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心理学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学会识别“谎言的信号”

眼睛向右上方看,大脑正在制造想象

神经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当我们思考时,大脑中的不同区域会被激活,导致眼睛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眼睛向左上方看时,表明大脑正在回忆过去的情景或事物;眼睛向右上方看时,表明大脑正在想象一幅新的画面;眼睛向左下方看,表明大脑正在回忆某种味道或感觉;眼睛向右下方看,表明正感受到身体上的痛苦。也就是说,眼珠转动的方向会暴露我们的思想。借助这个线索,我们可以从对方眼睛运动的方向来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

具体来说,眼睛向左上方看,意味着大脑正在搜索记忆,所说的是真话;眼睛向右上方看,意味着大脑正在创建想象,所说的可能就是谎话。如果你周一早上问你的同事周末是怎样度过的,对方回答:“带儿子去游乐场了。”此时,如果他的眼睛向左上方看,说明他脑海中正在浮现昨天和儿子在游乐场玩乐的情景,并没有撒谎;而如果他的眼睛向右上方看,则说明游乐场一事可能是他临时编造出来应付你的谎言。

人们在思考时,眼睛的运动方向是由大脑内活动的区域决定的,很难人为控制,因此,观察眼睛的运动方向来判别谎言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过,为了确保判断的准确性,使用这个方法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注意事项。

事先编造好谎言的人眼睛不会转动

眼睛的转动必须和相应的思维活动相联系才有意义,如果人们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就等着你问他了,那你就不会看到他的眼睛运动有什么不同。因为即使谎言是虚构的,此时也变成了一种记忆。因此,只有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边说话一边构造谎言的时候,才能采用这种方法来判别。

眼睛解读线索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科学研究总结了大多数人的眼睛运动方式,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许多例外情况。例如,惯用左手的人眼睛转动的方向可能正好相反,往左上方看不是回忆而是编造谎言的表现。为了确保判断的准确,可以先提一些试探性的问题,找准对方眼睛转动的规律。例如,你可以先问对方“你觉得二十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关于想象的问题,仔细观察可以确定他在创建想象时眼睛转动的方向,然后就可以进行正确的判断了。

避免眼神接触,因为害怕被人看穿

大多数人在说谎时心中难免会有愧疚之感,以及担心谎言被揭穿的恐惧,愧疚和恐惧都会从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来,比如回避目光交流,或是低头不看对方,或是明显地把头偏向一侧,这些都可以说明这个人不坦诚。说谎时如果与别人对视,心里会更加紧张,然后就反映在眼睛里,因此说谎者本能地转移视线,以消除紧张感。

避免眼神接触或很少直视对方是典型的欺骗征兆。人在潜意识里觉得别人会从他的眼睛里看穿他的心思,因此,很多人会尽量避免和对方眼神接触,因为心虚所以不愿意面对你,眼神闪烁、飘忽不定,或者不停地眨眼。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片段,一个人怀疑别人在对他撒谎,于是对那个人说:“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对方却把头低下或者撇开,不敢直视对方。的确,眼睛很容易泄露谎言,持续长久和躲躲闪闪的目光接触都是对方在说谎的重要标志。

揉眼睛则是另一种避免眼神接触的方式。当一个小孩不想看到某些人或某些事情的时候,他可能会用一只或两只手来揉自己的眼睛。成人也一样,当他们看到某些不愉快的东西时,也可能会用手揉自己的眼睛。揉眼睛这个动作是大脑不想让眼睛看到欺骗、疑惑或是其他不好的东西,或者是不想让自己在说谎时与别人发生眼神接触,以免自己因心虚而露馅。一般来说,当一个男性撒谎时,他可能会用力揉自己的眼睛。如果谎撒得较大,他会转移视线,通常是将眼睛朝下;当一个女性撒谎时,他不会像男性那样用力揉自己的眼睛,相反,她仅会轻揉几下眼部下方,同时将头上仰,以免和对方发生眼神接触。

频繁眨眼也是说谎的标志之一。科学家通过暗中观察记录,发现人们在正常而放松的状态下,眼睛每分钟会眨6~8次。而这种间隔在非正常状况下被打破。所谓非正常状态就是说你的内心情绪有较大起伏,比如因为说谎而紧张,这个时候眨眼睛的频率就很可能会显著提升。撒谎的人内心无法平静,承受着担心谎言被识破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说谎者或许可以控制自己的口头表达,但却很难控制身体语言,于是眼睛因为巨大的紧张感而不停地收缩。

当一个人心理压力忽然增大时,他眨眼的频率就会增加。比如,正常条件下(职业骗子除外),当一个人撒谎时,由于害怕自己的谎言被对方揭穿,他在说完谎话后,其心理压力会骤然增大,相应地他眨眼的频率会增加,最高可达每分钟15次。所以,你在和某个人谈话时,如果你发现他总是不断地眨眼睛,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你就得留心他所说的话内容的真实性了。

此外,英国动物学家戴斯蒙德·莫里斯在观察警察审讯的过程中发现,当人们说谎或努力掩饰某种情感时,他们眨眼时眼睛闭上的时间会比说真话时更长,这是另一种避免眼神接触的方式,说谎者在无意识中通过延长眨眼时间给自己关上“一道门”,从而减轻内心因说谎而产生的愧疚感。

假表情总是慢半拍、持续时间长

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说实话也可以说谎话,而且常常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说实话又说谎话。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利用面部表情来作为掩饰和伪装其真实思想感情的“面具”。例如,因违章而受到交警训斥的司机为了避免把事情弄得更糟,往往故作笑脸,表现得服服帖帖;一对正在家中赌气的夫妻,一旦有贵客来访,便会装出没事的样子,笑脸相迎。当人们撒谎时,也会制造虚假的表情来掩盖真相,为了识别谎言,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识别虚假表情。

虚假表情包括两种:伪装的表情和克制的表情。伪装,即假装出一种与自己真情实感相反的情感。例如小学生假装肚子疼请假回家时脸上装出的表情。克制,即为了不让别人发现我们真实的情感,努力控制自己的脸部肌肉,故作镇定。善于撒谎的人往往会小心翼翼,不让他们真实的情感以这种方式偷偷显露出来。无论是伪装还是克制,虚假表情的表现方式毕竟与自然流露的表情有所不同,最重要的区别即虚假表情总是慢半拍,而且持续时间长。情绪出现的时间快慢是很难人为控制的,由于刻意制造的假情绪不是自然发生的,因此它出现的时间总是会稍微延后,持续时间也会比真实的表情要久,然后就“突然”消失了。

假表情总是慢半拍

反映内心真实感受的表情被称为“最初的反应表情”,会在情感产生的一秒钟之内立刻流露出来,之后才能进行人为的掩饰或伪装。因此,如果对方话还没说出口,或者刚开始说话时看起来就很生气,那么他可能确实被激怒了。相反,如果他说完之后才开始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撇着嘴、瞪大了眼睛,这就是刻意加上的表情,并非出于内心的真实情感,对方只是想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

假表情持续时间长

表情持续的时间长短也可反映出说谎的印迹。停顿时间长的表情通常是假的,比如10秒钟或10秒钟以上的时间,甚至停顿5秒钟的表情也可能是不真实的。除了那种极其强烈的情绪感受,比如欣喜若狂、勃然大怒、悲痛欲绝等,自然的表情都不会超过4~5秒钟。而且,即使是非常激动的情绪,其表情也不可能持续太久,而是一阵阵地短暂地出现。只有象征性表情和嘲弄式表情是长时间存在的。例如,真正的惊讶表情从形成到消失不到1秒钟,如果有人对你说的话展现出长达3秒的惊讶表情,他多半是在故意假装自己不知道这件事。

面部表情是说谎者最容易作伪的部位,这给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带来了麻烦。好消息是,面部表情中总有一部分是人为无法控制的情不自禁流露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识别对方脸上掩饰不住的真实表情来揭穿谎言。面颊肤色变化就是典型的紧张征兆。面颊的颜色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面颊肤色的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造成的,是难以人为控制或掩饰的。最明显的是变红和变白。人们最常见的面颊变红经常出现在害羞、羞愧和尴尬等情形中,脸红也是愤怒的表现,愤怒时,面颊瞬时转为通红而不是由面颊中心慢慢扩散开来。当愤怒中的人们想极力抑制自己的怒气和克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时,其面颊肤色会变得苍白,当人们处于惊骇的情绪状态下,面颊肤色也会变得苍白。可见,由面颊肤色的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对方真实的情感。类似的线索还有很多,只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定能有所收获。

突然放大的瞳孔揭示隐藏的情感

人类瞳孔的变化是不由人的主观意志控制的,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因此可以真实地反映人的情绪变化。前面已经提到,人的瞳孔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相应地放大或缩小。无论说谎者的演技多么高超,他也无法掩盖这一点。瞳孔的这种变化是人无法控制的,因此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对方的瞳孔,就能断定他是否在说谎。

当我们对眼前的事物或者谈话内容感兴趣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如果一个人的瞳孔变化和他试图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相符,就可以怀疑他所说的真实性。警察在询问嫌疑人时经常会用到这个方法。例如,警察想要知道嫌疑人和另一名疑犯是否相互认识,会把许多张照片一张一张地给嫌疑人看,其中只有一个是目标人物,嫌疑犯看到目标人物的照片时,瞳孔会突然放大然后恢复,警察如果能够观察到这个细节,基本上就可以下结论了。

关于瞳孔与谎言的关系,俄国有一个故事。

一个叫卡莫的俄国人在外国被警察抓获,沙皇政府要求引渡他。卡莫知道,一旦他回到俄国,无疑将面临死刑。于是他装成疯子,企图以此逃过惩罚。他的演技骗过了一位又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最后他被送到德国一个著名的医生那里进行鉴定。这位医生把一根烧红的金属棒放在他的手臂上,为了逃避惩罚,卡莫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没有喊叫,也没有露出任何痛苦的表情,但是他的瞳孔因为痛苦和恐惧而放大了。聪明的医生看到了这一点,完全明白了他不是丧失了知觉的疯子,而是一个正常人。

可见,演技再高超的骗子也无法控制自己瞳孔的大小变化。故事中的医生正是利用瞳孔与恐惧情绪之间的联系发现了这个俄国人的破绽。反过来,人们也可以利用瞳孔变化与兴奋情绪之间的联系来识破谎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反间谍机关抓到一个可疑的人物,此人自称是来自比利时北部的流浪汉。这位流浪汉的言谈举止十分可疑,眼神中露出一种机警、狡黠,不像普通的农民那么朴实、憨厚。法国反间谍军官吉姆斯负责审讯此人,吉姆斯怀疑他是德国间谍。

第一天,吉姆斯问这位流浪汉:“你会数数吗?”流浪汉点点头,开始用法语数数,他数得很熟练,没有露出一丝破绽,甚至在德国人最容易露馅的地方也没有出错,于是,他过了第一关。

吉姆斯设计了第二招,让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然而流浪汉似乎完全听不懂德语,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吉姆斯心想,这个间谍果然不简单。

吉姆斯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第二天,士兵将流浪汉押进审讯室,他依然是一副无辜的样子,十分冷静。吉姆斯看见他进来,假装非常认真地阅读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签字之后,故意用德语说:“好了,我知道了,你的确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你可以走了。”

流浪汉一听到这话,误以为他骗过了吉姆斯,不自觉地卸下了防备,于是抬起头深深地呼吸,瞳孔突然放大,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奋。吉姆斯从这短暂的表情中看出了端倪,看来这位流浪汉确实会讲德语,而且之前一直是在伪装。吉姆斯抓住这个细节,对流浪汉进一步审讯,终于揭穿了他的谎言。

总之,瞳孔放大必然和恐惧、兴奋等情绪有联系,即使对方的身体一动不动、一言不发,仅从瞳孔的变化也可以发现他企图掩藏的情绪,从而揭开谎言。

硬挤出来的笑容嘴巴紧闭

欺骗的表情常常出现在最不常用来掩饰情感的面具就是微笑。达尔文曾经作过相关的研究,他声称,人们通常企图掩饰消极的情感,而微笑所使用的肌肉与消极情感所使用的肌肉最无关。因而谎言往往伴随着虚假的笑容,笑容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也有极大的欺骗性,虚假的笑容有时甚至比恶语相向更有杀伤力,因为它戴着善意的面具。我们可以通过对方脸上的细节来识别虚假的笑容。

真正的笑容总是最全面的,能够让整张脸都亮起来。如果只是嘴角动了动,嘴巴紧闭,眼睛周围的轮匝肌和面颊拉长,这就是假笑,也就是所谓的皮笑肉不笑。假笑时面颊的肌肉松弛,眼睛不会眯起。狡猾的撒谎者将大颧骨部位的肌肉层层皱起来以弥补这些缺憾,这一动作会影响到轮匝肌和松弛的面颊,并能使眼睛眯起,从而使假笑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一个人发出真心的灿烂笑容时,眼角和嘴角都会浮现出细细的纹路。

要知道为什么脸部纹路成为真笑与假笑的区别之处,就要先知道人的笑容运作的科学道理。人的笑容是由两套肌肉组织控制的:以颧肌为主的肌肉组织可以控制嘴巴的动作。使嘴巴微咧,露出牙齿,面颊提升,然后再将笑容扯到眼角上;而眼轮匝肌可以通过收缩眼部周围的肌肉,使眼睛变小,眼角出现皱褶。

我们的意识可以控制以颧肌为主的肌肉组织。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可以命令这部分肌肉运作,即便我们的内心没有感觉到愉快,也能制造出嘴部的笑容。而眼部周围的眼轮匝肌的收缩却是完全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我们不能自主地控制。只有内心真正的愉悦才能激发它的运作。所以在一张不真诚的笑脸上,细纹只会出现在嘴的四周。

此外,假笑时,面孔两边的表情常常会有些许的不对称。习惯于用右手的人,假笑时左嘴角挑得更高,习惯于用左手的人,右嘴角挑得更高。而真实的笑容,两边的嘴角都会被最大限度地抬起,而且从来不会不对称。

笑容的时间长短也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假笑保持的时间特别长。真实的微笑持续的时间只能在2秒到4秒之间,其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感情的强烈程度。而假笑则不同,它就像宴会后仍不肯离去的客人一样让人感到别扭。这是因为假笑是刻意伪装的,所以人们就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收起笑容,无形中延长了笑容的时间,露出了破绽。而且,假笑常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堆出来,而真实的笑容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展现出完整的笑容。

总之,如果一个人不想暴露内心的真实感受,他可能会带上“我很快乐”的面具,你只需切记,不是发自内心真实感受的笑容,是不会在脸上完全绽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