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爱读的世界科学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开普勒和行星运动

开普勒以“天空的立法者”闻名于世,他怎能为天空立法呢?原来是他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figure_0058_0058
17世纪的天体观测仪,用来测量星体以及行星的高度。

命运似乎要捉弄一下这位“立法者”,使他一生贫病交加。而开普勒却对命运之神的嘲弄不屑一顾,死心塌地地认定了天文学,尽管大学期间他读的是文科。

开普勒开始热心于哥白尼的学说,但并不迷信权威,而是长期坚持天文观察、记录、思考,并仔细演算观测所得数据。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行星的运动好像并不是规则的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结论是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得出的,他决心弄个究竟。

figure_0058_0059
金星地貌

开普勒是公认的数学天才。在解决行星轨道问题时,他首先想到是数学。而在这方面,古希腊人早就有过关于天体轨道正多面体的猜想。开普勒循着这个思路发现,在包容土星轨道的天球中内接正六面体,木星的轨道恰好外切于这个六面体。其他的行星如土星、火星的轨道都具有类似的特点,只是内接的多面体形状不同罢了。他将这一思路充分展开,又进一步加工整理后写成《神秘的宇宙》一书。这本书虽然仅是对天文学的初探,略显幼稚,却展现了作者天文学方面的天赋和潜力。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看到了这一点,主动邀请这个年轻人做自己的助手。

《宇宙和谐论》

《宇宙和谐论》是开普勒晚期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为五卷,255页。该书的第一卷讲了多边形的几何学,他曾用多边形诠释行星轨道,不过在此仅仅从其结构的角度进行了剖析。第二、三卷,研究对象从多边形过渡到了多面体,着重分析了多面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与相应多边形面积的关系问题。第四卷,则带有明显的占星术色彩。在这一卷中他写到,黄道是人类灵魂的投影。每当黄道上出现圣物……人类的灵魂就会产生一些兴奋点,每个人出生时行星的位置排列特点都将影响其一生。第五卷他才又回到唯物的天文科学中,这一卷中集中讨论了行星运行过程中距离、速度、偏心率等问题。著名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也在这一卷给出。

自从来到了第谷主持的布拉格天文台之后,师徒二人相得益彰,共同开展了许多研究项目。可不久第谷便辞世了。所幸的是,第谷临终向鲁道夫二世推荐了开普勒,使他得以继续在天文台工作。开普勒在第谷奠定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行星的轨道。他渐渐发现,要测定行星的轨道只靠太阳和行星本身的位置是不够的,有必要找到第三个点作为参考点。他选定的这个点是火星,而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8年。开普勒根据对太阳与火星的位置变幻规律,运用三角定点原理把地球的轨道勾勒了出来。接着他又借助关于地球的资料,描绘了其他行星包括火星的运行状况。开普勒在综合分析了所有这些行星的轨道特点后发现,行星的运行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形;其运动速度也不是匀速,而是跟到太阳的距离有关。在他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中给出了两个行星运行定律。

figure_0059_0060
开普勒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都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一定律指出了行星一切可能的位置,这些位置的集合便形成了其轨道线。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里扫过相等的面积。该定律归纳了行星运行中速率改变的规律。根据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测定各个时刻行星所处的确切位置。

开普勒于1619年又出版了《宇宙和谐论》,在书中他给出了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与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三大定律的完成,宣布了开普勒天文学体系的成熟,使人们对于行星的运动规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他开创了天文学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