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总线的连接方式
大多数总线都是以相同方式构成的,然而,总线的排列布置、总线与其他各类部件的连接方式,对计算机系统性能而言则显得尤其重要。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单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可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三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
在许多早期单处理器的计算机中,使用一条单一的系统总线来连接CPU、主存和I/O设备,称为单总线结构,如图4-3所示。
图4-3 单总线结构
在单总线结构中,要求连接到总线上的逻辑部件都必须高速运行,以便在某些设备需要使用总线时能够迅速获得总线控制权,当不再使用总线时也能迅速放弃总线控制权。否则,由于一条总线由多个功能部件共用,有可能导致很大的时间延迟。
在单总线结构中,当CPU取一条指令时,首先把程序计数器PC中的地址同控制信息一起送至总线上。该地址不仅送至主存,同时也送至总线上的所有外围设备,然而只有与总线上的地址相对应的设备才执行数据传送操作,在取指令情况下的地址是主存地址。因此该地址所指定的主存单元中的指令被传送给CPU,CPU检查指令中的操作码,确定对数据执行什么操作,以及数据是流进还是流出CPU。
在单总线系统中,对输入/输出设备的操作与主存的操作完全一样。当CPU把指令的地址字段送到总线上时,如果该地址字段对应的地址是主存地址,则主存予以响应,从而在CPU和主存之间发生数据传送,数据传送的方向由指令操作码决定;如果该地址字段对应的地址是外围设备地址,则外围设备予以响应,从而在CPU和对应的外围设备之间发生数据传送,数据传送的方向也由指令操作码决定。
单总线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容易扩展成多CPU系统,只要在系统总线上挂接多个CPU即可。但是,在单总线结构中,由于所有逻辑部件都挂在同一个总线上,因此总线只能分时工作,即某一个时间只能允许一对部件之间传送数据,这就使信息传送的吞吐量受到限制,因此会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2.双总线结构
图4-4所示为双总线系统结构,这种结构保持了单总线系统简单、易于扩充的优点,但又在CPU和主存之间专门设置了一组高速的处理机总线,使CPU可通过专用的高速总线与存储器交换信息,以减轻系统总线的负担,同时仍可通过扩展总线与外设进行数据交换,而不必经过CPU。当然,这种双总线系统是以增加硬件为代价的。
3.三总线结构
图4-5所示为三总线系统结构。三总线结构是在双总线系统的基础上增加I/O总线形成的,指在计算机中配置3组总线,即在处理机总线上通过一块被称为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bus,外部组件互连总线)桥的控制线路,提供出一组高性能的局部总线,称为PCI总线,而把原来的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和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从处理机总线上断开,并通过I/O控制线路连接到PCI总线上。把一些慢速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到EISA(ISA)总线上。可以看出,三总线结构能够使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然而,这是以增加更多的硬件为代价的。
图4-5 三总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