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老很灵的小偏方,小儿疾病一扫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积食

症状:小儿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食欲不振,吃饭时间长,肚腹胀满,大便干燥,恶心、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热、面色发黄、精神萎靡等。

偏方:消食散:厚朴200克,建曲、槟榔、二芽、茯苓各100克,鸡内金、陈皮各60克,以上诸药按质分炒共研细末,瓶装备用,开水泡服。每日服用2~3次,或以上诸药,取常用量煎服,每日1剂。

积食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症。临床上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甚至吐泻酸臭乳食或便秘为主要特征。小儿各年龄段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当令,易于困遏脾气,小儿易被食伤,发病率略高。

在古代文献中,积滞病名首见于明代鲁伯嗣《婴童百问》:“小儿有积滞,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哭啼不食,或大便闭涩,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酸臭。此皆积滞也。”积滞与伤乳、伤食、疳证等有密切关系。《幼幼集成》对“伤食”“食积”的转化、预后作了简要的阐述:“伤食一证,最为利害。如迁延不治则成积成癖,治之不当则成疳成痨。”若伤于乳食,经久不愈。可变成积,积久不消,迁延失治,营养缺乏,则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便可转化成疳证。所以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三者名虽异而源则一,唯病情有轻重浅深之不同。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乳食内积,损伤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积滞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红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如果发现小儿积食,可取厚朴200克,建曲、槟榔、二芽、茯苓各100克,鸡内金、陈皮各60克,以上诸药按质分炒共研细末,瓶装备用,开水泡服。每日服用2~3次,或以上诸药,取常用量煎服,每日1剂。家长可以根据小儿年纪,做酌量增减。1岁以内,每次5克;1~3岁,每次10克;4~7岁,每次15克;7岁以上每次20克。每日2~3次,或以上诸药,取常用量煎服,每日1剂。本方可行气消积,导滞和胃。

胃属六腑之一,《内经》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正常时,六腑纳运饮食、传导水谷,虚实更替,通而不滞。胃气既有通降下行为顺,以滞塞上逆为病,今饮食内伤,阻滞于胃腑,胃气不畅,气血违和,故而百病丛生,消除积滞,是疏通胃腑的根本,腑通则诸症悉除。本方中厚朴辛苦温,行气宽中,消除膨胀,其为主药;辅以鸡内金、槟榔消宿积;建曲、二芽消食化滞为佐;茯苓、陈皮健脾和中为使。全方可消宿食而化滞、行气破积而和中。

家长对小儿的喂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荤素搭配要合理,一日三餐宜定时定量。晚上胃肠功能下降,晚饭不宜吃得太饱,否则容易积食。早上或中午睡醒后,1小时内不宜进食。这里给妈妈们推荐一款消食可口的小零食——糖炒山楂。

材料:山楂300克,红糖适量。

做法:山楂洗净去核;锅置火上,取红糖适量入锅,用文火炒化,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figure_0045_0022
山楂

功效:此方作为零食给小儿食用,有清肺消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