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体经络穴位养生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手少阳三焦经主要穴位详解

关冲

【穴位一找准】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俯掌,沿无名指尺侧缘和基底部各做一平线,相交取穴。

【功效】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

【主治】为急救穴之一。

(1)头面部疾病:头痛,喉炎,结膜炎,角膜白斑等症。

(2)其他疾病:脑血管病、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刺灸法】

刺法:

(1)浅刺0.1~0.3寸,局部胀痛。

(2)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出自《灵枢·本输》,本经之井穴,五行属金。

关冲: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三焦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穴。

figure_0270_0266
◎关冲穴。

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出的温热水气,此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变为凉性水气,表现出肺金的凉冷特性,故其属金。

临床上常有以下配伍,配少商、少泽,有泄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人中、劳宫,有泄热开窍的作用,主治中暑。配风池、商阳,有退热解表的作用,主治热病无汗。

液门

【穴位一找准】在手背部,第四、五指间赤白肉际处。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间缝纹端,即赤白肉际处取穴。

【功效】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

【主治】

(1)头面部病症:头痛、咽喉炎、耳疾、齿银炎、角膜白斑等。

(2)其他病症:疟疾、前臂肌痉挛或疼痛,手背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精神疾患等。

(3)可治口干舌燥,夜里口渴。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可扩散至手背。

(2)针尖略向上,不断运针,针感可沿三焦经脉循行向上至肘。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五输穴之一,本经之荥穴,五行属水,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的经水,运行规律是天部之气大部分冷降为地部水液,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地部经水则回流关冲穴。

液门:液,液体也,经水也。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化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凉湿水气至此之后则快速散热冷却,冷却后的水湿归降地部,故名。

液门,顾名思义:液体之门。人身的血液,精液,津液,关节液,小便,包括痰液,唾液都是液体,液体属性为阴,液体在人身经络脉管之中循经而行,各行其道,液通气行,相安无事,何病之有?人体有时表现的上火,并不完全是人体火多了,或者说水少了,很多时候,是液体循行的道路不通畅了,有堵塞了,表现在堵塞的局部有病痛了,这时要想办法疏通液体循行的道路,液门穴当仁不让,我们可以用指压按摩,或针灸治疗,都会有效的,不少上火的症状能完全消失。

按揉液门穴对治疗干燥症有很好的功效。

figure_0271_0267
◎液门穴。

液门穴位于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缝间,它顶着无名指的骨头,因此揉的时候比较痛。咱们听听它的名字,液门穴,是不是听起来就“水分十足”啊!液门,不就是液体之门嘛,揉按它也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液体就会随着“门口”流出,灌溉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眼睛干涩啊、嘴干啊,当然也就统统不会有了。如果你每天晚上临睡觉前按揉手上的液门穴3~5分钟,马上就会觉得嘴里面和眼睛里有液体出来,当然也就没有干涩的感觉了,不用几天的工夫,眼干、口干的症状就会大有好转,身体状况也会较以前大不一样。

中渚

【穴位一找准】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液门穴直上1寸处。

【功效】清热通络,开窍益聪。

【主治】

(1)头面部病症: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痛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喉痹。

(2)运动系统病症: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肋间神经痛、肘腕关节炎等。

(3)其他病症:疟疾。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并有麻窜感向指端放散。

(2)向上斜刺0.5~1.0寸,其酸胀感可向腕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详解

临床上常有以下配伍,配八邪、外关,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手指不能屈伸。配听宫、翳风,有开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配外关、期门,有疏肝理气、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肋间神经痛。

有的人突然从蹲下到站立时,或者突然回头,就会有头晕目眩,这都称为目眩,头晕眼花。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是比较危险的,一般明智的做法就是蹲下。这里可以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在你突然觉得头昏眼花的时候用手按住中渚穴(或者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手掌),深呼吸后按压,大约6秒后,缓慢吐气再按压,左右交替,各做5次,这样效果很明显。经常头晕目眩的人士请一定记住。

阳池

【穴位一找准】在腕背部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俯掌,于第三、四掌骨间直上与腕横纹交点处凹陷中取穴;或于腕关节背部指总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功效】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主治】五官科疾病:耳聋、目红肿痛,喉痹。

运动系统疾病:手腕部损伤,前臂及肘部疼痛,颈肩部疼痛。

其他疾病: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深刺可透大陵,局部酸胀,可扩散至中指。平刺0.5~1.0寸,向左向右平刺,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本经之原穴。

据医学家介绍,有54%的女性都有身上发冷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两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有发冷症,可见这种病症的比例有多大。实际上,每到入秋至冬季期间,总有大批的女性患者到医院看手、脚冰冷,以及腰寒等疾病。

刺激阳池穴,最好是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

消除发冷症除了按摩阳池穴外,还可以将关冲、命门两穴以及“手心”配合起来加以刺激,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做完运动或吃完饭后,体温就会升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焦和中焦发挥了功能。排完尿后为什么会情不自禁打起轻微的哆嗦呢?这是下焦放出热量的缘故。

figure_0272_0268
◎阳池穴。

对三焦经失调可发挥神奇力量的就是阳池穴。阳池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另外,它也联系着经络中与重要的内脏器官相对应的穴位。

刺激阳池穴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以此穴为中心,互相搓揉手背就可以。在手背摩擦生热的同时,阳池穴就会得到充分的刺激,从而达到温暖全身的效果。因为患惧冷症而无法入睡的人,睡觉前应使用以上方法,然后立刻盖上棉被,身体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外关

【穴位一找准】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

头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开窍醒脑。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落枕等。

消化系统疾病:脘腹胀痛,大便秘结,肠痈霍乱。

其他病症:热病,感冒,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偏头痛,失眠,脑血管后遗症,遗尿。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疗肘肩及躯干疾病。

(3)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灸法:艾灸内关穴,有开窍醒脑之功,治疗偏瘫和心脑血管病。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本经络穴。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阳维脉。气血物质为阳气。运行规律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

figure_0273_0269
◎外关穴。

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支沟

【穴位一找准】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功效】清利三焦,通腑降逆。

【主治】针麻常用穴之一。多用于治疗胁痛,习惯性便秘等。

头面五官疾病:暴喑,咽肿,耳聋耳鸣,目赤目痛。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妇科疾病:经闭,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麻痹瘫痪,肩背部软组织损伤,急性腰扭伤。

其他疾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肺炎,心绞痛,心肌炎,急性舌骨肌麻痹。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上扩散至肘部,有时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figure_0274_0270
◎支沟穴。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五输穴之一,本经经穴,五行属火。

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导致粪便干燥坚硬不易排出。支沟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既能疏理少阳之气,又为通便之特效穴。按摩指压支沟穴能宣通三焦气机,通调水道,使三焦腑气得通,津液得下,大肠传导功能恢复正常,便秘得愈。

便秘者可以每天早晨于排便前,用拇指分别按摩指压双侧支沟穴,由轻到重,按摩指压处有酸麻胀痛感,按摩20分钟后患者即感肠蠕动加强而产生便意,即可顺利排便。若1次效果不佳,可继续进行直到排便,坚持10天即可。

对于老人便秘和术后便秘可用灸疗,选用小艾炷灸或隔物灸,每次灸5~7壮,或雷火灸条灸30分钟左右。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选用艾绒直接或间接在穴位处燃烧,借艾的药力与火的热力给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常用疗法。

胸胁为少阳经分野,胁下作痛,经取少阳为古训。支沟为少阳经穴,同气协调,泻之能和解少阳、清热化湿、疏肝调气而镇痛。可以用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日一次直到疼痛缓解。

会宗

【穴位一找准】手少阳三焦经穴。本经的郄穴。出《针灸甲乙经》。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的尺侧,尺骨的桡侧缘取穴。

【功效】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经络。

【主治】

头面五官疾病:耳聋耳鸣。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其他疾病:气滞喘满,上肢肌肤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多用泻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详解

会宗:会,会合也。宗,祖宗也,为老、为尊、为长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故名。

figure_0275_0271
◎会宗穴。

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

四渎

【穴位一找准】在前臂背侧,肘尖下方5寸,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主治】

五官科疾病:耳聋牙痛,咽喉痛。

其他疾病:偏头痛、上肢麻痹瘫痪、神经衰弱、眩晕、肾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右向肘部和手背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详解

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

天井

【穴位一找准】在上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功效】行气散结,安神通络。

【主治】

五官科疾病: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忧郁症、精神分裂症。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

心血管疾病:心痛、胸痛。

其他疾病:偏头痛、颈项痛、肘关节及上肢软组织损伤、落枕。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五腧穴之一,本经之合穴,五行属土。

古人说:读书三年,以为天下无病不可治,待到治病三年,才发现竟然无方可治病。给大家看一则古代的例子:刘叟艮宅,天井砖面破碎,间杂怪石。余见令撤净或补满,易云“坤为腹”,不整平恐小儿多腹疾。此时家无一孩,怠缓不改。后孙子个个肚疼,妇因产后血冲,痞块满腹,诸医无效。余择吉扶命,严促修理,不一月母子咸安。自此清吉康壮,永无腹疡。

figure_0276_0272
◎天井穴。

这个例子来自于一本风水书,说的是一个人家天井里的砖破了还夹有怪石,这导致了这家人的孙子肚子疼,而这家的妇人腹部有痞块,医生治疗都没有效果,最后整改环境后才痊愈。

这个例子后的解释说,“天井也作明堂,作用在于聚气和通气。”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大家会不会突然想起人体的一个穴位——天井穴。古人给人体的穴位命名,多数都是很有深意的,就如这天井穴,它的含义与古代居家的这个天井的含义是一致的。

很多卵巢囊肿患者的右侧天井穴按着即很酸痛,而这些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在右手的无名指上戴有戒指,影响了手少阳三焦经的运行;或者因为感觉紧张、压力,等等,也影响了人体气机的运行。

天井穴还是治疗淋巴结核的首选要穴。淋巴结核就是中医所说的瘰疬,即脖子、腋窝上长出的好多疙瘩的东西,中医管这个叫气结血瘀,就是里面的瘀血、浊气,搅在一起了。此病跟爱生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爱生气的人,就赶紧找天井穴解决吧。

消泺

【穴位一找准】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功效】清热安神,活络止痛。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别名臑窌穴,臑交穴。

消泺:消,溶解、消耗也。泺,水名,湖泊之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清冷渊穴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

臑窌:臑,动物的前肢,前为阳、后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在此化为地部经水。理同消泺名解。

臑交: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交,交会也。臑交名意指穴外臂部的天部阳气交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寒湿,其变化为冷降,穴内气血对穴外天部的阳气有收引作用,臂部外散的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故名臑交。臑俞穴名意与臑交同,俞指穴外阳气向本穴输入。

临床上常有以下配伍,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臑会

【穴位一找准】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穴的连线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后缘。

【功效】化痰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瘰疬瘿气,目疾,肩胛疼痛,腋下痛等。

figure_0277_0273
◎臑会穴。

【刺灸法】

刺法: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肩部,或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素问·气府论》王注作手阳明、少阳二络气之会。《针灸聚英》作手少阳、阳维之会。

用电磁治疗仪治疗偏瘫时可选择臑会等几个上肢的穴位,治疗时上肢先用贴片贴在双肩肩井穴上,用触头在前肩穴和肩贞穴上定做几分钟。在肩髃穴和臑会穴上定做几分钟。用一只触头定在肩髃穴上,一只触头从臂臑穴下滑至商阳穴,往返5~10次。一只触头定在肩髎穴上,一只触头从臑会穴下推滑至关冲穴,往返5~10次。一只触头定在极泉穴上,一只触头从肩贞穴下滑至少泽穴,往返5~10次。

肩髎

【穴位一找准】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位于肩膀大关节后侧约一半肩高附近所生成的凹陷处的穴位。手背抵住背部,直接向上提升。此时触摸肩膀前端后侧,会摸到凹陷处,就是肩髎。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1.0~3.0寸,臂外展,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进针,深刺右透极泉,酸胀可扩散至整个关节腔,可有麻电感向下扩散。

(2)向下斜刺2.0~3.0寸,退针至浅层,再依次向两旁斜刺,即“合谷刺”,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或麻电感放散至手指。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

肩,指穴在肩部;髎,孔隙的意思。“肩髎”的意思是指三焦经经气在此穴位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到本穴后,因散热吸湿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就像从孔隙中漏落一样,所以名“肩髎”。

figure_0278_0274
◎肩髎穴。

当我们手持重物或进行激烈运动之际,会产生肩膀举不起来或疼痛、手臂困倦的症状,此乃因肩膀的三角肌轻度发炎之故。三角肌,就是我们将手臂举到正侧面的重要肌肉。肩膀即担任调整肌肉功能的作用。本穴位可调整肱三头肌的状况。如果长期持续手持重物,会产生连手肘都无法伸直的症状,此乃因肱三头肌过度伸展,致使血液循环恶化所造成的。

肩膀有重压感而使手臂抬不起或肘痛等的症状时,刺激肩髎,可得到效果。治疗时,除了指压本穴位外,同时刺激肩髂、臂臑,更可发挥治疗效果。另外,也用于因脑中风所造成的半身不遂。

天髎

【穴位一找准】在肩胛部,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止痛。

【主治】颈项强痛,缺盆中痛,肩臂痛,胸中烦满,热病无汗,发热恶寒等。伤科疾病:颈椎病,落枕,冈上肌腱炎,肩背部疼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肩胛部。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针灸甲乙经》);《素问·气府论》王注作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外台秘要》作足少阳、阳维之会。气血物质为阳维脉传入的阳气及冷降后的地部经水。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阳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

天髎:天,指穴内物质所在为天部。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天牖

【穴位一找准】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功效】清头明目,通经活络。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头痛头晕,目痛面肿,突发性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其他疾病: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详解

天牖穴,天指上部,牖指窗口。穴在耳后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主治“暴聋气蒙、耳目不明”(《灵枢·寒热》篇),耳目诸窍似天部之窗牖,故而得名。《腧穴命名汇解》云:“天牖,天指上、指头,牖指户,有头窍的意思,该穴主治头风耳聋,目中痛不明诸疾,因名天牖”。

天牖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经在肩部和头部与胆经和小肠经相交,一旦出现经气运行不畅,则一经受患,其相交之经感传受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从解剖生理学看,若寰枢椎半脱位,抑或1~4颈椎后关节错位,可导致颈动脉及其进入枕骨大空处受压,从而供血不足,亦可导致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受压,乃是头痛之因。指压天牖穴,可疏调三焦经气,局部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故可治疗颈源性头痛。

翳风

【穴位一找准】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功效】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主治】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口眼歪斜,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疾,膈肌痉挛。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8~1.2寸,耳后酸胀,可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以治面瘫、腮腺炎等。

(2)向内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可向咽部扩散,咽部有发紧发热感,以治聋哑。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

翳风穴是颅后窝部位的重要穴位,属手少阳三焦经。它位于耳垂后方耳后高骨和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中医认为,翳风穴具有活血祛风通络,通窍醒神之功效。刺激翳风穴可用于治疗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等病症。按摩要领如下: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缓缓用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复操作,或者手指着力于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在自我按摩时,可根据自身情况把两种技法组合起来,每次按摩10~15分钟为宜。此法适用于各种人群,且操作不拘于时,一天之中择方便的时候做1~2次即可。

翳有“遮盖、掩盖”的意思,顾名思义,翳风能够对一切“邪风”导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风疾”。它不但可以用来治疗,还可以用来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判断病情的加重与否。

首先说预防,自己坚持按揉翳风穴可以增加身体对外感风寒的抵抗力,也就是说能减少伤风感冒的概率。再说治疗,在受了风寒感冒后我们如果按揉翳风,头痛、头昏、鼻塞等症状一会儿就没了。治疗面瘫时,翳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不管是中枢性面瘫还是周围性的面瘫,都可以拿来用。

还有就是判断病情。有人研究过,周围性面瘫发作前在翳风穴上有压痛,好多人一觉醒来之后发现嘴歪了,或者是前一天晚上睡觉时一直吹风扇,第二天早上刷牙时发现嘴角漏水,照镜一看,嘴歪眼斜,这时你会发现在翳风穴确实存在压痛。而且在治疗几天后,如果用同样的力量来按压穴位,如果感觉疼痛减轻,病情一般较轻,反之,则病情较重。

figure_0280_0275
◎翳风穴。

作为日常的保健常识,当我们从外面的风天雪地里回到屋子里面后,一定要先按揉翳风3分钟。另外,天热时一定不要让后脑勺一直对着空调或电风扇吹,因为这样后患无穷。

颅息

【穴位一找准】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上的上、中1/3交点处。正坐或侧伏位,于耳后发际,当瘈脉与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功效】通窍聪耳,泄热镇惊。

【主治】

头面五官科疾病:耳鸣耳聋,耳肿流脓,中耳炎,头痛,视网膜出血。

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瘛疭,呕吐涎沫。

呼吸系统疾病:喘息哮喘。

其他疾病:身热,胁肋痛不得转侧。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颅囟。属手少阳三焦经。

颅息: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

颅骢: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骢,同囟,囟为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亦即间隙也。颅骢名意指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理同颅息名解。

角孙

【穴位一找准】角孙穴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

【功效】清热散风,清肿化瘀。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耳周。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或用灯草灸。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手阳之会(《针灸甲乙经》);《素问·气府论》王注作手太阳,手、足少阳三脉之会。《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手足少阳之会。

角孙。角,耳也,肾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也,角为之水,则孙为之火也(肾之子为肝,肝之子为火),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气态物。该穴名意指天之天部的收引冷降之气由此汇入三焦经。本穴为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三焦经无气血传至本穴,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足太阳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夹带着足少阳胆经的外散水湿风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既处火所在的天之天部又表现出肾水的润下特征,故名。

角孙和胆经上的率谷穴配合,可以很好地治疗偏头痛。角孙和率谷都运行于耳朵两旁,可想而知,治疗的是少阳经的头痛。可以将双手抱住头,然后用大拇指在耳后来回按摩,直到头皮发热发胀就可以了。

耳门

【穴位一找准】人体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定位此穴道时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地找寻穴道和顺利地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

【功效】聪耳,利牙关。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牙痛,颈颔痛,唇吻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figure_0281_0276
◎耳门穴。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和冷降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水气冷降为地部经水,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禾髎穴,经水则下行并循耳孔流入体内。

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临床上常有以下配伍,配丝竹空穴治牙痛;配兑端穴治上齿龋。

和髎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功效】聪耳通窍。

【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详解

和髎,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冷,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禾髎: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而得名。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禾髎名解。

临床上常配养老穴、完骨穴治耳聋。

丝竹空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开窍泻热,消肿利舌。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刺灸法】平刺0.5~1寸。宜补不宜泻,禁灸,灸则不幸,目小而盲。

穴位详解

手少阳三焦经穴,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巨窌穴,目窌穴。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从穴外汇入穴内后化雨冷降为地部水液。

丝竹空:丝竹,古指弦乐器,八音之一,此指气血的运行有如声音飘然而至。空,空虚也。丝竹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本穴为三焦经终点之穴,由于禾髎穴传至本穴的气血极为虚少,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外的寒水水气如同天空中的声音飘然而至,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