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战役
1916年,罗马尼亚宣布加入协约国阵线,但这只不过是因为该国想趁乱将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窃为己有罢了。没想到,罗马尼亚此举却“偷鸡不成蚀把米”,彻底惹恼了同盟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德奥大军不仅攻破了这名投机者的大门,更席卷了其国境内几乎每一寸领土。
战前的罗马尼亚连一支配备现代化武器的部队都没有,全国的兵力也只有区区55万人而已。但就是这么一个孱弱的小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却成了一个香饽饽。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争着大献殷勤不说,要是从其首都布加勒斯特传出点消息说罗马尼亚打算支持谁了,谁还都得精神大振不可。而德国无疑是其中最谄媚的一个——谁让他们的粮油产地在这里,连往土耳其运兵都得仰仗罗马尼亚的铁路线呢。罗马尼亚政府对此的态度则很暧昧,典型的“风往哪儿吹就往哪儿倒”:今天英国打了胜仗,那就对协约国好一点;明天德国占了先机,又把热脸转给同盟国看。由于罗马尼亚国王费迪南德和德皇威廉二世是表亲,而他的妻子玛丽公主则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孙女,所以皇室成员内部也因为各自的立场而存在着小小的分歧。
☆罗马尼亚选择阵线☆
1916年中期,俄国的布鲁希洛夫攻势大获成功之后,德国立刻知会罗马尼亚,任何入侵奥国的行动都会招致德国的武力回击。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也依样画葫芦,纷纷强调自己同盟国的联盟立场。德、奥、保、土四国一边恐吓罗马尼亚,一边开始制定秘密入侵该国的计划。但他们低估了协约国的外交能力,没想到罗马尼亚会在“打败奥国、瓜分领土”的诱惑下动心,而俄国在这场胜利攻势后的收获也帮这个摇摆不定的中立国下了决心,在8月中旬签署了军事协议。之后的27日,罗马尼亚主动对同盟国宣战了。
罗马尼亚的一纸战书也宣判了法金汉最高指挥头衔的死刑。这位总参谋长误判战局,以为俄国不会在1916年发动系列攻势,更连累德军部队在凡尔登死伤无数,德国野心勃勃的将军和政客们早就想把他赶下台了,现在有这么多小辫子可抓又哪里还会手软。8月29日,法金汉签署了辞职信。作为“反法金汉”小集团的首脑,两名来自东线战场的高级将领——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和自称“军需总监”的艾力克·鲁登道夫——登上权力巅峰,并将从此负责指导整个德国战车的走向。而以他们为核心组建的参谋机构即被称为“第三最高指挥部”。
新官上任三把火,德国的“双头”指挥部立刻开始对付罗马尼亚。奥匈帝国境内的特兰西瓦尼亚是300多万罗马尼亚人的老家,所以当罗国军队奉命北上进攻此地时,士兵们并不是非常情愿。带着抵触情绪的罗国军队走得非常慢,没精打采地从特兰西瓦尼亚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的4条小路上穿了过去。不过,德国很快就会给他们打一剂致命的“强心针”了。德国前总参谋长法金汉现在是德国第九集团军的总司令,虽然仕途受挫,但他至少还保留了自己的部分军事指挥权,因此迅速地调集部队,不仅让罗国军队吃了一个大大的败仗,还把他们逼退到了罗国的瓦拉几亚省境内。另一方面,以陆军元帅奥古斯特·冯·麦肯森为前锋的保-德多瑙河集团军也自萨洛尼卡的火线赶来,从南面侵入了罗马尼亚的多布鲁达省。
☆罗马尼亚战败☆
1916年12月,持续4天的阿尔戈斯河之战决定了罗马尼亚的败局。12月6日,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沦陷,罗马尼亚政府和王室迁往全国唯一没被攻陷的摩尔达维亚省,并临时驻于其首府雅西。本来规模就不大的罗国军队,在宣战后用30万人的生命给12万侵略者陪了葬,仅剩下一支向俄军方向逃命的集团军没有殉国。在战前被派往罗国搜集情报的英国政治家约翰·诺顿-格里菲斯,此时沉着地派人破坏了罗国的炼油设施,并烧掉了该国大量的存粮,不过这些手段其实也只能给德国的供给暂时制造一点麻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