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联初战失利
布列斯特要塞
布列斯特要塞位于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距离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349千米。1830年,俄军在布列斯特老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临时工事。1833~1842年,俄国将布列斯特老城改建为要塞。布列斯特要塞建在穆哈维茨河与布格河两河分割成的4座小岛上,建有中央工事和3个桥头堡。中央工事是环形封闭式的两层设垒营房,长1.8千米,砖墙厚度2米。一战结束后,要塞外围修筑了两道堡垒地带,使要塞更加坚固。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前夜,苏联西部特别军区总司令巴甫洛夫仍然麻痹大意。肩负重任的他正在明斯克的一家军官俱乐部里观看一部喜剧,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参谋急忙赶来报告:“德军在边境上挑衅了,他们又朝我军开火了。”巴甫洛夫说:“这消息太无聊了,告诉前线官兵要保持克制。不要让他们轻举妄动,不要给德军以任何挑起战争的借口。”这真说出了大战前夕的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的心里话。
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的6000门大炮炮轰苏联,1000多架德国作战飞机进攻苏联,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800多架苏军的战机摧毁在机场上了,其中500多架飞机是隶属于巴甫洛夫的。
战争爆发后,德军分南、北、中三路进攻苏联。南路德军由克鲁格率领的第4集团军的21个步兵师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5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组成。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强渡布格河,向苏联边陲重镇布列斯特发起了进攻,迅速突破了苏军西方面军左翼第4集团军的防御。这部分德军以快速部队迂回到该市的南北两侧,向斯卢茨克和明斯克方向发起进攻,步兵突入布列斯特,遭到苏联驻军的顽强抗击。
德军向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发起进攻,苏联卫国战争就是从布列斯特要塞开始的。布列斯特要塞内的苏军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奋勇阻击德军。守卫要塞的苏军阻击月余后几乎全部牺牲,在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当时,德军遭到了苏军的猛烈抵抗,激烈的交战到处进行着。巴甫洛夫并没有看透德军的战略意图,他虽然号称坦克专家,但并未真正领悟到坦克战的真谛。
德国中央集群总司令包克根本就不想从正面硬碰西方面军,而是用2个装甲集群从南北两翼以合围之势向纵深推进。前线的苏军部队明显被杀得措手不及。德国的侦听部门收听到一份苏军的电报:“我们遭到炮击。请求指示!”很快,德军的侦听部门就收到了苏军统帅部的回电:“你们疯了吗?为何用明码来电?”
当时,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分别从南北方向向苏军第3、第4、第10集团军防线的纵深进行向心突击。两个德军装甲集群如同两把大铁钳,死死地钳住了苏军的三个集团军。
德国步兵部队要追上装甲集群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一天至少行军40千米,道路非常坎坷。
德国官兵们对这些日子的行军记忆最深刻的是,苏军很多部队在忙着撤退,而德军则忙着追赶,大片尘土扬起。当时的天气很热,有时候还会突然下雨,下雨时的路面泥泞不堪。太阳出来后,很快就把泥泞不堪的地面晒成一块块的干土块。
激战格罗德诺
格罗德诺是白俄罗斯西端城市,格罗德诺州的首府。格罗德诺位于涅曼河岸,靠近波兰边镇。格罗德诺曾是格罗德诺公国首都,1920~1939年被波兰统治。1939年归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和德军空降兵的大肆破坏下,苏联西部前线的通信指挥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指挥系统瘫痪。此时,由于在司令部的巴甫洛夫难以联络到前线部队,他赶到比亚韦斯托克的第10集团军司令部时,发现那里更是一片混乱。第10集团军司令格鲁别夫解释道:“电话中断了,油库没了,坦克也没了。面对德军的坦克和飞机,我们靠什么打?”巴甫洛夫转达了最高统帅部的第3号命令:第10集团军立即反攻,占领奥索维茨、维斯纳、别尔斯克等地。不过,巴甫洛夫认为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实在离谱。
巴甫洛夫完全被德军迅猛的攻势震惊了。他不知道自己的集团军状况如何,更不知道德军在采取什么行动。他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反攻”命令,下令所有集团军以及方面军的预备队进入突出部位,以解除德军步兵师对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威胁。这样一来,在明斯克地区出现了一块空白地带,使德军合围的任务更容易完成。号称“苏军头号坦克战专家”的巴甫洛夫,将整个西方面军都送入诺沃格鲁多克“口袋”地区。
巴甫洛夫竟不知道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配以航空兵的高速突击,已使传统的战争面貌发生了巨变。何况,德军装甲集群的推进速度和力度大得惊人。
德军的坦克集群正在快速绕过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这时,如果巴甫洛夫下达命令,将3个集团军撤出危险地带还来得及。但巴甫洛夫却认为:“利用坦克部队突袭敌军后方无法取得胜利!”他认为德军的装甲集群孤军深入,补给线太长,这正是西方面军反攻的大好时机。
同时,没有最高统帅部的撤退命令,巴甫洛夫没有胆子下令撤退,他只是一味催促部队进攻。西方面军副司令博尔金倒很镇静,根据苏联总军事委员会的第3号命令,他组织第10集团军的第6机械化军、第6骑兵军阻击德军和第3集团军的第11机械化军,向德军苏瓦乌基地区进行了反攻。
苏军在格罗德诺与德军展开了激烈交锋,博尔金在格罗德诺组织的那点兵力根本无法抵挡德军的强大攻势。当时,由于苏军所调兵团分散在各地,加上准备时间仓促,又缺乏必要的通信器材,所以未能对德军形成突击。
苏军许多反攻部队受到严重损失,燃料、弹药消耗殆尽,被迫放弃格罗德诺,撤向诺沃格鲁多克,这导致在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大缺口,西方面军被围歼的命运无可挽回。
扎紧“死亡口袋”
开战没几天,希特勒与中央集团军群将领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矛盾。根据希特勒的指示要求中央集团军群进行两翼包围的地点是明斯克。但包克、古德里安和霍特从1941年1月以来,就一直主张在斯摩棱斯克进行大纵深的包围。包克曾在1941年6月23日试图改变希特勒的作战计划,但失败了。希特勒关心的是,几十万苏军西方面军马上就要被装入“比亚韦斯托克—诺沃格鲁多克口袋”,对苏军的突围应预留预备队,没必要迂回到斯摩棱斯克进行大包围。6月25日,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从大本营赶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向包克转达元首的紧急指示,应该在比斯摩棱斯克近得多的地方,即诺沃格鲁多克收缩包围圈。
同一天,正在西方面军司令部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向苏联统帅部报告了战场形势,请求从比亚韦斯托克撤军。第一副总参谋长瓦杜丁心情沉重地向斯大林报告:“德军正在逼近明斯克。”
德军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突然出现在明斯克的南部和北部。这时,苏联统帅部已经发现了战略错误,连忙增调部队去保卫明斯克,以保障西方面军的后方。然而,战机稍纵即逝。当德国中央集群入侵苏联时,沙波什尼科夫很快意识到西方面军的危险。但在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下,苏军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迅速将配置在比亚韦斯托克的第3、第10集团军东撤到利达、斯洛尼姆、平斯克一线。
6月25日,发现无法挽回败局的巴甫洛夫对西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军令,他准许各集团军充分征用各种交通工具,要求部队日夜赶路,在广阔的大地上甩掉德军。然而,西方面军的各个部队已经被呼啸而来的德机群和快速推进的装甲集群撕得支离破碎。苏军既没有燃油又缺少交通工具。在比亚韦斯托克和诺沃格鲁多克之间的大“口袋”中,苏军二十几个师已经被困住了。
6月26日,斯大林发电报给远在加利西亚的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要求他立即返回莫斯科,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这一天,德军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进抵明斯克附近,同苏军第13集团军展开了激战。中午,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出现在明斯克以北,距离明斯克只有29千米。那天下午,包克接到了陆军司令勃劳希契关于扎紧口袋的电令。包克虽然不愿意,但也只能下令:“古德里安将向东挺进的大部分兵力北调,在明斯克与霍特会师,扎紧口袋。可准许第24装甲军向别烈津纳河岸的博勃鲁伊斯克和第聂伯河畔的罗加切夫发起试探性攻击。”和包克一样,古德里安和霍特也不同意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但他们必须执行。他们还想前进,在322千米外的斯摩棱斯克扎紧口袋。
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满腔怨气地说,因希特勒的无端干预,陆军司令勃劳希契被迫放弃了正确的大胆东进,结果德军向博勃鲁伊斯克的推进只能算是一次武力试探。哈尔德认为古德里安敢于采取正确的军事行动——在莫吉廖夫和罗加切夫继续强渡第聂伯河,扑向斯摩棱斯克。可见,德军陆军部因害怕希特勒不敢发出这种命令,却指望古德里安抗命。
6月26日下午,南路的古德里安、北路的霍特两路装甲集群在明斯克附近会合。德国空军元帅凯塞林指挥第2航空队的近千架飞机疯狂地轰炸扫射苏军。
6月27日,苏德战争爆发的第5天,德军第2和第3装甲集群展开猛攻。苏军22个步兵师和近7个坦克师、6个机械化旅的兵力,在明斯克—比亚韦斯托克地区遭到重创。
6月27日10时零5分,朱可夫根据斯大林的最新指示,通过电报向巴甫洛夫传达统帅部的命令:“要求西方面军司令部立即找到所属的部队,跟各个部队的指挥官联系上。司令部将向指挥官们说明情况,给部队提供作战的必需品,查清需要给哪些部队空运燃料和弹药,避免部队丢弃贵重兵器,尤其是重型坦克和重炮。命令留在德军后方的部队,根据3个不同的方向集中突围。提请西方面军司令部注意,德军机械化第一梯队已经脱离德国步兵部队很远,这是德军的弱点,若能对德军机械化部队进行夜间反击,可望取得胜利。”然而西方面军所有阵地的形势仍在恶化,被合围的苏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向东南方向突围。在苏军的坦克、重炮的掩护下,骑兵部队、步兵部队进行了无数次集团冲锋。许多官兵侥幸冲出了包围,开始了游击战,但大部分苏军在突围中丧生。
傍晚,苏军被赶出明斯克。德军进入明斯克后,对城内居民展开了野蛮的大屠杀,大半个城市被德军炸毁。苏军西方面军遭到灭顶之灾。德军中央集群通向莫斯科的大门敞开了。
斯大林杀一儆百
1941年6月30日,斯大林从德国广播电台中收听到苏联西方面军被围歼的消息,马上打电话要求朱可夫通过电报与巴甫洛夫联络,询问德国广播的消息是否可信。当朱可夫问巴甫洛夫时,他竟对战场的情况不甚了解。朱可夫继续问巴甫洛夫:“那么德国的广播报道是不是真的?”巴甫洛夫说:“应该是真的。”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巴甫洛夫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无奈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德军的推进速度惊人,巴甫洛夫直到这时才体会到德军装甲集群的强大威力,他为战前自己对坦克的轻蔑态度后悔不已。
朱可夫立即给克里姆林宫拨电话,向斯大林汇报了西方面军的情况。斯大林非常恼火,不明白为什么巴甫洛夫指挥的西方面军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输得一干二净!斯大林解除了巴甫洛夫等人的兵权,让他们立即回莫斯科接受审查。
回到莫斯科后,铁木辛哥会见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心情焦虑地问:“我是否还有必要向您汇报一下?”“算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铁木辛哥阴沉着脸,他不想再提白俄罗斯的战事。“元帅同志,你要考虑一下我当时的处境。我认为,即使换作别人也同样无济于事。”巴甫洛夫辩解道。铁木辛哥愤怒地质问道:“我知道,西方面军各部队缺乏训练,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但部队、坦克、飞机和大炮损失那么大,那么大的领土丢失了,你作为方面军司令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巴甫洛夫哭丧着脸说:“可是,我在布列斯特只有7个师,而德军却有15个师,其中有5个德军坦克师,你让我怎么防守?”“算了吧,我不想跟你谈算术题,还是留着你以后去做吧!”铁木辛哥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离开了房间。不久,门开了,副官向巴甫洛夫报告有人来找。一位从最高统帅部来的中将带着两名卫兵出现了。“巴甫洛夫将军,请您看一下文件!”说着,该中将把一份文件递到巴甫洛夫面前,“逮捕令”放到了桌上,巴甫洛夫吓得说不出话来。
巴甫洛夫的最大错误是,在比亚韦斯托克部署了3个集团军,使苏联战斗力最强的西方面军变成了一群死守阵地的“羔羊”,结果遭受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集群的包围。战争仅仅进行了一周的时间,巴甫洛夫的65万大军陷入绝境。巴甫洛夫至死都不明白,德国装甲集群为什么拥有如此强大的突击力,生生突破了3个苏联集团军的强大防线,构筑了“诺沃格鲁多克口袋”。解散苏联坦克军的巴甫洛夫最终受到了惩罚,他承受了轻视坦克部队的后果。研究了十几年坦克的巴甫洛夫,竟然不相信坦克兵团的威力、特点和精髓,这真是苏联西方面军的悲哀。
巴甫洛夫在白俄罗斯战区期间,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苏联实力强大的西方面军在巴甫洛夫的手中覆灭了。当拥有65万大军的西方面军遭到围攻时,它的司令官巴甫洛夫竟抱头鼠窜。在此期间,巴甫洛夫一直未能有效地控制部队。为了了解战场的情况,他不得不经常去收听德国广播。
事实上,巴甫洛夫等于放弃了对西方面军的指挥,这加剧了西方面军的混乱局面。他的确是太失职了。
7月22日,苏联军事法庭宣判终审判决:被告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方面军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勃科夫是反苏阴谋的参与者。结果,这4个人被判处极刑——枪决。在审判庭上,巴甫洛夫等4人没有否认自己的罪责,但他们希望能把他们以任何身份派到前线,他们愿意在战场上赎罪。
斯大林看到判决书后,要求将“阴谋”之类的废话删掉,但同意立即执行枪决。该判决下发到各个方面军,斯大林要让将领们都知道,他惩处打败仗的将领毫不手软。当天晚上,巴甫洛夫和3位部下被枪决。
在4年卫国战争期间,苏军一共有238名少将以上的将领被斯大林批准判处死刑。在后来的苏联官方史料中,始终不愿再提巴甫洛夫的名字,即使偶尔提起,也一笔带过。巴甫洛夫成为战争初期愤怒的斯大林枪决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强渡第聂伯河
德军入侵苏联后,苏联统帅部为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预备队集团军群在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上游一线展开。枪毙巴甫洛夫后,铁木辛哥出任西方面军总司令。但1941年7月初西方面军的形势更加严峻,总司令铁木辛哥几乎变成了光杆司令。大部分部队在战争初期的边境战中已经损失殆尽,西方面军的第3、第4、第10及第13集团军已经撤退到后方整顿补充。铁木辛哥在沿着西德维纳河、第聂伯河中游布防的部队只有37个师,大部分师的兵力装备只是编制的10%~30%,再加上仅剩的不到200辆坦克和370架飞机。
1941年7月2日,苏联将24、第28预备队集团军也并入西方面军,并打算调西南方面军的第16集团军前往斯摩棱斯克地区,将第16集团军也编入西方面军。这样一来,铁木辛哥的实力大大增加。
1941年7月3日,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继续向东和东南方向追击避开合围的苏军,向斯摩棱斯克方向推进。
7月4日,古德里安前去视察所属第46装甲军。他来到第10装甲师的师部和党卫军帝国师的师部。在圣利奇基的党卫军帝国师师部里,师长豪赛尔向古德里安报告:“我坦克部队经过血战,已经占领了布罗地兹附近的一个桥头阵地,距离别列津诺约16千米。另外在雅克齐兹的别列津纳河上的桥梁被炸了,坦克无法通过,工兵正在抢修。”
当天傍晚,德军第24装甲军到达罗加乔夫附近,第聂伯河横在他们面前。
7月6日,苏军在日洛宾附近渡过第聂伯河,进攻德军第46装甲军的右翼。德军第10摩托化步兵师将苏军逼回对岸。这时,德国空军有关部门立即向古德里安报告说,苏军有更多的部队从奥廖尔—布良斯克地区向戈梅利方向调动。另外,德军从无线电侦听中发现苏军在奥尔沙地区设有一个军团司令部。可见,苏军正在沿着第聂伯河建立稳固的防线,古德里安认为必须赶快采取渡河行动。
7月7日,德军第17装甲师在先诺附近受到拥有大量坦克的苏军攻击,双方发生激战。这时,古德里安未接到上级的任何新命令,因此他只好假定原来第2装甲集群进攻斯摩棱斯克—艾尔雅—罗斯拉夫尔的计划仍然有效。
苏军的防线还很脆弱,这时发起攻击显然好处很多。但苏军在罗加乔夫、莫吉廖夫和奥尔沙等地的桥头阵地很坚固,古德里安用奇袭方式的进攻都遭到了失败。
对于古德里安来说,如果等待后面的步兵部队赶到,至少需要14天左右。到那时,苏军的防线一定变得更坚强。德军步兵部队能否攻破对岸苏军沿江构筑的坚强工事,以便装甲部队继续前进,这是很值得怀疑的。那样的话,希特勒想在1941年秋季结束苏联战役的“巴巴罗萨计划”,就变得不可能了。
古德里安也考虑到现在渡河的危险,只要一渡河,3个装甲军的侧翼就会完全暴露。不过,古德里安绝对相信装甲部队的突击力量。因此,他决定马上渡河。
古德里安下令在两翼的日洛宾和先诺方向暂时采取奇袭,两翼的部队负责监视苏军。古德里安与第24装甲军军长盖尔商谈过后,决定让第46装甲军于7月11日在什克洛夫渡河,第47装甲军于同日在莫吉廖夫—奥尔沙之间渡河。
同一天,古德里安赶到第47装甲军军部。他准备当面把关于渡河的意图,讲给军官们听。半路上,古德里安参观了一列缴获的苏军装甲车。不久,他来到第47装甲军军部所在地——拉特恰。后来,古德里安又赶到托洛钦。第18装甲师正在托洛钦与苏军展开激烈的坦克战。他要求该师师长必须歼灭奥尔沙以西科哈诺夫地区的苏军。这对渡河的成功是个先决条件。当时,第18装甲师在坦克战中的表现令古德里安印象深刻,他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他们。
7月8日,古德里安来到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参谋部所在地——别列津纳河岸的包里索夫。古德里安和第3装甲集群司令霍特向克鲁格元帅请求渡河。克鲁格开始并不同意,并与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才勉强同意。
7月9日,在第2航空队的掩护下,刚结束白俄罗斯之战的德军两个装甲集群乘着胜利的余威,大踏步地强渡第聂伯河、别列津纳河与西德维纳河一线。
对于进攻斯摩棱斯克,德军统帅部持乐观的看法,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陆军参谋长哈尔德为首的德军统帅部认为,刚在白俄罗斯损失惨重的苏联西方面军仅剩一点点部队,再加上西方面军后方没有太多的预备队,苏军坚持下去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强大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能够轻而易举地歼灭西方面军的残部。
截止到1941年7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共有60个师、1个旅,加上北方集团军的6个师,其兵力不少于120万人。装甲集群可用的坦克约1000辆,比开战时少了一半,但仍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而且,德国第2航空队可以牢牢地控制住制空权。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进攻第聂伯河中段和南段的莫吉廖夫—奥尔沙地区,遭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第2装甲集群被迫绕开,从罗加乔夫至什克洛夫以北的3个渡口进攻,那里只有一个师的苏军坚守。
搭乘冲锋舟的德军摩托化步兵很快渡过第聂伯河,那个苏军师的防守很薄弱。德军步兵攻下一小块登陆场后,工兵立即在河上架设浮桥。几个小时后,坦克和装甲车开始排队渡河。
7月10日清晨,几万辆车和几十万部队仍在渡河。在第聂伯河两岸,挤满了看不到边的德军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步兵部队。第2装甲集群先后渡河的部队并未理睬第聂伯河岸南部的苏军,他们快速前进。德军成功强渡第聂伯河,中央集群进攻莫斯科的道路就此打通了。
浴血斯摩棱斯克
1941年7月8日,德军统帅部给中央集团军群包克下了任务:合围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地区的苏军,占领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和维捷布斯克地域,开辟一条通向莫斯科的通道。7月10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便先后渡过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
由于边境作战的失利,苏联最高统帅部于6月底开始把战略第二梯队布防在西德维纳河—第聂伯河一带,任务是守好这一地区,不让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威胁莫斯科。
苏军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集团军全部编入西方面军,总司令是铁木辛哥,但上述集团军只有24个师到达了阵地。在交战以前,这些苏军部队没有来得及建立纵深防线。苏军预备队方面军第24、第28集团军(19个师)在从涅利多沃到布良斯克的正面防线上布防了兵力。
在斯摩棱斯克会战的第一阶段(7月10~20日),德军突破苏军西方面军的右翼和中央防线。为了实现斯摩棱斯克大包围战,德军两个装甲集群继续向东突击,并调来部队抵挡苏军对其侧翼的进攻,德军抽调少量部队防守斯摩棱斯克包围圈的东面。
7月10日,德军第29摩托化步兵师经过长途奔袭,到达离斯摩棱斯克只有18千米的地方。
7月14日,德军第46装甲军和帝国师进攻戈尔基。第46军第10装甲师经过激战,赶到戈尔基和姆斯季斯拉夫尔。德军第29摩托化步兵师在斯摩棱斯克的推进速度较快。德第18装甲师渡过第聂伯河,从克拉斯内向西北方向推进,以保障德第19师的侧翼安全。
7月15日清晨,德第46装甲军牢牢地控制着斯维尔罗费齐,这里距离克拉斯内约13千米。德第29摩托化步兵师占领斯摩棱斯克南面的郊区,德第18装甲师占领克拉斯内北面。德第17装甲师攻下奥尔沙的东部和南部。傍晚7时15分,德第19摩托化步兵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攻势很凌利,但伤亡较大。德第47摩托化军第29师占领了斯摩棱斯克的老城区。斯摩棱斯克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
7月16日,苏军在从戈梅利—克林齐一带不断增兵,在斯摩棱斯克以东的物资运输更加频繁。
7月17日,在空军的协助下,德军将苏军第21集团军挡在博布鲁伊斯克和日洛宾。德第2航空队出动飞机600多架次。
苏军第21集团军的军事行动虽然失败,但它使被德军围困的第13集团军突围,并为处于包围圈中的莫吉廖夫城完善防线争取了宝贵时间。
7月18日,德第17装甲师到达斯摩棱斯克以南地区,挡住从北面向该市反攻的苏军。
7月20日,德军第46军攻下斯摩棱斯克以东70千米的叶利尼亚,构筑了一个面向莫斯科的突出部。在叶利尼亚城的后面,被围苏军从那个唯一的缺口突围了。
至此,苏军已阵亡30余万人,受伤8万余人,平均每天伤亡2万余人。德国中央集团军在侵苏战争前期达到了希特勒预想的目的,给苏军以极大的震慑,闪击战初战告捷。
在得知德军攻下叶利尼亚后,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勃然大怒,他命令铁木辛哥必须在最近几天发动反攻。斯大林从第24、第28、第29、第30集团军抽调了17个师给铁木辛哥。
斯摩棱斯克会战的第二阶段(7月21~8月7日)开始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第24、第28、第29、第30集团军的4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和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全面编入西方面军。
西方面军从别雷、亚尔采沃、罗斯拉夫利一带向斯摩棱斯克发动大反攻。双方主要在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展开激战,另一个激战地域在索日河、第聂伯河—别列津纳河之间展开。
7月24日,苏联西方面军第13、第21集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第3集团军重新组建中央方面军,由库兹涅佐夫上将率领,苏军在大反攻时未能粉碎斯摩棱斯克的德军,但粉碎了德军对莫斯科的攻势。
7月23日至25日,苏军又出动了5个战役集群,共16个步骑师、4个坦克师,在别雷、亚尔采沃和罗斯拉夫向德军发起了反攻。苏军的矛头重点指向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
至7月23日前,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集群和摩托化步兵损失兵力近一半,其余步兵兵团损失兵力近20%。德军统帅部于1941年7月就投入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即24个师中的10个半师补充中央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部队,与苏军展开了自开战以来最激烈的战斗。
7月底,斯摩棱斯克城周围的战斗进入拉锯战阶段,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第一次被迫转入防御。德国陆军统帅部决定消灭苏军对中央集团军群两翼的威胁后,再攻打莫斯科。
7月26日,在戈梅利的苏联第21集团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在罗德尼亚的苏联第13集团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在罗斯拉夫尔的苏联第4集团军也发起强大的攻势。
然而,就在这一天,霍特装甲集群从北面把斯摩棱斯克地区完全封锁了。10个师的苏军被德第3装甲集群包围。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在莫吉廖夫地区凭险死守的强大苏军也被德军歼灭。
7月28日,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东南近40千米处,再次击退了强大苏军的反攻。7月30日,苏军向艾尔雅地区曾经发动13次集团冲锋,但都被德军击溃。
8月5日,德军彻底消灭了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内的苏军,几乎全歼苏军第16、第19、第20集团军。
斯摩棱斯克会战进入第三阶段(8月8~21日),会战中心开始向南转移。
8月8日,德军第2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集群从正面向南进攻。在总指挥铁木辛哥的批准下,苏军中央方面军开始向东南和南方撤退。
8月16日,铁木辛哥派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第24、第43集团军发起反攻,以粉碎杜霍夫希纳和叶利尼亚的德军。苏军的攻势没有取得进展,但在叶利尼亚的德军遭受重创。
8月21日,德军第2装甲集群已经向南推进120~140千米,到达戈梅利—斯塔罗杜布一带。德军插入布良斯克方面军与中央方面军之间,严重威胁着苏军西南方面军翼侧和后翼。
8月25日,苏联中央方面军被撤销,又组建了第3、第21集团军。
斯摩棱斯克会战的第四阶段(8月22日~9月10日)开始。斯大林决定以积极的进攻挫败中央集团军群,解除德军对西南方面军后翼的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组织460架飞机参加空战,重创古德里安的部队,但没有挡住德军向南的攻势。
在西方面军右翼,德军装甲部队攻击了苏军第22集团军,突破了该集团军的防线。
8月29日,德军占领托罗佩茨。第22集团军及南面的第29集团军,被迫撤到西德维纳河东岸。
9月1日,铁木辛哥指挥第16、第19、第20和第30集团军再次反攻,但严重受阻。铁木辛哥命令预备队方面军第24集团军在叶利尼亚继续进攻。
9月10日,苏军转入战略防御。斯摩棱斯克会战结束,苏军的主要战果是粉碎了德军闪击苏联的全盘计划。
从7月10日至9月10日,苏军总共损失48万多人,损失坦克1348辆,飞机900架、各种火炮近万门。德军共损失14万多人,其中4万多人战死,装备损失巨大。
斯摩棱斯克战役是中央集团军群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钳形围歼战,其第2、3装甲集群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德军步兵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后续步兵部队难以追上装甲部队。结果,被围苏军反而使德军产生了严重的危机。若不是苏军的反攻准备不足,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苏军很可能夺回战场主动权。
“最后一道大门”
1941年7月18日,德军第46装甲军的第10装甲师及其所属部队增援的装甲旅攻入叶利尼亚10千米。第10装甲师的预备队党卫军“大德意志”步兵团也参加了进攻。7月19日清晨,党卫军帝国师工兵营和元首团向多罗哥布希进军。他们遭到了苏军的袭扰,工兵营在上午9时左右到达多罗哥布希。11时,党卫军帝国师的装甲旅,通过铁路干线到达叶利尼亚火车站。
苏军很快在叶利尼亚市的伊沃尼诺一带组织兵力突袭,炮兵部队向德军倾泻了密集的炮弹,苏军的重炮口径达210毫米。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后,德第10装甲师于晚23时基本占领了熊熊燃烧着的叶利尼亚。在叶利尼亚城内还有部分苏军仍在抵抗。德军第10装甲师出动装甲旅快速奔袭,一举突破地下掩体和反坦克战壕中的苏军防御点。
7月20日,德军第10装甲师接到扫荡叶利尼亚地区的命令,奉命继续进攻多罗哥布希。然而,苏军坦克和步兵部队在炮兵强大火力的支援下,反攻叶利尼亚市。德军第10装甲师发动的反攻给苏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并挡住了苏军的进攻。
7月20日到7月21日两个夜晚,德第2装甲集群司令部决定把首要任务定为坚守叶利尼亚,为此古德里安命令第46装甲军推迟向多罗哥布希推进的计划。
7月22日清晨,党卫军帝国师和第10装甲师分散布防在叶利尼亚附近,构筑了防线。第10装甲师连续遭到苏军人海战术的进攻。经过一个早晨的激战,第10装甲师击退苏军的攻势,苏军损失惨重。
7月23日,经过一天的进攻,德军第10装甲师形成了一条新防线。防线刚刚建立,苏军以人海战术向第10装甲师发起勇猛的冲锋,后来苏军损失惨重,被迫撤退。但党卫军帝国师遭到各个方向的苏军优势兵力的进攻,被迫逃回叶利尼亚火车站北部地区。
“大德意志”步兵团也遭到了苏军人海战术的攻击,苏军人数越来越多。几天来,“大德意志”步兵团一直在激战。苏军步兵以密集纵队向“大德意志”步兵团的机枪阵地发起冲锋。
从7月24~26日,苏军完全不顾伤亡,持续发起集团冲锋,冲击“大德意志”步兵团的防御阵地。该团的防线宽达50千米,却只有14个营。苏军的炮火一天比一天猛烈,密集的重磅炮弹倾泻在德军阵地上。
苏军坦克伴随着步兵部队进行冲锋。德军刚堵住一个突破口,另一个地点就被苏军突破。苏军的坦克已经推进到叶利尼亚近郊,这引起了德军后勤部队的混乱。两个师的德军拼死抵抗着大量的苏军。
7月24日下午,党卫军帝国师第41战斗工兵营的阵地被苏军冲开一个缺口,傍晚,帝国师投入了该师的最后一个预备队——党卫军战斗工兵部队,终于补上了缺口。不管怎样,德军认识到由于缺乏必要的补充,战斗越来越不利于自己。自7月27~31日,苏军持续进行了大规模进攻。密集的炮火差点把所有的工事变成一片废墟。德军炮兵因缺乏弹药,难以压制苏军的炮火。与此同时,苏军的炮弹源源不断地运到阵地上,苏军的炮击使德军伤亡巨大。尽管如此,苏军的坦克和步兵进攻还是被德军击退。
7月27日,“大德意志”步兵团的部分兵力被调到机场南部救急。这样该团的兵力就更少了。7月29~30日的夜晚,南部的德军第10装甲师狙击旅和东南部党卫军帝国师的两个营被第268步兵师换防,但腾出手来的部队被迫去补充其他薄弱的防线。第10装甲师将所有的预备队部署在右翼,阻止苏军夺回叶利尼亚。布良斯克—叶利尼亚—斯摩棱斯克铁路线一直为在斯摩棱斯克的苏军提供兵员和弹药,德国空军只能进行袭扰。
8月1~6日,德军第268步兵师,党卫军帝国师和“大德意志”步兵团仍在死守叶利尼亚突出部。但德军的兵力十分分散,难以休整。苏军的重炮不停地倾泻炮弹,德军伤亡惨重,武器装备损失也很大。德军各连减员到50~80人,情况对苏军越来越有利。德军炮兵不足以压制苏军的炮火。
8月4日,“大德意志”步兵团的战斗力大大降低,无法去补西部被苏军突破的缺口。该团和第46军预备队一同编入党卫军帝国师,以便在第二天建立新的防线。
8月6日,德军第15步兵师开往前线支援“大德意志”步兵团和党卫军帝国师。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条件下,党卫军帝国师损失惨重。“大德意志”步兵团在南部防线上也损失惨重。
经过激战,9月6日苏军收复了叶利尼亚。9月8日,苏军前进至乌斯特罗姆河与斯特里亚纳河一带,并以4个集团军的强大兵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再次转入进攻,不过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德军始终控制着攻打莫斯科的门户。
没能守卫住莫斯科前面的“最后一道大门”,莫斯科的门户彻底敞开,一场更大规模的“台风”行动正在酝酿中。
封锁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在这里,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对希特勒来说,占领列宁格勒就意味着,在卡累利阿地峡作战的北方集团军群和芬兰军队,能轻而易举地在斯维里河地域会合,并切断苏方通向卡累利阿和摩尔曼斯克的交通线。同时,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对提高德国及其盟国军民的士气,保持他们对实现反苏战争计划的信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斯大林来说,失掉列宁格勒,在各方面都会使战争形势严重复杂化。如果希特勒占领该城,并且德芬军队在此会合,那么苏方就必须从北面建立保卫莫斯科的新战线,并消耗掉最高统帅部准备用于保卫首都的战略预备队。此外,还会不可避免地失掉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争夺列宁格勒斗争的极端残酷性和紧张性。
1941年8月下旬,德国以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同时还配备了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的攻击。希特勒又从中央集团军群调出一个坦克军,支援北方集团军群,并扬言,要在9月占领列宁格勒,并狂妄宣称,一定要把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
9月初,北方集团军群各快速兵团已挺进到列宁格勒以东的涅瓦河。9月8日,这些兵团实施强攻,夺取了施吕瑟尔堡,从而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其东南交通线的联系。列宁格勒形势十分危急!
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号召当地军民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列宁格勒。同时,斯大林又将朱可夫从西线召回去接替伏罗希洛夫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这样,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再次临危受命,充任稳定苏德战场每一危险地段的“消防队员”。
9月10日晨,朱可夫飞往被围的列宁格勒。就在这一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了。希特勒军队向第42集团军防御地段进行极其猛烈的攻击。德军坦克曾突入乌里茨克,又被苏反坦克炮兵击退到原来的位置。在这些激烈的交战中,第42集团军司令员用尽了自己的预备队。部队严重减员,有的师只剩10%~30%的兵力,形势十分危急。
9月11日拂晓,德军重新开始进攻,并配合数百架飞机进行轮番轰炸。德军逼到了列宁格勒城市附近。形势要求苏军必须采取坚决而有效的行动。哪怕只有最小的可能性,也要日夜连续反击敌人,袭扰敌人。消耗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其进攻措施。同时还必须在部队中振奋士气,建立严格的秩序和纪律,大大改善军队的指挥能力。9月11日,霍津将军被任命为方面军参谋长;9月14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任命费久宁斯基将军为第42集团军司令员。
9月13日清晨,德军又以两个步兵师,开始向乌里茨克总方向进攻。德军突破了防御,占领了康斯坦丁诺夫卡、索斯诺夫卡、芬兰科伊洛沃,并向乌里茨克推进。德军不停地空袭和炮击,妄图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列宁格勒军民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此时,市外交通全被封锁,从陆上没有一条出路,只有被誉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是通往内地的唯一道路。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派人从湖上给列宁格勒军民运送给养。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列宁格勒军民的需要。列宁格勒很快就发生了饥荒。
9月14日晨,争夺戈烈洛沃的战斗再次打响,而且战斗更加激烈了。列宁格勒南面的筑垒地带这时大多被突破。冲在最前边的德军装甲部队已攻到距离城市不到11千米的地方。
9月15日,尽管苏军进行了猛烈的防御战,特别是在乌里茨克,它一天之内曾数次易手,但德军第18集团军还是在斯特里亚纳和乌里茨克之间突破到芬兰湾,把苏军第8集团军同列宁格勒隔开了。这一天是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德军感到苏军的抵抗变得更加顽强了。为了阻挡德军突击集团在乌里茨克和列宁格勒方向上继续进攻,朱可夫精心拟定出一项加强该城防御的计划。他的目标是使用空军和炮火突击来打击德军,以阻止他们突破苏军防御。这项计划要求动员这个地区的一切人力物力,包括他的方面军的部队、列宁格勒市民以及苏联海军,来加强预备队,扩大防御纵深。
在第42集团军的防区,朱可夫计划建立能够阻止德军通过发动强攻来夺取列宁格勒的一道防线。他非常倚重海岸炮兵和波罗的海舰队的火力。就这样经过日日夜夜50多天的英勇战斗,苏联军民终于粉碎了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进行正面突击以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虽说红军把德军挡在列宁格勒之外,但这座城市及其保卫者们的命运仍前途未卜。德军以武力占领的企图失败后,又决定通过围困、封锁和野蛮的轰炸,切断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将全城军民困死。
1941年9~10月份,德军对这座城市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共投弹9.3万多枚。10月4日这一天,德军持续空袭时间长达9个多小时。列宁格勒遭到陆上封锁导致军民的粮食供应急剧恶化。9〜11月,居民面包定量先后降低5次,11月20日降到最低限量。列宁格勒军民在被封锁中度过严冬,忍受一切艰难困苦,接受最严峻的考验。他们顽强地战斗和工作,决心不惜牺牲一切坚持到底。直到1944年3月初,苏军开始胜利反击,歼灭了列宁格勒周围的纳粹军队和芬兰仆从军,才彻底结束了长达3年零1个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年下半年,苏联军民坚守列宁格勒,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战略意义。
基辅大合围
在苏德战场的南翼的乌克兰战线上,以攻、守乌克兰首府基辅为中心,德国法西斯及其仆从国的侵略军,同苏联军队展开了持续、激烈的战斗。从1941年7月上旬开始,到9月19日基辅陷落为止,历时两个半月。
在南北约1000千米、东西纵深约五六百千米的广阔战线上,苏联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总共有86个师。但在艰苦的防御战中,苏军已严重削弱,人员、武器都深感不足。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包括第1坦克集团军,三个野战集团军,另外还有罗马尼亚两个集团军、一个匈牙利军和一个斯洛伐克军。从7月20日起,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也直接参战,所以敌军总数共82个师,人数比苏军几乎多1倍。
对于基辅是否放弃的问题,斯大林同朱可夫曾经激烈讨论过。朱可夫主张放弃基辅,而斯大林却不主张放弃,并指示乌克兰党组织向全体军民发出号召,号召他们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在当地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20万基辅居民参加构筑防御工事,7万多人参加了民兵,3万共产党员参军上前线。德军在南线的主攻方向是基辅。这一线的全部主力都投到基辅方面。
7月11日,德国第6集团军的先头部队进入基辅地区。7月下旬和8月上旬,德、苏双方为攻、守基辅展开了持续、激烈的战斗。苏军在战略防御的原则下,顽强死守,同时伺机实行反突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千方百计地顶住德军的进攻。苏军英勇奋战,把敌人拖得疲惫不堪,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7月30日,德军用5个师进攻基辅,但被苏军击退了。
8月6日,德军又对基辅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经过12天的鏖战,德军才勉强前进8〜10千米,但仍未能攻入基辅。德军强攻基辅不成,便一方面改变战术,对基辅的苏军采取大合围;另一方面请求增援,消灭基辅外围的苏军。经希特勒批准,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坦克集团军和第2野战集团军南下乌克兰,包抄和进击苏西南方面军的后方。
8月12日,在基辅南面,德第1坦克集团军也从别拉雅—策尔科维迅猛南下,进抵别尔沃马伊斯克,切断了苏军第6和第12集团军的退路。与此同时,德第17集团军又从文尼察南边向乌曼进攻,把苏军这两个军包围在乌曼的南边。被围苏军拼命杀敌,到8月13日,许多指战员壮烈牺牲,不少人被俘。8月底,德第6集团军同苏联第5集团军在基辅以北展开激战。苏军且战且退。德寇紧追,并渡过第聂伯河,突入杰斯纳河地区,在切尔尼哥大地区同南下的德第2集团军会师,把苏军第5、第21和第37集团军围困在切尔尼哥夫、基辅和涅仁的三角地带。9月12日,德第1坦克集团军从克列明楚格北上,迎接南下的德第2坦克集团军。9月15日,这两股法西斯坦克部队在基辅以东的洛赫维察会师,把苏联西南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包围起来。9月19日,基辅陷落,苏军蒙受了重大损失。据西方史学家记载,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抓到了65.5万苏军俘虏。一再坚持死守基辅的赫鲁晓夫,在基辅陷落前乘飞机离开,险些做了德国法西斯的刀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