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主要穴位详解
会阴
【穴位一找准】在会阴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中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功效】醒神镇惊,通调二阴。
【主治】二便不利或失禁,痔疾,脱肛;遗精,阳痿,阴部痒;溺水窒息,昏迷,癫狂。
【针灸法】1.平日灸三壮。2.急救针13寸,孕妇慎用。
配穴治病
(1)配三阴交,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2)配鱼际,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3)配中极、肩井,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4)配肾俞,治遗精。
(5)配蠡沟,治阴痒。
(6)配人中、阴陵泉,治溺水窒息。
曲骨
【穴位一找准】曲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功效】通利小便,调经止痛。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刺灸法】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穴位详解
喜欢旅游的人可能都知道,在甘肃敦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叫月牙泉,形如弯月。月牙泉周边便是有名的鸣沙山,常年流沙走石。沙石在风的推动下大片移动,会有响声,因此称之“鸣沙”。月牙泉和流沙相距不过十来米,却常年流水不断,天旱不涸,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这眼泉水长不过百米,如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中,任凭旁边狂风肆虐,沙石侵袭,依然娴静地躺在那里,用自己清澈甘甜的泉水滋润着周围那一片绿洲。
月牙泉的水,据说有消病除灾的功效,因此又被称为药泉,水被称为圣水。在人体当中,也有这样一眼药泉,这就是曲骨。
“曲骨”的骨就是横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耻骨,曲是弯曲,指这块骨头如同一轮弯月,曲骨穴就在月中央,也就是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有人可能要说了,曲骨穴和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它是药泉?这个就要从它所治的疾病来说了。虽然曲骨穴名和水无关,但它所治的疾病却都是和水液有关的,因为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可以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说到通利小便,可能很多男性朋友会不自觉地多瞟上一眼。现在前列腺健康的男性不多,往往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人晚上经常要起来好几趟,被尿频尿急等问题折磨得有口难言。其实,这时候,只要找到我们身上的这个曲骨穴就很好办了。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个穴离膀胱很近,所以,最好排空小便再来按摩,力度可以相对大一点儿,刺激到位。
中极
【穴位一找准】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中极穴”。
【功效】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主治】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中极穴的主治疾病为: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精力不济、冷感症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穴位详解
“极”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词叫“登峰造极”,都是用来形容顶点、制高点的意思。太极的极是指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也是一个时间尽头的概念,到了那个时候便生数皆终,万物复始,一元复新,就好像四季轮回一样。
古人说“天有六极”,指的就是天地之上下四方。其中,中极就是天上的北极星。北极星位于紫薇宫中,天道循环不停,但北极星位置永不移动,人们说它“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将其视之为群星之首,顶礼膜拜。
我们人体上的中极穴也取此意,认为它是人体上下左右的中心,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是身体的腹地,就好像房屋的内室一样,轻易不得入内。中极穴在下腹部,如果我们拿一幅人体解剖图,从外形来看的话,这个地方才是真正的“人中”,人体从头到脚的中点就在这个地方。
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脐下三寸之地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乱碰。其实原因就在于这里是人体元气藏聚的地方,女子胞宫、男子精室都在这里,地位之险要,无与伦比。它的重要性堪比天上的北极星,人类一代一代的传承都和这里息息相关,可以说是繁衍后代的腹地。
所以,中极穴对于调理内在不通的疾病效果非常好,如女性月经不畅、痛经等,都可以找它。按摩的时候,用拇指顶在中极穴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50次。女性往往体质寒凉,也可以将手掌心搓热之后,用掌心在此处按揉,可以起到保温刺激的效果。
关元
【穴位一找准】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3/5处,即是此穴。
【功效】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刺激关元穴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刺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孕妇禁针,针则胎落而不出。
穴位详解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大家大概都听说过一个养生的方法叫腹式呼吸,也叫深呼吸。我们在郊外玩的时候,碰到一朵开得很鲜艳的小花,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深吸一口,这就是深呼吸。这种呼吸有什么好处呢?呼吸就是人体与天体进行气体的交换,深呼吸就是将自然界的真气吸入丹田,让丹田内贮存更多的元气。元气充足,人体当然更加强健。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古书上说:每年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艾灸关元千壮,长久坚持,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热。尤其是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更要加倍注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元气也会逐渐减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的体质在下降。这个度怎么掌握呢?根据年龄来说,人到三十岁的时候,可以三年一灸,一次灸三百壮;上了五十岁,就两年灸一次;到了六十岁,就一年灸一次。这样坚持下来,有利于健康长寿。
艾灸不方便的话,也不妨时常按摩关元穴,前提是一定要让手指热起来,不要用冷冰冰的手去刺激腹部的皮肤。尤其是女性,一定要注意下腹部的保暖。但是,由于关元和子宫等靠得很近,所以未婚未育的女性不能乱灸关元穴,因为那样很可能造成不孕症。
我们即使平时没有办法来刺激这些穴位,也一定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保持腰部的温度。腰部是人体当中最容易长肉的地方之一,这其实就是身体在自主调控,因为它有更重要的职责——保护肾。所以,对于腹部和腰这一块,我们一个不变的养生法则就是保暖。
气海
【穴位一找准】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联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精。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泻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穴位详解
气海中的“气”就是人体呼吸出入的气息,也就是元气与其他各种气,如宗气、卫气、营气等。海就是海洋,意喻广大深远、无边无际。气海,简单的理解就是气息的海洋。
大家都知道,气在中医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以身体当中有好几处纳气的地方,譬如膻中,别名就是上气海。我们这讲的气海是指下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在线,当脐中下1.5寸。两处气海一个在胸腔,一个在腹腔,循环相应,周流不息,就好像海水升腾为云,又降为雨露这样一个天地之气的循环过程。如果这个循环出现问题,身体就会感到不舒服。
气海与两肾相连,肾属水,水在身为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必须得阴阳相济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人们吃饭、呼吸、睡眠,一切动静,无不是在调停人体的水火阴阳。所以,古代的养生家认为,必须让心火下降肾脏,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江海。这样,阴水得到阳火的照射,就能够化生云气,上达心肺,滋润身体,形成水升火降,通体安泰的局面。当身体处于一种和谐循环的状态当中的时候,邪气自然不得近身,人也就不会得病。这种感觉就好像《西游记》里面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为唐僧画的那一个圆圈一样,在外面为人体支起一层保护罩。
古语说:“冬不炉,夏不扇。”强调冬天不要过分依赖炉火,那样会伤害人体闭藏的阳气;而夏天不要过度使用扇子,适当让身体出些汗,这也是不让体内阴气收敛太过的方法。一句话,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体阴阳相协,水火相济。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必须得保证它有足够的动力与水相制衡,所以艾灸气海穴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
气海和关元穴在我们的下腹部,就像一对好姐妹一样,共同保护着我们的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强调这个穴的保健养生作用。实际上,现代的实验也证实了,艾灸气海对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增加。可见,从微观和宏观来说,气海穴都是一个极其有作用的穴位。
刺激这个穴的时候,要求我们和呼吸结合起来,先排空大小便,换上宽松的衣服,放松腹部。然后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下压,同时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6秒钟之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地重复,可以很好地填精补肾,让人每天都有饱满的精力。
阴交
【穴位一找准】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取法】在脐下1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功效】调经固带,利水消肿。
【主治】腹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泄泻,奔豚,绕脐冷痛,疝气,阴汗湿痒,血崩,恶露不止,鼻出血,肠炎,睾丸神经痛,子宫内膜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位详解
阴交。阴,阴水之类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任脉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中有气海穴传来的热胀之气,有冲脉夹肾经而行的水湿之气外散传至本穴,二气交会后形成了本穴的天部湿冷水气,故名。也称“少关穴”“横户穴”“少目穴”“丹田穴”。
神阙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刺灸法】禁刺;可灸。
穴位详解
神阙穴就在我们的肚脐眼上,大家知道,这里是连接脐带的地方。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所以也称为命蒂,就是生命结蒂之处,非常重要。
神是指元神,虽然剪断了脐带,失去了和先天联系的纽带,但这里的元气并没有完全丧失。神阙穴的内部紧接大小肠。大肠是传导之官,也就是排出废物的地方;小肠是受盛之官,也就是吸收营养的地方,这样一正一反的两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化,“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神是物质转变的最高境界,是全身的主宰,在人体当中是最尊贵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想什么事情想得入迷了,这时候有人拿手在他的眼前晃动,他可能要半天才能反应过来,没有神的人就是这样,呆呆傻傻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而阙呢,则是指宫阙。古代皇帝会在宫殿的门外建起两座观望的台基,宫廷外面有什么事情,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所以岳飞诗句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个台基之间的道路就是阙。
神阙,就是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我们知道,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剂,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而且,神阙穴在肚脐眼上,是腹部的核心。所以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五更泻、慢性腹泻、产后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神阙穴,可以很好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任脉上的穴位,艾灸是最好的途径,尤其是神阙穴,更是我们中医里面做脐疗的重要部位。这个穴有一个艾灸方法叫隔盐灸,就是将一小把粗盐填在肚脐眼上,上面放上切成薄片的姜片,然后用艾柱灸,灸到最后,肚脐上填满了黄黄的盐姜水,这样对于身体的保健效果相当好。上了年纪的人如果经常感到身体冷痛,或者腹部不适的话,可以隔段时间做一次神阙穴隔盐灸,对于保持充沛的精力是非常好的。
水分
【穴位一找准】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功效】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位详解
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
下脘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位详解
在人体的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作上、中、下脘。上、中、下是依据位置的高低来分的,就好像桃园结义三兄弟的年龄似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脘”字,脘指的是胃,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太仓是什么呢?一个官名,古时候有太仓令丞,就是替皇帝管粮食的官。
中医根据脾胃的作用,也将其命为仓廪之官,也就是人体的后厨房。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
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上脘穴在这个位置,对于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现代研究也发现,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弯处。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它只对食物进行粗略的加工,就好比我们榨果汁,先要用刀将水果切成大块,再放到搅拌机当中。胃就相当于这把刀,只做一部分简单的工作,真正的消化过程是在小肠中完成的。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处。对于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上、中、下脘“三兄弟”在胃上形成一条线,相当于脾胃的卫士,对于和脾胃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的防御和治疗作用,是胃的忠实护卫队。所以,对于胃系疾病,如胃痛、胃胀、胃酸等,都可以来找这三兄弟“助阵”,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同时刺激到它们,这就是艾灸。采用隔姜灸的方式,将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币那种厚度,然后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熏烤。通过热度的传递,将生姜汁中的热性成分渗入皮肤,可以很简便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脘
【穴位一找准】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健脾和胃,通降腑气。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位详解
中脘。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上脘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功效】和胃降逆,化痰宁神。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位详解
上脘。别名上管穴,胃管穴,胃脘穴。上,上部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聚集本穴后再循任脉下行,经水如由此进入任脉的巨空腔,故名。
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足阳明、二经的冷降水液,故为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
巨阙
【穴位一找准】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功效】安神宁心,宽胸止痛。
【主治】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胀,惊悸,咳嗽,黄疸,蛔虫痛,尸厥,健忘,胃痉挛,膈肌痉挛,心绞痛,支气管炎,癔症,胸膜炎,癫痫。
【刺灸法】直刺0.5~0.6寸,向下斜刺;可灸。
穴位详解
熟悉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宝剑:干将、镆铘、巨阙、辟闾。这当中,巨阙是一把残缺不全的剑,古代汉语中“阙”通“缺”。但其精诚坚利之处,其他宝剑不能与之争锋,所以号称“天下至尊”。
巨阙传说是越王勾践的宝剑,刚铸成的时候,越王坐在露台上,看到宫中有一辆马车失控,宫中饲养的白鹿受到了惊吓。越王拔剑一指,想让侍卫上前制止。却不料,剑气已经将马车砍为两节。越王又命人取来大铁锅,他用剑一刺,便将铁锅刺出一个大缺口。这一剑毫不费力,好像切米糕一样,越王勾践大喜,赐名为巨阙。
人体上的巨阙穴所在的胸骨,外形也像一柄宝剑。巨阙穴就在骨头的顶端,胸骨剑突大凹陷的下面,里面是腹膜,上面是膈肌。这里是胸腹交关的地方,前面说过,胸腔是天,腹腔是地。所以,这里也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换的关隘。而且,这个地方地势十分险要,食管和动静脉都在这里通行,是人体的君主——心的宫城,是至尊之门,凛然不可冒犯。
就好像巨阙宝剑一样,巨阙穴的作用也是深不可测。它是心的外围,就好比仗剑立于君主旁边的卫士,清除君主旁边所有的危险,平定叛乱,保君主安宁,用通俗点儿的比喻就是御前侍卫,艺高人胆大。
巨阙穴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口腔溃疡。在临床上,口腔溃疡很多都是由于心火旺盛造成的。中医说舌为心之苗,当心火旺盛时,当然会在口腔内和舌头上有所反映。这时候巨阙自然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巨大的使命,每天在巨阙穴上按摩3~5分钟,坚持两三天就可以将这一股邪火驱逐出去,还身体安然康泰。
鸠尾
【穴位一找准】人体鸠尾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功效】安心宁神,宽胸定喘。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刺灸法】斜向下刺0.5~1寸;可灸。
穴位详解
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他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他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
任脉络穴。本穴物质为任脉天部的浮游之气聚集而成,本穴有联络任脉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任脉络穴。
膻中
【穴位一找准】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功效】理气止痛,生津增液。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穴位详解
膻中穴很好找,就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膻指的是胸部,膻中也就是胸部的中央,在胸膜当中,是心的外围,是代替心来行使职权的地方。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也就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故宫就知道,皇帝是住在最中央的,外面有一层又一层的大殿,每个地方都有皇家侍卫看守。在人体当中,充当皇家侍卫这个职责的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宗气,它充盈于心脏的外围,协助心气推动心脉搏动。如果宗气不足的话,人体其他地方的气,就会来填补。就好像皇宫告急,外面的军队会迅速前来救援一样,所以称之为气会。
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人可能会想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了讨自己心爱的妃子欢心,时不时地在烽火台上点火,召集各路诸侯前来。人体之气就像分散在四肢百脉的士兵,看似凌乱,却内有调度,人体一旦告急,它们会迅速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保护君主的安全。
前面在气海穴的介绍中提到过,膻中是上气海,和下气海是互相照应的。如果中气不足或者出现问题,那么肯定会影响到下气海,进而影响到全身。这个呢,就好比宫廷内部发生了政变,虽然一时之间或许对老百姓没影响,但要不了多久,肯定会牵连全国。
所以说,膻中穴是和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活动基础——气—密切相连的,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瘀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现,有人受了什么刺激,生气了,尤其是年纪大一点儿的女性,那叫一个惊天动地,又是捶胸顿足,又是心脏难受的,很可能把人给吓着。这时候啊,你也别以为人家动作夸张,这些人,尤其是那些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这时候往往气运行不顺畅,气滞血瘀,心脏供血不足,肯定会很难受。这时候,就可以帮她刺激膻中穴,提高心肌供血。有这些疾病的朋友,发现胸口难受的时候赶紧坐下来休息,用大拇指轻轻地按揉膻中穴,给身体一点儿外力的帮助。实际上,临床实验也发现,刺激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年纪大点儿的人,由于经年累月的堆积,血管往往有些堵塞,很难像年轻人那样顺畅自如。所以,平时作为一种保健措施,也可以经常按摩膻中,加强气的运行效率,这样对于防治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也有很好的帮助。
玉堂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
【功效】宽胸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穴位详解
玉堂。玉,金之属也,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天部之气。堂,厅堂也。该穴名意指本穴聚集的为任脉天部的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膻中穴热胀上行的热燥之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冷缩而为凉性水气,且为聚集穴内,故名。又名玉英穴。
紫宫
【穴位一找准】仰卧位。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在膻中穴上3.2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仰卧取穴。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主治】胸胁支满,胸膺疼痛,烦心咳嗽,吐血,呕吐痰涎,饮食不下。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结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穴位详解
紫,色也,由红和蓝两种颜色合成,此指穴内的天部之气既有一定的温度又有一定的水湿。宫,宫殿也,指穴内气血物质覆盖的范围较大。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玉堂穴传来的阳性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降而为天之中部的温湿水气,其水湿云气所覆盖的范围较大,故名。
华盖
【穴位一找准】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
【功效】收引水湿。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穴位详解
华,华丽也。盖,护盖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紫宫穴传来的天部水气,至本穴后,此气进一步散热吸湿而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此气如同人体的卫外护盖一般,故名。
天突
【穴位一找准】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刺灸法】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穴位详解
天突,可能很多人对这名字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像看翻译的少数民族书籍一样,那些名字用词总让人莫名其妙,似乎专为让人记不住一样。其实,只要你了解“突”的意思,这个穴位就好记了。
突在过去是灶突,也就是烟囱。过去的烟囱都是圆乎乎的,从屋顶蹿上去,孤单地立在那里,做饭的时候,炊烟袅袅,就从烟囱出来,飘散出去。
我们老祖先很善于观察,他们发现,这个烟囱和我们的食管、气管很相像,都是一个通道。烟囱是炊烟出入的地方,而我们的气管呢,也是呼吸之气出入的地方。
呼吸靠的是肺,肺在胸腔。而天突穴呢,就在胸腔最上面的喉头上,相当于肺与天气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入肺,浊气又从这里呼出。
前面讲过,呼出吸进的气都是大自然的、天地之间的气。天突穴,直白一点儿说,就是我们的胸腔开在外面的一个“烟囱”,是气机出入的通道。
我们说呼吸靠的是肺,天突穴和呼吸密切相关,治疗肺的疾病当然也离不开它。这里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据说曾经有一位女性因大怒而晕倒,家里人把她送到名医高式国那里求救。高大夫准备用针刺她的回阳九针穴,然后再灸哑门穴来治疗。碰巧有一位老人走进来,忙让他收针。然后,他让一位有力气的女性抱着患者坐下,让另一位妇女用中指按摩她的天突穴,几番用力之后,患者忽然“啊”的一声,大哭醒来。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因怒而导致气机紊乱的案例,按摩天突穴,让气顺过来,人自然就醒过来了。后来人们效仿这个方法,用天突穴来通痰、导气,效果都不错。
天突是肺开在外面的窗口,我们知道,和肺有关的一个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哮喘其实和肾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说哮喘是人体元气不足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按摩这个穴的时候,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做吞咽的动作,配合我们的呼吸,将唾液吞咽下来。中医说肾主唾,唾液下降的过程也相当于一种补肾的方法,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这样一边吞咽一边按摩,在补肾的同时,还能减轻按摩天突所带来的不畅快的感觉。哮喘患者在感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定要试一试。
除了按摩之外,热敷天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用一个小棉布袋,里面装满黄豆,然后将布袋缝紧,使用前放在微波炉转上两分钟,趁热放在天突穴里,是一种很简便的温灸方法。一边温灸,一边还可以加以手指的按摩,黄豆的滚动可以很好地刺激穴位。
廉泉
【穴位一找准】廉泉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利喉舒舌,消肿止痛。
【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留针;可灸。
穴位详解
廉泉。廉,廉洁、收廉之意。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冷缩而降。本穴物质为天突穴传来的湿热水汽,至本穴后散热冷缩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
承浆
【穴位一找准】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主治】口眼歪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穴位详解
承浆。承,承受也。浆,水与土的混合物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胃经地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以及任脉廉泉穴冷降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地部经水的承托之地,故名。别名天池、悬浆、鬼市、羕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