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
——中西交流最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作者介绍
玄奘,俗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南缑氏镇)人。他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儒学之家,出家后法名玄奘,敬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13岁时在洛阳净土寺诵习佛典,后来去唐朝都城长安,游历成都、荆州(今湖北江陵)、扬州、苏州、相州(今河南安阳)、赵州(今河北赵县)等地,遍访名师,然后又回到长安,拜师于法常、僧辩两位大师。随着学业的日益进步,他的疑问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疑惑中国的佛典和高僧又解决不了。玄奘于是下定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求法。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孤身踏上征程,开始西行之路。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渡玉门关,历五天四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沿天山南麓西行,历经属国,沿大清池西行,来到素叶城。然后继续西行,经过昭武九姓中的七国,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到达吐火罗,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来到迦毕试国,东行至囝犍驮罗国,进入印度。当时的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史称五印度或五天竺。玄奘先到北印度,在那里拜望高僧,巡礼佛教圣地,跋涉数千里,经历10余国,进恒河流域的中印度。在中印度,历史悠久的摩揭陁国拥有全印度规模最大有700年历史的那烂陀寺,这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地。玄奘在那烂陀寺留学5年,向寺主持、当时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珈论》等,又研究了寺中收藏的佛教典籍,兼学梵文和印度很多的方言。后到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游学,足迹几乎遍及全印度,再返回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命他为寺内众僧讲解佛典,赢得了极大声誉。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谢绝了戒日王和那烂陀寺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北上,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在洛阳召见了他,并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