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为豁达,与人为善
做人圆融,首先要学会豁达,与人为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多一些宽容和忍让,少一些苛责。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用放大镜看人的缺点,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不断指责他人的过错,就会失去朋友和合作伙伴。
历史上,会做事的人多是圆融豁达的人。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应该眼光高远,胸襟博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克己忍让,宽容待人。如果都像《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那样心胸狭窄,总是产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思想,又如何能与人合作呢?
在这方面,被人们称为“三国时代风云人物”“乱世枭雄”的曹操堪称典范。曹操不仅能够与身边的人很好合作,甚至还能不计前嫌、化敌为友。
公元200年,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发表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骂得狗血喷头。曹操看了檄文之后问手下人:“檄文是谁写的?”手下人以为曹操准得大发雷霆,就战战兢兢地说:“听说檄文出自陈琳之手。”曹操于是连声称赞道:“陈琳这小子文章写得真不赖,骂得痛快。”官渡之战后,陈琳落入曹操之手。陈琳心想:当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这下子非死不可了。然而,曹操不仅没有杀陈琳,还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书。
曹操还与陈琳开玩笑说:“你的文笔的确不错,可是,你在檄文中骂我本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父亲和祖父呢?”后来,深受感动的陈琳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使曹操颇为受益。
曹操与张绣的合作也使后人钦佩他的宽宏大量。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张绣是曹操的死敌,两个人有着深仇大恨。曹操的儿子和侄子都死于张绣之手。但是,在官渡之战前,为了打败袁绍,曹操考虑到张绣独特的指挥才能,主动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与张绣联合,并封张绣为扬威大将军。他对张绣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张绣后来在官渡之战和讨伐袁谭的战役中,十分卖力。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在清理战利品的时候,发现了大批书信,都是曹营中的人写给袁绍的。有的人在信中吹捧袁绍,有的人表示要投靠袁绍。曹操的亲信们建议曹操把这些当初对他不忠心的人抓来统统杀掉。可曹操却说:“当时袁绍那么强大,我自己都不能自保,更何况众人呢?他们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他下令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掉,不再追究。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被曹操的宽宏大量感动了,对曹操更加忠心。一些有识之士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来投靠曹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有过能改,不再犯错误。《尚书·伊训》中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话,是说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求全责备,检查约束自己的时候,也许还不如别人。要求别人怎么去做的时候,应该首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及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别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齐国的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养士和贤达而闻名。他的门客有时多达三千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投其门下。他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他因养士而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国家。
有一次,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与孟尝君的妾私通。有人看不下去,就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作为您的手下亲信,却背地里与您的妾私通,这太不够义气了,请您把他杀掉。”孟尝君说:“看到相貌漂亮的就喜欢,是人之常情。这事先放在一边,不要说了。”
一年之后,孟尝君召见了那个与他的妾私通的人,对他说:“你在我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大官没得到,小官你又不想干。卫国的君王和我是好朋友,我给你准备了车马、皮裘和衣帛,希望你带着这些礼物去卫国,与卫国国君交往吧。”结果,这个人到了卫国并受到了重用。
后来齐卫两国因故断交了,卫君很想联合各诸侯一起进攻齐国。那个与孟尝君的妾私通的人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是个没有出息的人,竟把我推荐给您。我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杀马宰羊,进行盟誓说:‘齐、卫两国的后代,不要相互攻打,如有相互攻打者,其命运就和牛羊一样。’如今您联合诸侯之兵进攻齐国,这是违背了您先王的盟约。希望您放弃进攻齐国的打算。您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罢了,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也要用我的热血洒溅您的衣襟。”卫君在他的劝说和威胁下,最终放弃了进攻齐国的打算。齐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孟尝君真是善于处世、转祸为福的人啊。”
待人接物,不能对人过于苛求,对别人过于苛求,往往使自己跟别人合不来。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有讲道理的,也有不讲道理的,有懂事多的,也有懂事少的,有修养深的,也有修养浅的,我们总不能要求别人讲话办事都符合自己的标准和要求。真正的豁达大度者,当那些懂事较少、度量较小、修养较浅的人做了得罪自己的事情时,能够宽容他们,谅解他们,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最豁达、最宽容的人,乃是最善于谅解人、最通达世事人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