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腥风血雨的改朝换代
翻遍中国的史书,几乎每次的改朝换代无不伴随着阴谋诡计和无情杀戮,哪怕面对的是自己的至亲也毫不例外。然而,大宋王朝的建立却几乎没有流一滴血,神州大地在一片祥和中变了天……
公元960年正月初的一天,在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一群军人找来一件黄衣服,套在一个33岁的中年人身上,然后山呼“万岁”。由此,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五代十国”将结束,统一的宋王朝正式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而这一出历史大剧的总导演,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27年,赵匡胤诞生在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世家里。赵匡胤出生时家道已然衰落,他的父亲赵弘殷原来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是后唐庄宗李存勖面前的红人,庄宗遇害后,他受到牵连,淡出了政坛。受家庭影响,赵匡胤从小就喜爱武术,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传说太祖拳、双截棍就是赵匡胤自创的。他从小就是孩子王,放学后玩游戏的时候,指挥小孩们排兵布阵,头头是道。
当时社会非常动荡,藩镇割据,战乱频繁。自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此后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整个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每个军阀只要手上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就不惜代价地想要称帝,因此各种短命的政权走马灯似地更替。连年的战乱苦了普通百姓,连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都没有,哪还谈得上什么安居乐业呢?当然,乱世出英雄,混乱的时局也给了赵匡胤飞黄腾达的机会。
公元945年,赵匡胤结婚成家。娶妻之后,他毅然告别家人,风风火火闯神州,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先是去投奔父亲以前做官时的朋友,但世态炎凉,两年来他四处碰壁,不但没有得到关怀和帮助,反而受到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
他曾去复州(今湖北仙桃市沔城镇)投奔王彦超,可是王彦超看他落魄的样子,只给了他一些钱就打发他走了!后来他也想投靠随州刺史董宗本,虽然董宗本收留了他,但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却嫉妒他的才干,处处和他作对,有一次竟然对他说:“自从你来了随州,城头上就有一股紫云笼罩着。昨晚我做梦,梦见有一条黑龙向北方飞去了。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征兆?”赵匡胤听了,心知肚明,只好离开随州。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在他最困窘的时候,俗世间的人不愿帮他,出家人却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离开复州后,肚饿无钱,便来到一家寺庙后的菜园偷菜吃。寺院的老僧看他相貌堂堂,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留他在佛堂用斋。赵匡胤得志后,派人给那个老和尚盖了一座大寺庙报恩,取名晋安寺。
他离开随州来到襄阳,已是囊空如洗,跑到一家寺庙借宿,主持懂看相,说他相貌非凡,往北走会有所成就,于是送给他路费,资助他北上。看来,出家人的眼光确实有别于俗人。
北去的路上,有一天,赵匡胤进了一个庙宇,看见香案上有占卜吉凶的竹签,于是他一边祷告,一边抛掷竹签,想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第一次问的是能不能当个小校,后来又问能不能当个节度使,可是连问好几次,都是不行;他有些气愤,恨恨地脱口而出:“难道是做皇帝吗?”之后,他随手一抛。不料竹签一下现出吉兆,这给了他很多信心。
从此,他在心中就立下了要当皇帝的宏愿。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正是因为赵匡胤的心中有了做皇帝的梦想,从而激发出了无穷的斗志。他愈益变得坚毅和成熟,虽经千难万险,仍不堕凌云之志。
公元950年,志存高远的赵匡胤经过河北大名县时,当时的后汉枢密使郭威正在这里招募军队。于是,身手不错的赵匡胤就在这里入伍,成为军队里普通的一员,这也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图1 中国古代皇帝所穿的黄袍(龙袍)
赵匡胤当然不会满足于永远当个小小的士兵。
公元951年,郭威政变成功,改汉为周,是为周太祖,他提拔了在政变中表现出色的赵匡胤,让他在皇宫禁卫军里当了个小官。开封府尹柴荣是郭威的养子,后来赵匡胤又得到他的赏识并投至他的麾下。郭威一生没有儿子,他去世后,柴荣继承了皇位,是为周世宗。
周世宗具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并且治国有方。他很器重赵匡胤,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随之被调到中央禁军任重要职务。同年二月,北汉对后周发动进攻,赵匡胤随周世宗前往迎敌。双方部队在高平(今属山西省)相遇,遂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汉军队就占了上风。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徵畏敌如虎,一见阵势不好,竟临阵脱逃,一时间后周军队阵脚大乱,情形十分危急。此时的赵匡胤却很冷静,在他的建议下,周世宗将身边的禁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张永德指挥,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矢压住敌人的进攻;另一支由赵匡胤亲自率领,从左翼直扑敌阵。北汉军队抵挡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终于转败为胜。
赵匡胤以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战后,他不但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还被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在赵匡胤亲自主持下,后周禁军完成了淘汰老弱病残、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的工作。
赵匡胤利用主持整顿的机会,开始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将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亲信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中基层将领,同时又以自己高级将领的身份,主动与其他中高级将领交结,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赞、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等高级将领结拜为“义社十兄弟”,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
从公元956年到958年,周世宗对南唐前后发起过三次进攻,逼迫南唐将江北十四州的土地割让给后周。在整个战役中,赵匡胤表现得最为突出,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自南唐战役后,赵匡胤不仅注重在军队中结交武将,也开始对文人比较重视了。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重要臣属都是在这前后被他招致在麾下成为心腹幕僚的。除此之外,赵匡胤也准备改善自己的“老粗”形象,开始研读经史,立志文武兼备。
经过数年准备,赵匡胤几乎具备了发动政变的所有条件:结识了大批文人武将,自己又功名显赫,声名在外。政变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时,上天又赐给了赵匡胤一个绝好的机会。
公元959年,周世宗逝世,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一时间,人心惶惶。史书说:“时人咸谓天下无主。”这就是说,当时的人们一下子没了主心骨,觉得偌大个国家突然就没有了主人了。
随后半年,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亲信担任。
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突如其来的事。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柴宗训征求了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出发后,前进中的后周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在离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五十多里的陈桥驿驻扎下来。将校们一个个神情严肃、紧张,街上岗哨林立,一队队士兵穿梭般地来往巡行,气氛显得非同寻常。
不久,有传言在军队中很快传开了:“主上年幼,未能亲政,我们这些人出生入死为国家打仗,他能知道吗?”“有道理,我们的点检为人仗义,英武盖世,不如先策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对,咱们一块找点检去!”众人顿时群情激昂,有人带头呼喊着,叫嚷着,围住了点检赵匡胤的大帐。
当时,天刚蒙蒙亮,赵匡胤被呼喊声吵醒。他披衣走出大帐,见一群将校个个手执兵器,列队于帐前,他们齐声喊道:“诸将无主,愿策点检为天子!”
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开口,已被大伙儿簇拥到厅堂。这时,有人把一件早已预备好的黄袍罩在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众人口呼“万岁”,拜跪于地。
赵匡胤本想推辞,这时赵普高声说道:“主帅素来爱兵如子,此次拥立如不应允,这些将校兵士将会落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主帅还是应允了吧!”“对!应允了吧”!全体将士齐声呼喊着。
见此情景,赵匡胤装着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你们立我为天子,必须听我的命令,否则我不应允!”
将士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愿意听你的!”
“那好,现在我宣布两条纪律:第一,返回京城,不得抢掠、扰乱百姓;第二,少帝和太后都是我所侍奉的,公卿大臣都是我的平辈,你们不能伤害他们,以往改朝换代,都要大杀大抢,你们不能这样,如有违反,格杀勿论!”
几万大军一听,一起磕头表示服从。
当天下午,赵匡胤率领部队返回汴梁。京城中早有人接应,文武百官,列于殿前,欢迎新皇帝登基。因为赵匡胤所领的军队驻扎地为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于是改国号为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至此,大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粉墨登场。
应当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成功的一次政变,几乎没流一滴血就完成了。赵匡胤干得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