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方圆合一
推己及人是儒家方圆智慧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它是一个很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一种圆融处世的具体体现。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督教的《圣经》中,耶稣也曾两次教导门徒以推己及人之道与别人交往:“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去对待你们,你们也要去怎样对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在犹太教的经典《塔木德》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一个非犹太人求名师希拉尔,请求他在这个人单脚独立的短暂时间之内,把全摩西五经教导给他。希拉尔便说:“己所憎恶,勿施于人,其余都是注释。”
可以看出,同是一个推己及人的原则,却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正面的和反面的。儒家强调反面的表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督教则强调正面的表达:“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无论是怎样的表达,都可以看出推己及人作为一种方圆智慧的重要性。
推己及人是实现人际关系和睦、融洽的重要之道。要做到推己及人,首先自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再去进一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去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真正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有一个“囚徒困境”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后来抓到了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丢失的财物。但他们都矢口否认自己曾杀过人,辩称自己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审讯。检察官分别对每个人说:“你们的偷盗罪已经成立,所以可以判你们1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需要被判10年的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的刑,他只判3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杀人的罪行,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大家只判1年刑就可以了。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这样两人都选择了坦白的策略。因此分别被判刑5年。
为何会出现这种困境?其实他们正犯了“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的毛病。他们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宁愿别人陷入灾难的境地而不顾,从而损人不利己。下面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佛祖释迦牟尼一次宣扬佛法时,在路上遇见一个非常不喜欢他的人,这个人一直跟在他身后不停地诽谤他。而释迦牟尼始终保持沉默,就这样过了几天,这个人还是不停地造谣中伤。一天,释迦牟尼终于转过身来,平和地问道:“一个人送礼物给另一个人,如果受礼者没有接受,那么,这件礼物属于谁呢?”那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但他仍然如实地回答:“属于送礼者。”只见释迦牟尼点了点头说道:“请带着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回去吧。”
推己及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思去推测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就是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