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在旧观念中沉湎
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员工都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
一个月后,公司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了同样的话。
“为什么?”这时有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叮嘱,其他人便劝他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但年轻人却偏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
他轻轻地叩门,里面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里面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这时,同事们开始为他担忧,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去,大家替他保密。但年轻人却直奔15楼的总经理办公室。
当他将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
“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自信地说。
果然,上任后,年轻人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要勇于走进某些禁区,你会采摘到丰硕的果实。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正是开拓者的风貌。
思路突破:要勇于突破自己
有个顽童无意间在悬崖边的鹰巢里发现了一颗老鹰的蛋,他一时兴起,将这颗蛋带回父亲的农庄,放在母鸡的窝里,想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鹰来。
果然如顽童的期望,那颗蛋孵出了一只小鹰。小鹰跟着同窝的小鸡一起长大,每天在农庄里追逐主人喂饲的谷粒,一直以为自己是只小鸡。
某一天,母鸡焦急地咯咯大叫,召唤小鸡们赶紧躲回鸡舍内,慌乱之际,只见一只雄壮的老鹰俯冲而下,小鹰也和小鸡一样,四处逃窜。
经过这次事件后,小鹰每次看见在远处天空盘旋的老鹰,总是不禁喃喃自语:“我若是能像老鹰那样,自由地翱翔在天上,该有多好。”
而一旁的小鸡总会提醒它:“别傻了,你只不过是只鸡,是不可能高飞的,别做白日梦了。”
小鹰想想也对,自己不过是只小鸡。
直到有一天,一位驯兽师和朋友路过农庄,看见这只小鹰,便兴致勃勃要教小鹰飞翔,而他的朋友则认为小鹰的翅膀已经退化无力,劝驯兽师打消这个念头。
驯兽师却不这么想,他将小鹰带到农舍的屋顶上,认为由高处将小鹰掷下,它自然会展翅高飞。不料,小老鹰只轻拍了几下翅膀,便落到鸡群当中,和小鸡们四处找寻食物。
驯兽师仍不死心,再次带着小鹰爬到农庄最高的树上,掷出小鹰。小鹰害怕之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了一段距离,看见地上的小鸡们正忙着追寻谷粒,便立时停了下来,加入鸡群中争食,再也不肯飞了。
在朋友的嘲笑声中,驯兽师这次将小鹰带到悬崖上。小鹰用锐利的眼光往下看,大树、农庄、溪流都在脚下,而且变得十分渺小。待驯兽师的手一放开,小鹰展开宽阔的巨翼,终于实现了它的梦想,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如同小鹰一般,曾拥有翱翔天际、悠游自在的美妙梦想。然而,这些伟大的梦想,往往也就在周围亲友的一句句“别傻了”、“不可能”声中逐渐萎缩,甚至破灭。
就算侥幸遇上一位懂得欣赏我们的驯兽师,硬将我们带到更高的领域,往往我们也会像小鹰回头望见地上争食的鸡群一般,再次飞回地上,加入往日那个不敢梦想的群体里。
所以,我们要勇于突破自己的局限。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切莫在老的观念中沉湎,切莫让自己失去向上发展的勇气和动力。
“恐龙族”的改变之痛
一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体积硕大的恐龙。后来,地球上发生变故,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了。直到现在,科学家还不能确定究竟当时发生了什么,唯一能确定的事,就是恐龙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变故,而遭致绝迹。
能变通者才能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准则,不仅适用于上古时代,同样也适用于科技文明的现代社会。不论是生物学家还是经济学家都承认,在激烈的竞争中,凡是不能适应者,都会被淘汰。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仍然有太多的“恐龙式人物”存在。这些“恐龙式人物”的特征大致如下:顽固、严苛、立定不前、缺乏弹性。
在工作上,“恐龙族”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适应环境。在他们周围有许多学习新技术、继续深造、创新企业的机会,但是他们往往视而不见,根本无心寻求新的突破。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新技术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新的同事、新的老板……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态重新适应。
“恐龙族”不喜欢改变,他们安于现状,没有野心,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工作热忱,不设法改进自己,不让自己做得更好。
“恐龙族”不肯承认改变的事实。他们不愿为自己制造机会,而情愿受所谓运气、命运的摆布。因为不相信自己能掌握命运,所以会选择错误,在人生的道路上蹒跚前进。
“恐龙族”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就看他是不是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乐于冒险,喜欢试验,学会变通,这些才是获得成功的途径。
思路突破:变化是最好的适应法则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比赛,自负地以为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却不料在最后的比赛中,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皆竭尽了全力出招攻击,搏击高手发觉,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的防守。
他愤愤不平地回去找到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对打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央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划了一道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前提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苦思不解,最后还是放弃思考,请教师父。
师父在原先那条线的旁边,又划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较之下,原先的那条线看起来变得短了许多。
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重点,不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要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正如原先的那条线一般,也就无形中变得较弱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
天才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意识与自我创新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努力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应该明白,最好的适应和生存法则便是创新和变化。
最大的危险是不冒险
利奥·巴士卡利雅说:“希望就有失望的危险,尝试也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不尝试怎么能有收获?不尝试怎么能有进步?不做也许可以免于受挫折,但也失去了学习或爱的机会。一个把自己限于牢笼中的人,是生活的奴隶,无异于丧失了生活的自由。只有勇于尝试的人,才拥有生活的自由,才能突破人生难关。”
这正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小时候,大人们常常告诫他,一旦选错行,梦想就不会成真,还告诉他,他永远不可能上大学,劝他把眼光放在比较实际的目标上。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但上了大学,还拿到了博士学位。当他决定放弃已有的一份优越工作去环游世界时,人们说他最终会为此后悔,并且拿不到终身教职,但是,他还是上了路。结果,他回来后不但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还拿到了终身教职。当他在南加州大学开办“爱的课程”时,人们警告他,他会被当作疯子。但是,他觉得这门课很重要,还是开了。结果,这门课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不但在大学中教“爱的课程”,还被邀请到广播、电视台举办爱的讲座,受到美国公众的欢迎,成为家喻户晓的爱的使者。他说:“每件值得的事都是一次冒险。冒险当然有带来痛苦的可能,可是不去冒险的空虚感更痛苦。”
事实上,无论我们选择试还是不试,时间总会过去。不试,什么也没有;试,虽然有风险,但总比空虚度日强,总会有收获。只有当我们选择尝试时,我们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并渡过人生的难关。
思路突破:冒险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不论何时,只要去尝试,就会把自己推向冒险之途。假如你想致力于改良事物的现况,就必须冒险。
成功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想用新的点子做实验及冒险的意愿。进取的人和普通人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进取的人勇于冒险,如果做事怕冒险的话就没办法把事情做好了。
说到冒险精神,人们就会想到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了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自以为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嘲笑他。他们觉得,他想向西方行驶而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他们告诉他,地球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路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去实现这个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功,但一连等了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因为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情太多了,竟使他的红头发也完全变白了——虽然当时他还不到50岁。
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过后半生。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却怂恿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了65元给哥伦布,算是路费;但他自觉衣服过于褴褛,便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匹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个冒险的工作。为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找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另一方面他又请求皇后释放狱中的死囚,并许诺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恢复自由。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3艘船,开始了一次划时代的航行。刚航行几天,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他们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他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两手,总算说服了船员。
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附近可能有陆地。果然,他们很快发现了美洲大陆。
当他们返回欧洲报喜的时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风暴,船只面临沉没的危险。在十分危急的时刻,他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将航行中所见到的一切写在羊皮纸上,用腊布密封后放在桶内,准备在船毁人亡后,使自己的发现能够留在人间。
哥伦布他们很幸运,终于脱离了危险,胜利返航了。无须赘言,哥伦布如果没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新大陆”能被早日发现吗?
哥伦布那种无畏、勇敢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值得学习。当水手们畏惧退缩的时候,只有他还要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杀了他时,他的答复还是那一句话:“前进啊!前进啊!前进啊!”
看看哥伦布,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修正自己,以便建立起勇于去冒险的坚定信念。你想要美好的机遇吗?你想要事业的成功吗?那就要敢冒风险,去探索,去创造,不要瞻前顾后,不要惧怕失败。
给自己一个好的改变
下面这个故事,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动物园里新来了一只袋鼠,管理员将它关在一片有着1米高围栏的草地上。
第二天一早,管理员发现袋鼠在围栏外的树丛里蹦蹦跳跳,立刻将围栏的高度加到2米,把袋鼠关了进去。
第三天早上,管理员还是看到袋鼠在栏外,于是又将围栏的高度加到3米,又把袋鼠关了进去。
隔壁兽栏的长颈鹿问袋鼠:“依你看,这围栏到底要加到多高,才能关得住你?”
袋鼠回答道:“很难说,也许5米高,也许10米,甚至可能加到100米高——如果那个管理员老是忘了把围栏的门锁上的话。”
在过往的岁月中,相信你一定非常努力地追求过很多东西,比如财富、名望、爱情、尊严……
你得到了吗?得到之后,幸福与快乐是否也随之而来?而你是否真的快乐?
问题可能在于我们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大多数人都认为:“先让我得到,然后再为快乐操心。”而当他们耗尽心血,终于到达成功顶峰时,环顾周围,却蓦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与不快乐。
或许这时你不禁要问:“我哪里做错了,怎会如此?”而一些从未成功过的朋友,也一直都喜欢问同样的问题。故事中袋鼠的回答应是最好的答案:如果不将栅门锁好,围栏加得再高也是枉然。
每一个人现在所处的境况,正是以往自己所抱的想法造成的。所以,如想改变未来的生活,使之更加顺利,必得先改变此时的想法。坚持错误的观念,固执不愿改变,即使再努力,恐怕也体会不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思路突破:人生的精彩在改变中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迈克·英泰尔,37岁那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弃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3块多美元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裤,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横越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岸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Cape Fear)。
这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的肯定。虽然他有好工作、亲友、美丽的女友,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
一念之间,他选择北卡罗莱纳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他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打小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他无所不怕,却又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这个懦弱的37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里路,78顿饭,依赖82个好心的陌生人。
一路上,他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他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还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终于来到了恐怖角。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16世纪的一位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讹写为“Cape Fear”,只是一个失误。
迈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害怕做错事,我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一个和自己的想象无关的地方,他得到了什么?
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虽然他不会想要再来一次,但这次经历在他的回忆中是甜美的信心之旅,仿如人生。
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沉湎得太久时,一切都已成定势,你只是顺着生活的惯性往前走,心中已没有了追求事业和成功的热切渴望。一个人只有勇于去改变,才能让事业和生活的轨道脱离原来的固有模式,朝着新的方向驰骋。给自己一个好的改变吧,这是你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