自愈和复原能力就会被搁置。“业精于勤荒于嬉”,久而久之人体的这些功能就会衰退、丧失。
所以说,药物只是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真正的灵丹妙药还是“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观念。对于健康来说,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比任何昂贵的药品都更为重要。
全面认识医药,当心惹“祸”上身
我国每年有近20万人属于“药源性致死”,就是死于药品的不良反应。换言之,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而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更是高达250万人。我们服药本为治病,结果反为药所害,原因何在?是我们滥用药物,还是药物在愚弄我们?要回答这些疑问,我们需要对药物有一个全面、彻底而清醒的认识。
首先,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之所以称为药,而不叫食物或其他,是因为它们有药性。什么是药性?中医认为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都有其性味,但药性猛烈,如刀似兵,而食性缓和,如水似气。所以神农氏才煞费苦心辨别食药,为的就是将刚与柔、猛与缓区别运用。我国自古就有“药性刚猛,用药如用兵,岂可妄发”的说法。至于西药,由于是化学药物,属于自然与身体的异类,对身体损伤更大。
其次,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药物与药性,既要看到其有益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害的一面。因为药与毒、药性与毒性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很多时候,它们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使用得当毒也可以为药治病,使用不当则药也可以变毒致病。只不过对于已称为药的事物来说,其毒性换了个无奈的称呼——“副作用”,而对于已称为毒的事物,其药性则被形象地称为“以毒攻毒”。这就犹如两国交战互为敌一样,双方均称己为我,称对方为敌,其实己方之我就是对方之敌,对方之敌就是己方之我,究竟到底谁是敌谁是我,只要自己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再次,所谓的新药、贵药、进口药与好药之间并不能画等号。其实,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好药和坏药,只有贵药和贱药,使用得当,多贱多坏的药照样能治病,这便是好药;使用不当,多好多贵的药也能致病,这便是坏药。
最后,还有一个药物纯度与污染的问题,这在中药材中尤为突出。就药物纯度而言,有的药农为了逃避国家税收,还没到药材采集期就进行采收。比如,麻黄在10月份生物碱的含量最高,应在此时采收,但药农为逃避国家税收,9月就开始采收,导致药材太青,生物碱含量太低,形成劣品。甘草应在春季采收,而药农往往在夏、秋季收,导致质量明显下降。再比如薄荷应在花期采收,因为此时挥发油含量高,而有些药农偏在果实即将成熟时采收,原因是此时产量高。金银花应是分期采集花蕾,但有人却不分期采,而是将花蕾和刚开放的花及开放多时已变黄色的花一同采收。同时,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一方面使药材产生大量淀粉,如柴胡根直径粗达5~10厘米,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另一方面也使得药物毒性增大。这都大大影响了药材质量。对病人而言,由于无法分辨真假药材,若不遵医嘱自行服用极易发生药物中毒事件。
“好”药滥用也会变成“坏”药
我们习惯简单地把药分为“好”药和“坏”药,治得好病、对身体有益的就是“好”药,治不好病、对身体无益的就是“坏”药。事实上,药本无好坏之分,用药得当,“坏”药也是“好”药,用得不当,“好”药也会变成致病甚至致命的“坏”药,而滥用药物恰恰是把“好”药变成“坏”药的最主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药物的滥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抗生素滥用成了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但却不可滥用,否则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据专家介绍,滥用抗生素有两个危害:一是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毒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和各种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伤、神经听力损害甚至心脏毒性,如小儿长期过量食用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易引起听力和肾脏损害;二是身体产生耐药性后引起的不良后果。事实证明,大量使用新一代广谱抗生素不但易造成真菌感染,而且会促使细菌、病毒产生更大的耐药性,使得它们更难以被消灭。
2.把激素当成了救命稻草
激素又称“荷尔蒙”,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关节炎等引起的几种疼痛有较好的止痛功效,但有效不等于特效,更不能滥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虽然它既不降低细胞免疫,也不降低体液免疫反应,但它却抑制了免疫反应的表现,其原因主要是抑制了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作用,因而使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若应用不当,可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使细菌扩散得更快,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有时还会掩盖发病实质,使病情得不到明确诊断,错失治疗机会。
总之,激素类药物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药效选择应该遵循由弱至强的原则,不可一上来就使用最强的激素。激素药物有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但没有抗菌作用,一般性的细菌性感染不应常规使用激素。只有在发生严重感染时,为了迅速缓解症状,才与大量抗生素联合使用。而病毒类感染,如带状疱疹、水痘等皮肤病,一般不宜使用激素治疗。
3.滥用让维生素成了“危生素”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现在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都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维生素一般不能在人体内直接合成,主要从膳食中获得。然而,许多人偏偏舍弃安全无副作用的膳食摄取方式,而倾向于直接补充维生素药品,把维生素当作一种“补药”,认为维生素多多益善。其实不然,维生素是化学药品,不可滥用。药物维生素的主要适应证是维生素缺乏症。要做到合理使用,就要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用途及维生素缺乏症的特点,以便做到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避免滥用。尤其不能把它作为补品长期服用,以免使维生素变成“危生素”。其实,补充维生素最好的方法是吃蔬菜水果。因此,只要全面均衡饮食,根本不必补充维生素。
4.把补钙当成了一种潮流
如今“补钙”可谓是最流行的保健观念,老少明星轮番上阵,各类补钙广告铺天盖地,轰炸着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儿童要补钙,孕妇要补钙,老人要补钙……人人都要补钙。与广告相对应,各种各样的钙制剂充斥着药品市场,如活性钙、离子钙等多达200多种。每种补钙产品都宣称其他钙制剂难吸收、副作用大,标榜自己的钙产品如何如何好,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为了骨骼健康发育,人体确实需要补钙,关键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补钙。一个人是否缺钙,有科学的判断标准,成年人每克头发中含有900~3200微克的钙都属于正常范围,低于900微克为缺钙;儿童每克头发中正常的含钙量应在500~2000微克之间,含量低于250微克为严重缺钙,含量在350微克左右为中度缺钙,含量在450微克左右的为一般性缺钙。每个人需不需要补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千万不要把补钙当成一种养生方法,滥补一通,否则身体就要提出抗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