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每字每句,对方更愿接受
人体有哪些重要的器官?得到的回答无非就是心、肝、脾、胃、肝、胆、肾等五脏六腑。的确,这些器官的好坏决定着人的生死,但有一样器官,缺失了虽不致命,却能决定人生的成败命途,运用得当与否,亦能决定人的生死!这个器官就是舌头。
伊索是古希腊寓言大师,年轻时在某贵族家当奴仆。一天,主人命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宴请宾客。于是,伊索收集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个“舌头宴”。主人看到后大惊,质问伊索,伊索回答:“您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准备最好的菜,而舌头是传播各种学问的关键,难道不是最好的菜品吗?”客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过了几天,主人吩咐伊索准备最坏的菜肴。伊索准备的依然是舌头。主人不明所以,问伊索缘由。伊索回答:“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里出来的吗?舌头不仅是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驳。
伊索没有直接说舌头重要在哪里,却用行动让主人和宾客知道了舌头的作用和重要程度。一切皆从口出,福祸都系于三寸舌之上。因此,要想让舌头发挥最大的利己功效,就要学会有规范地、用心地说好每字每句,切不可信口开河,不顾及他人感受。
说话要用敬语
什么是敬语?从我们懵懂学说话的第一天,就开始接受“敬语教育”。父母教会我们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词汇。随着年龄增长,学会更多敬重他人的语言叫敬语,也叫礼仪短语。
常用的敬语可以简单归纳为五种语言形式:问候、致谢、致歉、告别、回敬。问候是“您好”“幸会”;告别是“再见”;致谢是“谢谢”“非常感谢”;致歉是“对不起”“不好意思”;回敬是对致谢、致歉的回答,如“没关系”“不要紧”“不碍事”等。
不要小看这些词汇,日常交往中缺失了它们,会导致两个人的交际阻碍。例如,当一个人忘了对帮他的人说“谢谢”,会得到这样的评价:“我帮了他这么大忙,他连声谢谢都不说,太无礼了!”对方帮了自己,不论帮忙大小,都要说声“谢谢”“非常感谢”,这是人之常情。
虽然,人际交往中没有特别的规则要求我们应如何说敬语,但有些时间和场合最好不要忘了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一句敬语,既愉悦了别人心情,也凸显了自己的素质。
与人交往请用雅语
雅语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与敬语不同,敬语要求每个人事事要运用,而雅语则有一些特殊,通常是正规场合或有长辈、女性在场的情况下,用来表示尊敬和绅士的一种话语。
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你在招待客人,给客人端茶时,应该说:“请用茶。”如果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我吃完了,请大家慢慢享用。”
当然了,雅语的使用环境和词语不是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美好的印象。
祝福语不是只挑好的就可以
遇到他人有喜庆的事情或者高兴的事情,应该及时送上祝福,这是人际交往中的礼貌,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记住:祝福容易,但如何祝福却也有一定的讲究,通常分为常识性规范和忌讳性规范。
常识性规范:假如朋友准备乘坐飞机出行,就不能祝福他旅途“一帆风顺”。这是常识性问题,飞机一定要逆风而行,要是顺风而行祝福语就成咒语了。因此,对于坐飞机的出行者,只需用“祝你快乐”“旅途愉快”这样的常规词汇就好。
忌讳性规范:汉语中有很多意思关联词,使得一些字和词具有了与其本身意义不相关的意义,如“走了”和“没了”。其除了自身原有含义外,还有离开人世的意思;当送客人出门时,而应说“慢走”“请再次光临”等话语。你如果说“一路走好”,就犯了没有规避忌讳的错误了。
问话要“以人为本”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不解:我明明在关心你,你却生气了?难道我关心你错了吗?其实,关心别人没有错,但关心的方式错了,那也难怪别人会生气了。
例如,在饭桌上,需要食用醋的时候,千万不要问对方“你吃醋吗?”因为“吃醋”是妒忌的同义词,问对方“吃醋吗”?不是在关心对方,而是等于变相骂对方。你应当说:“你用醋吗?”或者“你需要醋吗?”
再比如,你问进餐者“你要饭不?”当你说出这四个字时,就相当于是在骂对方。“要饭”这个词等同于乞丐,是“要饭花子”的独有职业特点。将进餐者与“要饭花子”画等号,休想做好生意。因此,绝对不能这么问对方,而应当说:“你想吃点什么?”或者“你要不要试试本店的招牌菜?”
说话艺术精髓
人际交往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交谈,交谈融洽了,人际关系自然就融洽了。交谈融洽的根本因素是将语言规范化,细节做到每字每句都能文雅有分寸,这样才能令听者身心舒畅,从心里感受到说话者的品格素养。因此,规范字句是良好交际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