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脍炙人口诗词鉴赏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诗词鉴赏】
王维的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尽情享受生活的热闹场面。另外,王维还感慨地建议年轻人,应该每天都要出去游玩,不要总是等到清明节才出游。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污染而著称的人。王维的生前,人们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
王维的诗现存不到400首。其中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鉴赏】
《清明》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这首诗最为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及形象跃然纸上,虽然笔墨不多,但是刻画得活灵活现。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词鉴赏】
韩翃这首诗含蓄而有情韵。第一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两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这首诗与其他诗人描写寒食节(清明节)的诗有很大不同,很明显的一个标志是,这首诗被赋予了些许政治色彩,隐隐约约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的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恩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这首诗巧妙地讽刺了腐败的特权及众权贵。
这首诗的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的意思,进一步描述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风光。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家园林中的景色。“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因此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剪取了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寒食节白天的景色,后两句则是写的是夜晚景色,“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这首诗欣赏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一句俗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作者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作者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官至驾部郎中。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韩翃的作品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的诗词,他擅长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是比较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