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社交策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入目悦心,面容装束要多花心思

注重形象,“首因效应”的作用会持续7年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我对×××印象不错”“对×××印象不好,不喜欢他”“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的人”——这就是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所谓的印象和“一看”,都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形成的。在两个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他看到你的一刹那,大脑会进行多达1000次运算,一系列问题飞速在脑中闪过——你是他需要接近的人还是需要回避的人?你是朋友还是敌人?你是否值得信赖、能力出众、讨人喜欢或者充满信心……根据美国纽约大学研究人员的发现,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完成这些运算,在7秒钟内作出重要决定,继而在大脑里形成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甚至可以保持7年之久。

不论“首因效应”的理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依赖于第一印象的信息,而这个第一印象的形成对于日后的决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比第二次、第三次的印象和日后的了解重要得多。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几乎决定人们是否能够继续交往。有人会说:“这不公平,他们应该努力认识真实的我。”这也许不公平,但这就是世界的规则。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没有时间去慢慢认识你,只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迅速地作出判断,而且,第一印象具有顽强的持久性。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认识将持久地主导人们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看法,即便人们在后来的交往中对此人或事物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印象所产生的看法依然不会消失。

“比如,你对一名同事第一印象并不好,而在一次聚会中,你发现他原来很热情,但你也只会认为他仅仅适合私下相处,而不适合共事,也就是说,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依然没有改变。”这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首席研究员西维亚·嘉禾斯基经过对第一印象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也印证了美国勃依斯公司总裁海罗德的经验:“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去了解你,所以你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你给人的第一印象好,你才有可能开始第二步;如果你留下一个不良的第一印象,很多情况下,我们会相信第一印象基本上准确无误。对于寻求商机的人,一个糟糕的第一印象,就等于失去了潜在的合作机会,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你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抹去糟糕的第一印象。”

宋老师是某大学一年级的辅导员。开学之初,他在学校大门口接待前来登记报到的新生。有一位名叫宗希瑞的新生,报到时衣冠不整,头上的帽子也歪到了一边,站在桌前报出自家名字时,左腿还一抖一抖地制造着“人造地震”。宋老师想:这个学生肯定是一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于是,宋老师带着不悦的心情,非常严肃地对宗希瑞说:“请把你的帽子戴好,腿如果没有病的话,请不要抖动!”

面对这么一个吊儿郎当的宗希瑞,宋老师自然特别留意:他是否有逃课的坏毛病?是不是常在班上拉帮结派、打架闹事?在选班干部的时候,宗希瑞根本不在宋老师的考虑范围之内。几个月过去了,宋老师没发现宗希瑞任何违纪的行为,却发现他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么坏,他既不旷课也不打架,并热心为班上做好事,课余时记日记、写文章,还在校报上发表了几首小诗呢!

宋老师决定找宗希瑞谈一次话。经过交流,宋老师又了解到:宗希瑞性情温和,待人有礼貌,与同学的关系相处得十分友好融洽。他在报到那天之所以衣冠不整、歪戴帽子、左腿抖动,是因为他那天感冒了,在长途汽车上颠簸得晕车了,只好把头伸出窗外呕吐,为了安全起见,他把帽檐儿拉向了一边。下车后,头昏脑涨的他没注意到自己的“光辉形象”,因此给宋老师的“首因效应”太差,竟然成了老师密切“关注”的对象。鉴于宗希瑞半年来的良好表现,第二个学期,宋老师让他担任了班干部。后来证明,宗希瑞干得很出色。

宗希瑞就是“首因效应”的受害者,尽管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别人,不要仅凭一个人的外表妄下结论。但事实是,全世界的人都在这么做,我们自己也不例外。既然我们无法阻止他人作出仓促的决定——人类的大脑与生俱来就以这种方式工作——那我们就必须要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注重形象,输出良好的第一印象。试想,如果宗希瑞一开始就注重给老师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也不至于成为班主任“监督”的对象,影响了自己的进步,甚至要花费半年的时间来改变宋老师对自己的印象。

figure_0071_0001

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服饰和仪表上得来的,因为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身份和个性。毕竟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在需要长久的过程,只有仪表能一目了然。一个人的形象对于人本身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衣冠不整、邋邋遢遢的人和一个装束典雅、整洁利落的人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同去办一样的事儿,恐怕前者很可能受到冷落,而后者更容易得到善待。因此,第一印象对我们来说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果你不想失去任何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那么一定要注重形象,努力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