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学经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精华内容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

项王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包围。晚上听到汉军四面都唱着楚歌,项王大惊道:“汉军都已经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figure_0096_0103
▲ 张良吹萧(箫)破楚兵

这是杨柳青年画中关于楚汉战争的描绘,生动再现了楚霸王兵败乌江的悲怆。

项王于是连夜起来,在营帐中饮酒。有位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受宠幸随从;有匹骏马名叫骓,项王经常骑它。这时项王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唱了好几遍,美人从旁伴唱。项王泪下数行,侍从人员也都哭泣,不忍抬头观看。

【原文】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译文】

高祖从前线回京,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举行宴会,将家乡老熟人和父老子弟全部请来,纵情痛饮,还挑选了沛县的一百二十名儿童,教他们唱歌。酒意正浓的时候,高祖击筑而歌,他唱道:

“大风卷起啊,白云飞扬;皇威普及海内啊,我终于衣锦还乡;可又怎么才能招致勇士啊;来守卫四方的边疆!”

高祖让儿童们也都跟着学唱。他又跳起舞来,心中感慨万千,激动得淌下行行热泪。他对沛县父老兄弟们说:“远行的游子,总是怀念故乡的。我虽然建都关中,可千秋万岁之后,我的魂魄还会想念着沛地。并且我从做沛公开始,讨伐暴君逆贼,最终取得天下。现在就将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人民的赋税劳役,让他们世世代代不要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兄弟、婶子大娘和亲朋好友天天陪着高祖开怀畅饮,笑谈往事,高祖极为高兴。

figure_0097_0104
▲ 歌风台

汉高祖平定了英布叛乱后,于归途中经故乡沛县,酒酣之时,有感于昔日亡秦灭楚的戎马生涯,欣喜于既成帝业,即兴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沛人于鸣唱处筑“歌风台”以纪念。

过了十多天,高祖要离开了,沛县的父老乡亲们执意挽留。高祖说:“我的随从众多,父兄们负担不起。”于是离开了。这天沛县人倾城而出,都赶到西郊来敬献酒食。高祖又留下来,搭起帐篷,再痛饮了三天。沛县的父老兄弟们都叩头请求说:“我们沛县有幸能够免除劳役,丰邑人却没有免除劳役,请陛下可怜他们。”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决不会忘记,只因为先前丰邑人跟着雍齿背叛我而倒向魏王。”沛县的父老兄弟再三请求,高祖才答应照沛县的样子,一并免除赋税劳役。在这时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原文】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figure_0098_0105
▲ 汉殿论功图轴 明 刘俊 绢本

此画取材于“汉殿论功”的典故。汉室江山新立,众功臣于殿上争功邀赏,以致拔剑砍殿柱。儒士叔孙通遂劝刘邦召集鲁地儒生,规定朝仪,进退有节,高祖方知皇帝于众人之上的尊贵。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译文】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正月,大封功臣。张良不曾立过战功,高帝说:“在营帐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选择齐地的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臣从下邳起兵,与皇上相会于留县,这是上天把臣送给了陛下。陛下采用臣的计策,侥幸偶尔料中,臣愿意获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封赏立了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一时难以决定,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的南宫,从阁子的走廊里看到众将常常三三两两地坐在沙堆里窃窃交谈。皇上问:“他们谈什么呢?”留侯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这是在谋反呢。”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何造反?”留侯说:“陛下以一介布衣起兵,依靠这班人取得天下,现在陛下贵为天子,但您所封赏的都是您所亲近喜爱的萧何、曹参等故人,而诛杀的都是生平怨恨的人。现在将士们计算战功,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封赏,这班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又担心自己有过失而被诛杀,所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图谋造反呢。”皇上担忧地问道:“那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所憎恨的,群臣都知道的,其中哪个是最憎恨的呢?”皇上说:“雍齿和我是故交,曾多次使我窘困受辱。我想杀他,因为他功劳甚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就赶快先封赏雍齿给群臣看看,群臣看到雍齿获封,那么人人都会对自己受封坚信不疑。”于是皇上置备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催丞相和御史论功封赏功臣。群臣饮酒完毕后,都欢喜地说:“雍齿尚且获封侯爵,我们这班人就不必担心了。”

【原文】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figure_0099_0106
▲ 紫气东来图轴 清 任颐

图中老子身着赤衣,须眉皆白,高额、凸颧、阔耳、长颌,笑意盈盈,童颜鹤发。

【译文】

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管理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到达周都,打算向老子问礼。老子对他说:“您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和那人的骸骨都已经腐朽了,唯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生逢其时就该驾车出仕,生不逢时就该如蓬蒿一般飘荡而行。我听说,善于经商者经常深藏自己的货物而表面看上去好像一无所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却在容貌上表现得愚钝。摒除您的骄气和多欲,抛弃您的姿态容色及过分高远的志向,这些东西对您来说毫无益处。我所能告诉您的,就只有这一些而已。”孔子离去之后,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在空中)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里)游耍;兽,我知道它能(在陆上)奔跑。会奔跑的野兽可以用网来捕捉,会游耍的鱼儿可以用线钩来垂钓,会飞翔的鸟类可以用弓箭来射杀。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乘着风云而上青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像龙一样啊!”

【原文】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译文】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讲的是道家的运用,与孔子处于同一时代。

老子大约活到一百六十多岁,也有说活到二百多岁的,这是他通过修习道德来延年益寿的缘故。

自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上记载周太史儋拜见秦献公说:“起初秦与周是合在一起的,相合五百年而分离,分离七十年后有霸王出现。”有的人说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人也不知孰对孰错。老子,是归隐的君子。

【原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译文】

figure_0101_0107
▲ 孙五(武)子演阵教美人战  版画

图中孙武作道士装束,举旗于城上教宫女演习战术,吴王坐于对面的台上,俯视两队演武的阵容。

孙武,是齐国人。因为精通兵法而得到吴王阖庐的召见。阖庐说:“您的十三篇兵书,我已经全部看完了,能否小试一下指挥军队吗?”孙子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用女子试试吗?”回答说:“可以。”于是阖庐答应了孙武。选出宫中的美女,总共一百八十人。孙子把这些女子分成两队,任命吴王最宠爱的两位侍妾分别担任两支队伍的队长,命令所有选出的美女都手执一支戟。孙子向她们命令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吗?”女子们回答说:“知道。”孙子说:“向前,你们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向左,你们就看左手所对的方向;向右,你们就看右手所对的方向;向后,你们就看背所对的方向。”女子们回答说:“是。”号令交代清楚后,孙子便设置钺等刑具,接着又多次重复已经制定的号令。于是击鼓命令女子们向右,结果她们都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失。”又多次重复已经制定的号令,然后击鼓命令女子们向左,结果她们又都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失;既然已经明确了法令却不依照号令行事,这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于是打算斩杀左、右两队的队长。这时吴王正在台上观看,看见孙子将要斩杀自己的爱姬,十分吃惊。急忙派人向孙子下令道:“我已经知道将军擅长用兵了。倘若我失去这两个侍妾,就算吃东西也不会有味道,希望您不要斩杀她们。”孙子回答说:“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军,将军在军队中,君主的命令有时可以不接受。”于是杀掉吴王的两名宠姬并巡行示众。然后按顺序派各队的第二个人为队长,再击鼓发令,女子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合乎命令和纪律的要求,没有人再敢出声了。于是孙子派人禀报吴王说:“军队已经训练得整整齐齐,大王您可以试着下来观看一下,随便大王怎样使用她们,即使让她们赴汤蹈火也能办得到。”吴王回答说:“将军您停下来去旅店休息吧,我不愿下去观看了。”孙子说:“大王只是欣赏我的兵书罢了,却不能让我亲身实践,发挥我的本领。”于是阖庐知道孙子的确善于用兵,便任命他为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打败了楚国,攻入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在诸侯之间显名,孙子在这一时期出了不少力啊。

【原文】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figure_0102_0108
▲ 萧何追韩信五彩盘

为清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盘。“萧何追韩信”成为千古美谈,同时也成了各种艺术的创作题材。

【译文】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听后十分赏识他。到达南郑,将领们半路逃跑的有好几十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但是汉王不重用自己,因此他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将情况报告汉王,就亲自去追赶他。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晋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这是怎么回事?”萧何说:“我不敢逃跑啊!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萧何说:“韩信呐!”汉王又骂道:“将领们逃跑的多得要用十数来计算,你都没有去追;追韩信,那是扯谎。”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那自然没有地方用得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和您商量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怎样决策罢了。”汉王说:“我也想要向东方发展呢,怎么能够闷闷不乐地停留在这里呢?”萧何说:“如果大王决计向东方发展,能够任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任用,韩信终究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在您的分上,让他做将吧。”萧何说:“即使做将,韩信也肯定不会留下来的。”汉王说:“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呼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啊。如果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就选个吉祥日子,亲自斋戒,设置拜将坛,举行任命大将的完备仪式,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将领们听到要拜大将都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拜为大将了。等到任命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都十分惊讶。

【原文】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译文】

李广守右北平,匈奴听到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几年,不敢侵入右北平。

有一次,李广出外打猎,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一只老虎而发箭射去,射中石头,箭头射进了石头里,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块石头。接着又连射几箭,却始终不能再射进去了。李广所在的郡,一听说有老虎,常常亲自去射它。到他驻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老虎,老虎跳跃起来,扑伤了李广,李广最终射死了老虎。

figure_0103_0109
▲ 李广射石图(局部)清 任颐

唐代诗人卢纶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即讲李广射石这件事,极力称赞李将军的神勇和高超箭术。

司马迁与《史记》

figure_0104_0110
临终嘱托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建元至元封年间任太史令,早年立志撰写一部通史,广泛地涉猎了各种资料。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谈染病去世。弥留之际,对司马迁谆谆嘱咐:一定要继承遗志,写好一部史书。3年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司马谈虽然未能动手撰写通史,但为《史记》的撰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确立了部分论点。而且,他在学术观点上的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倾向,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

司马迁小档案

姓名:司马迁,字子长。

年代:西汉。

生卒:前145~前90年。

籍贯: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职业: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官职:太史令。

figure_0104_0111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figure_0104_0112
少年读书

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10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诵读文献,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

figure_0104_0113
青年游历

20岁时司马迁有过漫游的经历,到过东南许多地方。这不仅拓展了他的视野,而且为《史记》的写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材料。

figure_0104_0114
中年著书

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至前90年,完成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前后历时15年。

figure_0105_0115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史记》创作。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极为巨大。

·《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figure_0105_0116

·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

·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

·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

·七十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十八宿以外的群星。

figure_0105_0117
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却是司马迁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