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信念在挫折中闪光
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坚信这一点,你就能创造奇迹。
“别人提到一件新奇的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反应——应不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人在生活中打磨得太久,思维变得僵化,目光变得浑浊,只会亦步亦趋,平庸一世。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叫作大黄蜂。曾经有许多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行为学家联合起来研究这种生物。
根据生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然是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的;而大黄蜂这种生物,却正好跟这个理论相反。大黄蜂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是出奇的短小。依照生物学的理论来说,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而物理学家的论调则是,大黄蜂的身体与翅膀比例的这种设计,从空气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同样是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简单地说,大黄蜂这种生物,根本是不可能飞得起来的。
可是,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甚至于它飞行的速度,并不比其他能飞的动物来得差。这种现象,仿佛是大自然正在和科学家们开一个很大的玩笑。最后,社会行为学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是黄蜂根本不懂“生物学”与“空气动力学”。每一只大黄蜂在它成熟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必定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
如果你的思维凝滞了,不妨去看看大自然,人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深邃和世界的神奇,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始终坚信这样的信念,你就能创造奇迹!
信念就是成功的天机
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在你疲倦时,抚慰你的心灵,直到你获得成功。
俄国的列宾曾经说过:“没有原则的人是无用的人,没有信念的人是空虚的废物。”一个人不怕能力不够,就怕失去了前进的信念。拥有信念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可战胜的人。
在山东省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年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声名远扬。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的,父老乡亲都说,姜村就是那个出大学生的村子。久而久之,人们不叫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一年级都只有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在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朴实的乡亲认为,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吗?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的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所谓的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20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50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于是,有了下面的情形: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音乐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料。
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特点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他们宅基地,测他们的命运。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
后来,老教师上了年纪,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强烈的自信心和由此产生的崇高信念,能产生使人奋进的巨大能量。你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往往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成功总是与自信同路。
人可以缺少一点能力,但不能没有信念。如果你现在还在迷迷糊糊地过日子,混一天是一天,那你就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前途了。
绝不放弃万分之一的成功机会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你也不要放弃它。很多人都是借此而脱离困境的,你为什么要放弃上天的恩赐呢?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上帝高深莫测,但他并无恶意。”所以,任何一件好事、坏事发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好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也是会发生的。
从这个推论中,我们可以得知,成功有时来自很小的机会,当这种机会来临的时候,关键是你是否能够发觉并抓住它。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这是著名企业家甘布士的经验之谈。
有一次,甘布士要搭火车去外地,但事先没有买好车票。这时刚好是圣诞前夕,到外地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买到。
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到车站询问,答复是全部车票已经卖完,不过如果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车站还特别强调一句: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赶到车站,可是等了好久,一直没有人退票,甘布士仍然耐心等待。就在火车还有5分钟就要开时,一个女人匆忙来退票,因为她家里有急事,旅行只得改期。于是甘布士如愿以偿,搭上了火车。
到了目的地,甘布士给夫人打了一个长途电话:“我抓住了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甘布士在生活中正是靠着不放弃万分之一机会的执着,终于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从一家制造厂的小技师,成为拥有5家百货商店的老板,然后又成为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甘布士的成功经历,的确让人获益匪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处处都有可能被错过的良机。因此我们要像甘布士那样,不怕吃亏,善于把握机会,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也不能放弃,并且努力去奋斗,就一定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
无论如何,都要相信你自己,人不可能永远困顿,只要努力奋斗,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人生总会有高低起伏,不会有永远处于低谷的人生,也不会有永远兴盛的家世,处于困顿中的人一样要抱持这样一种信念,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
张海迪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小的时候,她很聪明、活泼。可五岁那年,她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了。为了治好病,她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手术。但最终也没治好她的病。医生们都认为,像张海迪这么小的高位截瘫患者,一般很难活到成年。
面对死神的威胁,小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很难长久,可是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不想成为一名只能依赖家人的废人,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为了不虚度光阴,她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刻苦自学上。
在日记中,她把自己比作天空中的一颗流星。她这样写道:“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我像一颗流星,我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到乡下插队落户。她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便萌生了学习医术的想法。她用平时省下来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努力研读。为了能够识别内脏,她拿一些小动物来做解剖,为了了解人的针灸穴位,她就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她用红笔、蓝笔在身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点,在自己的身上练习扎针。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无数次的困难,终于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了。
十几年里,张海迪医好了一万多名群众。搬到县城后,由于身体残疾,她没有工作可做。但她并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闲人。她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自己也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勤奋写作,张海迪已经成为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一经出版问世,就立刻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有着坚定的人生信念,只要自己认准了的目标,无论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努力地跨越过去。
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给翻译一下文字说明,可张海迪并不懂英文,看着这位老同志满脸失望地离去,她心里很是不安。从那天开始,她决心学习英文。在学习英文期间,她的墙上、桌上、灯罩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有英语单词,她还给自己定下了任务,每天晚上必须记住10个单词,否则就不睡觉。家里无论来了什么样的客人,只要会一点英语的,都成了她学习英语的老师。
几年以后,她不仅可以熟练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而且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将这部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那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是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这时,你必须保持清醒,坚定地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秉持这样的信念,上天就不会辜负你。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的,即使现在你失业了,也不要自暴自弃,心中永远怀着成功的信念,终有一天你会获得成功。
用信念支撑行动
任何时候,你都不要放弃信念,因为信念能够支撑你的行动,助你战胜任何困难。
我们常把信念看成是一些信条,以为它只能在口中说说而已。但是从最基本的观点来看,信念是一种指导原则和信仰,让我们明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信念是人人可以支取,且取之不尽的;信念像一张早已安置好的滤网,过滤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信念也像脑子的指挥中枢,指挥我们的脑子,照着我们所相信的,去看事情的变化。
斯图尔特·米尔曾说过:“一个有信念的人,所发出来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人。”这也就是为何信念能开启卓越之门的缘故。
若能好好控制信念,它就能发挥极大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
可以说,信念是一切奇迹的萌发点。
在诺曼·卡曾斯所写的《病理的解剖》一书中,说了一则关于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卡萨尔斯的故事。这是一则关于信念和更新的故事,你我都会从中得到启示。
他们会面的日子,恰在卡萨尔斯90大寿前不久。卡曾斯说,他实在不忍看那老人所过的日子。他是那么衰老,加上严重的关节炎,不得不让人协助穿衣服。他呼吸很费劲,看得出患有肺气肿;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头不时地往前颠;双手有些肿胀,十根手指像鹰爪般地勾曲着。从外表看来,他实在是老态龙钟。
就在吃早餐前,他走近钢琴,那是他最擅长的几种乐器之一。他很吃力地坐上钢琴凳,颤抖地把那钩曲肿胀的手指放到琴键上。
霎时,神奇的事发生了。卡萨尔斯突然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显出飞扬的神采,而身体也开始活动并弹奏起来,仿佛是一位神采飞扬的钢琴家。卡曾斯描述说:“他的手指缓缓地舒展移向琴键,好像迎向阳光的树枝嫩芽,他的背脊直挺挺着,呼吸也似乎顺畅起来。”弹奏钢琴的念头完完全全地改变了他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当他弹奏巴赫的《钢琴平均律》一曲时,是那么纯熟灵巧,丝丝入扣。随之他奏起勃拉姆斯的协奏曲,手指在琴键上像游鱼一样轻快地滑着。“他整个身子像被音乐融解,”卡曾斯写道,“不再僵直和佝偻,代之的是柔软和优雅,不再为关节炎所苦。”在他演奏完毕,离座而起时,跟他当初就座弹奏时全然不同。他站得更挺,看起来更高,走起路来双脚也不再拖着地。他飞快地走向餐桌,大口地吃着饭,然后走出家门,漫步在海滩的清风中。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一个有着坚强信念的人,即使衰老和病魔也不能打败他。用信念支撑你的行动,就能健步向前,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
充满希望就能挖出生命的宝藏
时常把希望放在心头,在困难的环境,也不放弃希望,你就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绝不屈服。”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不顺的情况,折磨人的逆境在所难免。记住,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即使再困难的境况,也要坚持,用希望拥抱心灵,最终你会迎来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这是发生在非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6名矿工在很深的井下采煤。突然,矿井坍塌,出口被堵住,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所处的状况。凭借经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氧气,如果应对得当,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个多小时,最多3个半小时。
外面的人一定已经知道他们被困了,但发生这么严重的坍塌就意味着必须重新打眼钻井才能找到他们。在空气用完之前他们能获救吗?这些有经验的矿工决定尽一切努力节省氧气。他们说好了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关掉随身携带的照明灯,全部平躺在地上。
在大家都默不作声、四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很难估算时间,而且他们当中只有一人有手表。
所有的人都向这个人提问题:过了多长时间了?还有多长时间?现在几点了?
时间被拉长了,在他们看来,2分钟的时间就像1个小时一样,每听到一次回答,他们就感到更加绝望。
他们当中的负责人发现,如果再这样焦虑下去,他们的呼吸会更加急促,这样会要了他们的命。所以他要求由戴表的人来掌握时间,每半小时通报一次,其他人一律不许再提问。
大家遵守了命令。当第一个半小时过去的时候,这人就说:“过了半小时了。”大家都喃喃低语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愁云惨雾。
戴表的人发现,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通知大家最后期限的临近也越来越艰难。于是他擅自决定不让大家死得那么痛苦,他在告诉大家第二个半小时到来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45分钟。
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什么问题,因为大家都相信他。在第一次说谎成功之后,第三次通报时间就延长到了1个小时以后。他说:“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另外5人各自都在心里计算着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表针继续走着,每过一小时大家都收到一次时间通报。外面的人加快了营救工作,他们知道被困矿工所处的位置,但是,很难在4个小时之内救出他们。
4个半小时到了,救援人员终于挖通了,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找到6名矿工的尸体。但他们发现其中5人还活着,只有一个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个戴表的人。
如果我们相信自己会更进一步,那么,成功的机会就会大一些。当希望站出来时,没有什么能与它抗衡。希望的力量可以让生命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