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心理学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可不知的职场硬道理

技能不是升迁的唯一砝码

诸多技术纯熟的雇员,似乎对于公司具有很大价值,但是每天又被公司所忽视,与之相反,获得晋升机会的职员其技术未必出类拔萃,他们只是花费了大量成本及时间,令公司认为自己远比其他人更值得信赖而已。

当然,技能与才干非常重要。但是有太多的职场人自认为自身职位安全,完全是拜技能熟练且工作努力所赐。不过,一定没有人告诉你人事部门及公司主管们早已就“技能问题”研究多年,他们并未说出有效雇用的真实用意。为什么呢?这是出于安全考虑。探讨技能是一个主观过程,如果他们对员工提出“你的技能或才干不适应公司此时的需求”,他们不会因此而起诉你。这种误导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员工过于强调技能,但是技能与才干并不能完全保护你,也不是你未来职业生涯中唯一重要的因素。

即使你在公司中属于技术尖兵,但是若得不到上层信任,也会面临失业危险,你的需求同样得不到满足,你同样会走投无路。信任基于公司对于你的理解。无论公司怎样评价你,理解才是决定你的职位安全与否以及你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因素。

你感觉公司此刻会对你抱有怎样的看法呢?你的主管及高层领导会对你作出怎样的评价?如果你并未感受到自己拥有工作动力,不清楚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亦未曾得到应有待遇,那么公司对于你的看法也许远不如你想象的那般好。

若要认清公司对于自己的看法,你就必须懂得去发现其动机。这涉及你对公司的真正保护对象、奖赏及价值持有怎样的认知,在形成正确认知的同时你亦可为自己竖起一面镜子,由此随时审视自己在工作场合中的行为。

站在雇主的角度上审视自身行为:你平时的行为看上去究竟是不是一个支持公司政策、保护公司利益所应有的?你平日的言谈举止给予人的感觉究竟是对公司具有强烈归属感并充满激情,还是只关心自己工资条上的数字?在他人眼中,你的行为与真实意图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差距?外界对于你的看法决定了你的职位安全系数。

假如你正在为一家视“保护”为己任的公司效力,在一次职业课程中,你遭遇到上司的骚扰,你声称要公开此事。当然,从法律上讲你完全有权利这么做,与此同时你却触犯了公司的秘密规则,为自己醒目地贴上了“公司的叛徒”的标签。

对于公司而言,它完全可以利用合法手段处理这种情况,甚至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使你仍然居于原职,但是你将永远得不到信任。在绝大多数公司,出现这种情况将意味着你的这份工作就此结束。而这件事之后,大部分公司必然会尽快将你清除。他们绝不会因为维护一个将自身利益看得比保护公司利益还要重要的雇员,而将公司置于危险境地。

然而,如果你选择私下处理此事,未使公司处于窘迫境地,亦不致令公司为之付出昂贵代价或耗费大量时间,那么你仍然可以继续安心地在这里工作。

公司的这类行为令许多人为之异常恼火,看上去也非常不公平。但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也不会发表公开声明使公司陷入困境之中,除非该问题确实非常严重,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决。同样,如果你身为既得利益者,也会采取这种做法。为什么呢?因为一旦通过烦琐的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其产生的负面作用要远远超过私下解决带来的不适感。即便绕过正式法律程序,公开解决依然需要耗费大量金钱,还会耗损高层领导的时间成本。所以你必须使自己持有这样一种认知:要关心自己公司及其收益人的利益,而不是只关注个人利益及感受,这两者之间存在重大区别。

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司之上,就等于为自己贴上“自私者”的标签。公司不会再信任你,亦不会继续在你身上进行投资。倘若你已经陷入类似状况中,客观地询问一下自己,如果你是雇主又该怎样处理类似问题,如此一来你便会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如何去应对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你将自身决策与公司利益联系愈深,公司对于你的印象就会越好,你在公司的位置便会越有保障。那么,你要如何才能看出自己这样做的效果呢?事实上,那些能够站在公司角度看问题的雇员已经得到了认可——赞赏及升迁,即使他们的技能并不是最好的。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学习工作技能。公司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他们所要寻找的是能够全心全意维护公司利益的人,而其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外在举动——日常行为。

聪明过头并非明智之举

职员往往认为,正是出于自己的聪明才智公司才对其加以雇用的,因此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毫不吝啬地大提建议、畅言自身想法,但在公司看来,这些提议除了对现实工作不满外,毫无其他意义。

难道公司不希望得到聪明的员工,借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是的,准确地说,这样的公司至今为止尚未诞生。

张阳明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他的工作生涯,他急于向老板展示自己对此行业以及所负责项目的了解。他是因为对此行业具有丰富经验才受到公司聘用的,并且这一领域对于公司而言尚很陌生。公司上司看上去对张阳明十分满意,在其入职的第一天便向他咨询问题,随即又告诉他,倘若有任何的建议,不要犹豫,尽可大胆提出。由于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张阳明严重误解了上司的意思。

他发现该部门在组织方式、任务分配,以及项目执行上均存在诸多问题,自认为公司必然希望他能够将此提出。为了引起公司注意,他开始频繁地公开提出自身建议,急于获得老板的好感。不幸的是,他所面对的是一位极力使一切按部就班的上司,他当然不会对张阳明的建议产生兴趣。

张阳明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上司不再重用他。令他更为诧异的是,上司非但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反而将他调往另一部门。张阳明并不喜欢新的部门,在那里,他一点技术基础都没有。处于陌生领域,张阳明感到毫无希望可言,而他的工作表现也极为糟糕。一年之中一切完全变了模样,他初来时所期待的荣耀与机遇并未如期而至。

职员有时会在会议上纠正老板的错误;为使事情发展更好而贡献另类策略,指明如何改进流程,等等。

这些行为非常不理智,因为公司并不希望你只是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除非你能够对老板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员工总是希望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观点,最大化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为公司面临的问题提供各类解决方法。

在你准备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不要将注意力从上司身上移开,不要认为自己会比上司更高一筹。即便你确实能够做得更好,也要通过合适的方式表现。倘若自己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该换一种形式。公司只会鼓励那些利用自身聪明才智支持上司的员工。

表现自身聪明才智的合适方法:

只有在被问到时才提出建议,永远不要自告奋勇。

应记得对于上司此前的努力给予充分尊重与欣赏。就处事方法而言,每个人都会具有不同见解。因此公司必须安排一个人负责最后决策,他就是你的老板。所以他们一旦开始工作,你便必须尊重并支持其一切行动。除非老板向你征求建议,或者要求你帮助他们开展抑或改进其工作。

如果你准备提出某事的整改建议,确定上司能够给予你足够信赖。你所提出的任何建议均应自“有利于团队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而并非是个人荣耀。你的上司清楚下一阶段该怎样去做,该怎样去补偿你——一个更好的职位在等待你呢。

表现自身聪明才智并不是为了使自己“冒尖”或者引人瞩目,而是为了赢得老板永远的支持。

一旦你成功证明自己值得信赖,并且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便会恳请你提出建议。这时你的上司将会为倾听你的良策作好一切准备,并全力对其加以支持。

认清升职加薪的充分条件

努力工作是升职的必要条件,但请记住这不是第一条件。如果你不懂得适当地表现自己,那就是在堵死自己的成功之路。

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基础,但不是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人们应该学会经营自己,这是成功的推进器。有时候,表现自己更关键,特别是当你顺利完成一件工作后,让老板知道你的贡献更重要。

越是大的公司,竞争越激烈,出人头地越难。现实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人在一个公司一干就是几年,为公司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但得不到老板的重用。在现实社会中,光是埋头做事是不够的,想要有一番作为,既要能埋头苦干,又要懂推销自己。

有人将各种影响事业成功的因素作了如下的划分:工作表现只占10%,给人的印象占30%,而在单位里曝光机会的多少则占60%。你工作做得好不一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晋升加薪的关键在于老板知道你的存在和你工作的内容,以及你在单位里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多大。所以,在适当的时机,找到表现自己的方式,巧妙地让老板看到你的努力,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及早得到老板的赏识。

有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总有一天老板会发现自己的努力的。这些人犯了主观认识的错误。老板每天有很多工作要做,很有可能忽视你的努力。如果你不懂得适当地表现自己,那就是在堵死自己的成功之路。

在外贸公司工作的郭嘉嘉最近一段时间比较郁闷。几个月前,公司进行人事调动,那些和自己能力、业绩不相上下的同事都被提升了,调到更有发展前景的职位上工作,甚至刚进来的一个新员工也被调到了比较好的岗位,但她仍是一没升职二没加薪。

其实,郭嘉嘉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人,但她的性格有点内向、敏感,还有一点不自信,在平时的工作中只顾着埋头苦干,很少与上司去沟通、交流。有些同事好心提醒她要多在老板面前表现表现自己,使领导对她有所重视,但她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这样有意地与领导接近不是很好,认为只要自己将领导安排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了,总有一天老板会看到的。

敬业、勤奋的员工是为任何一个老板所欣赏的,努力工作是升职的必要条件,但请记住这不是充要条件。有的时候要想尽方法让老板知道你的努力。谁不想在事业上有更多的收获?所以想得到老板的器重,升职加薪,就不要仅仅闷头做事,还要适当地表现自己。

吃苦耐劳,努力工作是你的优势。我们也不能否认,很多人获得成功是努力打拼出来的,但是努力工作不等于埋头苦干。努力工作是你成功的基础,适当地表现自己可以增加你在老板心中的价值和地位。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有能力的员工,得到老板的赏识,不仅可以使自己的事业上一层台阶,也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职场上你做了很多,当然有权利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人在职场切不可只做一个沉默的智者,一副让人猜不透、不屑与人交流的样子,更不能做一个只会闷头做事不会为自己“叫好”的傻子。当然,这种表达要尽量委婉,不要因为急于表现自己而伤害到同事。

懂得适当地表现自己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职场如战场,你要想找到理想的职业前途,要想打造一份理想的职业生涯,享受取得成功的喜悦,必须学会经营、推销自己。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需要精心的准备。

不要被动等待伯乐,职场只能靠自己

现代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机遇转眼即逝,若是日日苦等“伯乐”来发现,大好时机很快就灰飞烟灭。每一个人只有大胆地做自己的伯乐,才不会被埋没。

在职场生活中,凡是顺境时教导新人、欣赏其长处,或者逆境时无条件表示支持的人都可以作为“伯乐”。在职场中,伯乐通常指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比如招聘经理、上司。能够帮你指点迷津的人从某种层面讲也是伯乐,同事,客户,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也许都能做到这一点,助你一臂之力。

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对职场缺乏了解,对工作也不熟悉,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棘手的任务,如果有个伯乐在旁边指导,“修行”将远比依赖自身尝试、磕碰的效率来得更高,而且会获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千多年前韩愈就精辟地论述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人们知道了伯乐对人才的重要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众多“千里马”都渴望“伯乐”把自己挖掘出来纵横天下,在“人治”的封建社会,伯乐对于“千里马”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残酷现实让众多的千里马只有“骈死于槽枥间”,一生碌碌无为,无所作为,实在是可悲可叹!

今天这个开放、民主的社会,“伯乐”可以让“千里马”少吃苦走捷径不容置疑,但是“伯乐”也已经不是“千里马”能否“出道”的决定性因素了。所以。假如你是“千里马”的话,要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要把握好机会,做自己的伯乐。

某人上班上到无聊,便想到人生的虚无,从此痛不欲生。一天,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劳作终于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这个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这个人从前挖的坟坑问他那是什么,这个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点石成金的职场,上帝是没有的。如果一定要寻找,它其实就是你自己。我们只有做自己的伯乐,不断发展自身潜能,从灵魂深处“钻探”出生命底蕴中的清泉,唤醒潜意识中的大智慧,使之焕发出超常的生命原动力,职场命运才会服从于你。

在职场中,别人是一面镜,你便是镜中的风景;别人是一堵墙,你便是墙外的世界。没有理由欺骗自己,没有理由否定自己,自己是一棵松,就该具有松的高大;自己是一座山,就该具有山的威严。做自己的伯乐,即使自己是一道残景,也应努力让阳光撒落。

做自己的伯乐,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一颗闲适的心,从容应对人生的跌宕起伏。做自己的伯乐,不断钻探出自己的潜能,我们终会拥有化蛹成蝶、迎向朝阳的那一天。

意识不到危险是最大的危险

职场中没有永远的红人,也不可能永远以逸待劳。职场中的危机感是职场人进取心的源泉,也是职场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失去了危机感的员工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在谈论职场危机感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的实验。

19世纪末,有人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经过分析,科学家们认为,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

后来,这个实验的结论被人们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不像青蛙那样在安逸中死去,就必须要保持危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危机是个人成长的信号。如果安于现状,看不到自己所面临的竞争和危机,那么你必定会被未来社会所淘汰。一个人应当让自己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学会和自己比赛,每天都要淘汰掉那个已经落后的自己。如果你不主动去淘汰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你必将被别人超越和淘汰。

很久以前,恐龙和蜥蜴共同生活在古老的地球上。

一天,蜥蜴对恐龙说,天上有颗星星越来越大,很有可能要撞到我们。恐龙却不以为然,对蜥蜴说:“该来的终究会来,难道你认为凭咱们的力量可以把这颗星星推开吗?”

几年后,那颗越来越大的行星终于撞到地球上,引起了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恐龙们四处奔逃,但最终很快在灾难中死去。而那些蜥蜴则钻进了自己早已挖掘好的洞穴里,躲过了灾难。蜥蜴的聪明之处,在于知道虽然自己没有力量阻止灾难的发生,却有力量去挖洞来给自己准备一个避难所。

这虽然只是一个寓言故事,却给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带来了很好的警示和启迪,故事中的灾难在我们身边也会发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职场中,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脑袋决定钱袋,不换脑袋就换人”。如果不提前为自己的未来作好各种准备,不努力学习新知识,那么,正如故事中的恐龙一样,被淘汰的命运很快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如果你不主动淘汰自己,最后结果就只能是被别人所淘汰,哪怕你已经是公司高管,也不会例外。

新年上班第一天,某公司的销售副总汤姆斯就收到一封公司的辞退信。

尊敬的汤姆斯先生:

非常遗憾地通知您,经过董事会的讨论,本公司已经决定与您解除雇佣关系。请速到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办理相关手续。

董事会

汤姆斯感到非常困惑,自从他担任销售副总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虽然几年来销售业绩不太理想,但基本上都能保持递增状态,为什么突然就被炒鱿鱼呢?于是,疑惑的汤姆斯敲开了总经理办公室的门。

面对他的疑问,总经理告诉他,公司辞退他的原因并非因为去年业绩不理想,而是担心今年的业绩会更糟。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威廉的评估表明,汤姆斯的工作态度和管理能力都没有问题,但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和进取心,不能及时掌握领域新动态,所以董事会一致认为他无法应付今年激烈的竞争状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职场,不是自己淘汰自己,就是被别人淘汰。一个主动超越自我、淘汰自我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人,正是这种危机感成为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相反,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一定是很少有危机感的人,这样的人只会故步自封,一生也很难有很大的作为。我们只能主动出击,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让自己逐渐强大,否则将会失掉竞争和生存的能力,留给自己的只有满腹的遗憾。

价值是一个变数,也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打折”,今天,你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缺乏危机意识,故步自封,满足于现状,明天,你的价值就会贬值,面临生存危机。

东明是某公司的一名员工,他刚到公司的时候非常努力,加上聪明能干,年轻好学,很快就成了老板面前的“红人”。老板非常赏识他,进入公司不到两年,东明就被提拔为销售总监,工资一下子涨了两倍,还有了自己的公司配车。

刚做上总监那阵子,东明还是像以前那样努力勤勉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并且经常抽出时间学习,参加培训,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不足。但是时间长了,经常会有朋友对他说:“你犯什么傻啊?你现在已经是总监了,还那么拼命干吗?要学会及时行乐才对啊,再说老板并不会检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这样的话,一次两次听到,东明还含笑不语。但是在多次听到别人“犯傻”的话后,东明也开始盘算起来,慢慢地,他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不但学会了投机取巧,还学会了察言观色和想方设法迎合老板。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要过问,他就会将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不会过问,他就不会做好它,甚至根本就不做。东明不再把主要的心思放在工作上,也放弃了很多的学习计划,他已经逐渐不再是以前勤奋努力的那个东明了。

终于,在公司的一次中高层领导会议中,老板发现东明隐瞒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在年底的业务能力考核上,他也有几项考评成绩也大不如前。失望之余,老板忍痛把东明解聘了。东明也为自己的堕落悔恨不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味沉湎于过去的成绩,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很可能像东明那样从云端跌落。一个个本来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就因为丧失了危机感,而失去了事业发展的大好机会,真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必须跨过年龄的“障碍”

公司信赖那些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员工,他们希望自己的员工思想超前、具备时代意识。如果员工看起来已然“落伍”,他们则会担心公司也会随之落伍。

公司不会直接提出你的年龄问题,但是一旦涉及晋升或退休,年龄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年龄考量并不是针对你的实际年龄产生的,而是受处理某事时你表现出的心态老迈与否所影响。

事实是,年龄问题不会影响你的事业,除非你出现了什么过错,令公司将你的错误与年龄联系起来。此时你需要了解的是雇主究竟害怕什么,以及对此该如何加以应付。

对于年轻员工来说,公司非常重视年轻雇员的热情、激情、新颖活跃的思维、旺盛的精力以及相对较低的支付成本。但是他们同样惧怕诸多问题,希望你能够避免以下这些状况出现在自己身上。

避免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

公司的主要决策者必然要年长于你,并且对于你们这一代人所追求的时尚不会表现出令人愉悦的宽容。为了博取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你的表现必须令他们感到满意、舒适,而不是我行我素。这就意味着你需要避免穿着过于新潮的衣裤,避免俚语以及蓄留彰显年轻的长发(无论男或女),避免文身与佩戴过多饰品,避免在办公桌上摆设孩子气十足的饰品。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无论为之付出多少时间及精力,你都要与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保持一致。

对于工作要极度认真负责

公司往往认为年轻雇员轻浮、易于分心、不负责任。因此,作为一名年轻职员,你必须极尽所能地表现出一副专心负责的态度。那么该如何去表现呢?提前15分钟来到公司,推迟15分钟离开公司,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要准时、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最后一定要记住,圆满的人物应该以公司满意的方式完成,而不是依照自己的标准。

应该认识到热心的建议也可能被视为威胁

年轻职员总是带着豪迈的激情及伟大梦想登场,准备征服整个世界,至少也要重组公司。公司非常喜欢这份热情,但是同时也会被其他因素所吓倒。你不能在自己尚未具备改革权力的情况下,便疾风骤雨般地改变自己认为需要更改的东西。你应该通过尊重公司高层决策、学习商业流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借以赢得必备的权力。倘若没有经过上述准备,你的激情只会被视为威胁。

作为一名年轻员工,潜在的层级制度会令你处于不利位置,但是对此你也只能顺其自然。年轻职员即使已经具备相应能力,并曾作出过一定贡献,亦可能无法成为主管。幼稚的行为及外表往往会成为年轻职员进入高层的障碍。

对于老员工来说,公司十分看重老员工的经验、知识、专业精神、协调性及稳健的性格,但同时也会担心老员工过多,公司会因此失去机动性,思想停滞不前,并会为老员工的健康问题感到顾虑重重。

注意保持一个健康的形象

担心健康问题是公司针对老员工产生年龄焦虑的首要原因。你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一问题影响自己的工作状况呢?非必要情况绝对不要请病假,在工作场合中不要谈论自身健康问题。听起来也许会令人感到有些震惊,如果有可能,年纪大的员工尽量将自己的病假次数控制在公司限定范围的一半以内。当然,这会使老员工感到非常郁闷,但是千万要牢记一点,无论法律怎样规定,保持一个积极的形象对于保住自己的工作,可谓至关重要。

不要被时代抛弃

一定要确保自己走在技术及商业潮流的前端,尽量避免发表过时言论,诸如“在我那个时代”“我就是不善使用电脑”或“我已经追赶不上当今潮流了”,等等。公司信赖那些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员工,他们希望自己的员工具备现代意识、思想超前。如果员工看起来已然“落伍”,他们则会担心公司也会随之落伍。

塑造一个良好形象

公司认为员工的外表是其思维的外化方式,穿着过时衣装会被人看作是思想过时。不要佩戴一副20世纪70年代的眼镜或是身穿十年之前的服装,无论你在工作上的表现如何优秀,过时的外在装扮都会令人感觉你非常落伍,因而你便会被当作阻挡公司前进的绊脚石。倘若你不清楚老板对于自己此时的形象持有怎样的看法,那么可以请一位设计师帮助自己评估一下衣着装扮,或是请他帮助你塑造一个全新形象。而在工作技能方面,每间隔五至六年需进行一次创新。

成就只代表昨天

如果人们让昨天的成就如铁一般死死裹住自己,便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把过去的事情都清空、归零,我们就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把过去“归零”,我们才能像天空中的鸟那样轻盈地飞翔。

一位媒体工作者,因原单位不景气跳到另一家媒体,却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由于两家媒体的性质和方向截然不同,她以为根本不可能有啥交集,就随口抱怨新公司福利待遇平平,还炫耀似的说:“以前我们单位经常组织大家出去玩,同事关系亲如一家。”

没想到,她以前的媒体做了一个选题,恰巧和他们正在策划的选题思路一模一样。这下好了,从老板到同事都认为是她告密的,觉得她是以前公司派来“卧底”的。现在,她已沦为公司边缘人,不得不准备下一次跳槽了。

在职场中,常有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炫耀以前的往事,拿现在的公司和以前的公司相比。他也许并不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无论是让同事还是公司领导听到,这无疑都是一个愚蠢的行为,是不讨好的。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到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益处。

现代公司犹如店铺,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与你同事的人有可能在这里做了五年以上,更有可能三年内换过五家公司。对于你身边的同事,你真的了解他们吗?

和同事朝夕相处,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你会聊起别人的陈年往事,或者自己的光辉历程。下面的谈话内容,是值得细细推敲琢磨的。

“我以前的公司人才济济,海归啊、MBA啊,遍地都是,我们团队的人都特别牛,为了搞定一个大项目,大家两天两夜没合眼……”这是自夸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做过?他家的待遇如何?你为什么决定转行呢?”这是八卦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我以前的东家福利特别好,逢年过节什么都发,哪像现在啊,就算我离开了,以前同事聚会还经常叫上我,大家感情还是很好。唉,真怀念那种温馨的人际氛围。”这是多情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我以前的那家公司,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对员工是赤裸裸的剥削,没有半点人性。”这是无脑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自夸也好,八卦也好,讲话是你的权利,但最好考虑后果。自夸多了,会让人感到厌烦——既然你以前公司那么牛,你干吗还要跳到这里来;八卦多了,别人会对你加强戒心,谁愿意跟一个大嘴巴什么都说呢;追忆往事多了,别人会觉得你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满现状牢骚不断;抨击前东家力度大了,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认为你不易交往和相处。

其实,很多人都在跳槽,但一个行业的交际范围往往就那么大,晃来晃去碰到的可能都是熟脸。就算你换了新公司,也会莫名其妙地和前尘往事攀上关系。所以,说话一定要留口德,给自己留够回旋的余地。

以往的日子包含了多少个昨天,昨天又有多少失败和成功的事情发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是人们应该记住,无论在逝去的昨天,你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你都不必为匆匆而过的昨天牵肠挂肚。

也许有的人会因为昨天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但昨天是喜,明天也许是悲;昨天是甜,明天也许是苦,但昨天不代表今天,更不代表明天。人们应该学会把昨天的辉煌放到一旁,把经历过的成功抛到身后,不要陶醉在昨天而失去向前看的冲动。

如果人们让昨天的成就如铁一般死死裹住自己,便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让昨天的成就如美酒一般灌醉自己而不能精神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一个人只关注昨天的成败是相当愚蠢、相当糊涂的做法,这种被动工作的心态必然挡住了你的去路,遮住了你的天空,扼杀了你的自由与愿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上有所作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人的成长呈现了一种阶段性的特点,在任何一阶段,人们都要有合适的定位,都要从零开始,充分地认识自己,这样才会有更高的价值。

当你通过自身努力,充分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自我价值才会得以实现。但是,你不能因此轻视别人,而是应该寻找自己在这个阶段还存在怎样的不足,把这些经验带到下一个阶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