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神农本草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菊花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成熟周期:花期9~12月。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9~30cm。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原文】

菊花,味苦,平。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译文】

菊花,味苦,性平。主治各种风邪所致的头部眩晕胀痛,目胀肿痛,眼睛流泪;肌肤麻木不知痛痒,风湿痹痛、恶风等症。长期服用能调理血气,使身体轻捷,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又叫作节花。产于河边溪畔水草丛杂处及田野上。

【释名】

又名: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治蔷、金蕊、阴成、周盈。

李时珍说:按陆佃《埤雅》所说,菊本作蘜,从鞠。鞠,穷尽的意思。《月令》:九月菊开黄花。因花开到此时就穷尽了,故谓之蘜。节华之名,也是取其与节候相应。崔实《月令》上说,女节、女华是菊花的名称。治蔷、日精是菊根的名称。《抱朴子》说,仙方中所说的日精、更生、周盈,指的都是菊,只是根、茎、花、实的不同叫法。

figure_0029_0013
figure_0030_0014

【集解】

《名医别录》载:菊花生长在雍州川泽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都阴干备用。

吴瑞说:花大而香的,为甘菊;花小而黄的,为黄菊;花小而气味不好的,是野菊。

李时珍说:菊的品种不下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各不相同。宋朝刘蒙泉、范志能、史正志虽然都著有菊谱,也不能全都收载。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的差别;叶有大、小、厚、薄、尖、秃的不同;花有千叶单叶、有蕊无蕊、有子无子、黄白红紫、杂色深浅、大小的区别;味有甘、苦、辛的差异;此外还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一般只用单叶味甘的入药,如《菊谱》中所载的甘菊、邓州黄、邓州白之类。甘菊原产于山野,现在人们都有栽种。它的花细碎,品位不太高,花蕊像蜂巢,内有细小的子,也可将菊枝压在土中分植。菊的嫩叶和花可以炸着食用。白菊花稍大,味不很甜,也在秋季采收。菊中无子的,称为牡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