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几个兄弟
刘邦有三个兄弟,他对这些兄弟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也直接导致了刘氏宗族的后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差距。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即前文中的刘老爹),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刘伯,二儿子刘仲,三儿子刘邦,也叫刘季,小儿子刘交。
按照中国的传统宗法制度,刘氏家族中,刘伯和刘仲这两支排位最高,属刘氏的长房和二房。然而刘邦称帝后,这两支却并没有受到长房该有的待遇,反而成了皇族中地位最低的支族。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刘邦年轻的时候说起。
汉室长房刘伯家族
刘邦的大哥刘伯,英年早逝,只剩下大嫂和侄子刘信。
年轻时候的刘邦,是沛县丰邑出了名的混混。他不爱干农活,整天游手好闲,不给家里做一点贡献,还经常带一帮狐朋狗友回来白吃。全家人都很厌恶他,尤其是做饭的大嫂。每次他带着朋友回来吃饭,嫂子都得给他们做饭,吃完之后还要刷锅洗碗。次数多了,大嫂就不耐烦了。有一个早晨,在外混了一夜的刘邦又带着那帮朋友来家里吃饭,大嫂正在厨房里吃饭,一看到他们,就故意用勺子把锅沿刮得嘎嘎直响,意思是锅里没饭了。刘邦的朋友听见后,连门都没进,就走了。刘邦等朋友走后,自己到厨房一看,却发现锅里还有羹,顿时明白这是大嫂故意不给自己面子,于是就对大嫂产生了怨恨之心。
后来刘邦建汉称帝,大封刘氏子弟为王。刘邦的二哥刘仲、四弟刘交、堂兄刘贾都被第一时间封王。已故的大哥刘伯也被追封为武哀侯。但是刘伯的儿子刘信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就责怪刘邦,说他不念兄弟之情。刘邦说:“不是我不念兄弟之情,而是大嫂当年实在是太过分,没有什么情分可言。”但是迫于老爹的压力,还是在第二批封爵的时候,封侄子刘信为羹颉侯。这是个颇有羞辱意味的名字,因为羹颉就是刮锅的意思。这说明刘邦对当年大嫂刮锅的事情依旧耿耿于怀。
刘信被封羹颉侯13年之后,就因罪被削爵一级,降为关内侯。
此后,关于长房刘伯一支的情况,史书上就再也没有任何记载。
而皇族第二房刘仲一支的情况,就要比长房刘伯家族好得多。刘邦的二哥刘仲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他年轻时候没有刘邦那样的雄心壮志,只知道努力种田。他的这种性格跟老爹刘太公很像,因此刘太公最喜欢二儿子,也经常把刘仲跟刘邦放在一起比较。比较的时候,不免就会拿刘仲的踏实肯干当做标杆,来批评刘邦的不学无术。因此,刘邦对二哥也没什么好感。这就好比在一个班级里,刘仲是好学生,刘邦是差生,老师刘太公经常对着坏学生刘邦说,看人家刘仲,学习多么用功!再看看你,二流子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坏学生一般都会把怒火发泄到好学生身上。
后来刘邦做了皇帝,还在记着当年的事。有一次家宴的时候,刘邦阴阳怪气地对刘太公说:“您当年骂我不治家业,现在您看我跟二哥谁的家业大?”这搞得太上皇也非常尴尬。
由于刘邦觉得二哥就是个农民,不能帮到他什么。所以只带了四弟刘交一起闯天下,留下二哥在家中侍奉老爹。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刘仲基本上没有出过什么力气,所以刘邦在分封皇族的时候,第一批成员里没有刘仲。不过念在二哥侍奉老爹的情面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就在第二批封王的时候,把二哥和自己的儿子刘肥一起封王。刘仲被封为代王,辖区在今天的河北、山西一代。
代国是当时的北方边境重地,种地出身的刘仲自然难以担当守疆重任。公元前200年,匈奴入侵代国,代王刘仲无力拒敌,只身逃往洛阳。刘邦于是贬刘仲为合阳侯。
7年后(公元前193年),刘仲郁郁而终,至死也没有再被封为王。后来因他的儿子刘濞封王,才被追谥为代顷王。
刘仲有两个儿子:刘濞、刘广,他的后裔也分为两支。
刘濞为人极为骠悍,而且野心勃勃。他的性格与父亲刘仲完全相反。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5年)十二月,刘濞被封为沛侯。淮南王英布叛乱,杀害荆王刘贾,刘邦亲征,当时年仅20岁的刘濞带领一支骑兵参加了平叛战争,并立下了战功。刘邦看到侄子如此能征善战,正好荆王刘贾死后无人继承王位,而且东南一带民风彪悍,一般人难以镇服,于是决定派刘濞前往镇守。公元前195年,刘濞由沛侯晋升为吴王,统辖东南3郡53城,定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市)。
据说刘邦在晋封刘濞之后,忽然又反悔了。因为他觉得这个侄儿有反叛之相,但是金口一开,难以收回。于是就在刘濞临行前反复告诫他,要安分守己,好自为之。
刘濞到了吴国之后,利用吴国优越的资源环境,私铸铜钱,开发海盐,这两项让吴国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国富民强。刘濞之后免掉了境内所有百姓的赋税,因此也大获民心。于是刘濞的野心便开始膨胀起来。他大肆招纳亡命徒和游侠,欲图不轨。不过刘邦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
到了汉文帝时期,因为一场意外,吴国联合其他诸侯国与中央政府爆发了一场全面战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刘濞的儿子吴国太子刘贤进京朝拜汉文帝,汉文帝就让他与皇太子刘启一起玩耍。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两个太子在一起下棋,刘贤得胜,言行颇为不恭,刘启仗着自己太子身份,就愤而举起棋盘砸刘贤的脑袋,结果将刘贤当场砸死。汉文帝在处罚了太子之后,把刘贤的尸体送回了吴国。吴王刘濞看到爱子的遗体,大怒道,天下都是姓刘的,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为何还要送回来!于是,刘贤的遗体又被送回长安埋葬。
刘濞痛失爱子,内心非常愤怒,想要报仇,于是就加快了谋反的步伐。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下诏削夺几位王爷的封地,吴王刘濞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便带领楚、赵等七国叛乱,组成联合军队,向长安进军。这就是著名的西汉“七国之乱”。后来联军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吴国被取消封国,吴王家族从此也不复存在了。
德侯刘广一支
刘仲的另一个儿子刘广被封为德侯。刘广与哥哥吴王的结局则大不一样。刘广一支则比较兴盛。
刘广于公元前195年被封为德侯,十年后去世,被谥为德哀侯。刘广之子刘通嗣任第二代德侯。刘通在位34年,薨,谥为德顷侯。刘通之子刘龁嗣封第三代德侯。刘龁在位24年,薨,被谥为德康侯。其子刘何嗣封为第四代德侯。刘何的运气比较差,刚做了一年的德侯,就在汉武帝削藩政策之下被削除侯爵,德侯王国至此灭亡。
过了60多年后,汉宣帝下诏恢复从前被废的爵位,于是刘广的玄孙长安大夫刘猛被封为泰山侯。汉帝哀时,刘广玄孙的孙子刘勋获封千户侯。直到王莽篡位,这一支的爵位才被彻底废除。
东汉时期,刘广这一支还产生了司徒刘崎和太尉刘宽父子。到了隋唐,更是形成了刘氏的一大望族——弘农刘氏。因此这一支还算是兴旺。
楚元王刘交族系
刘交是刘邦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但他的后裔,却是刘氏皇族里最庞大的一支,也是最杰出的一支。这个家族产生了汉代的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而且人丁兴旺,后裔繁衍极盛,构成后世刘氏族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交,字游,是刘太公的小儿子,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他是刘氏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刘交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而他又是太公的小儿子,太公最宠他,所以就拿出钱来供养他。他曾经与鲁国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后来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才中断了学习。
刘邦虽然自己不学无术,但对于这个爱读书的兄弟,却也非常宠爱。他在沛县起义后,就让刘交跟在自己身边,作自己的亲信和谋士,攻破函谷关之后封刘交为文信君。文,说明刘交好文。信,说明刘邦对他的信任。后来刘交随刘邦转战各地,为汉家天下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因此刘邦在打下天下之后,就封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
刘交就国后,开基楚藩王族。
楚藩王国当时统辖3郡36县,位居华东,土地肥沃,经济繁荣,是汉初势力很大的一个藩国。楚王刘交也是西汉宗室中的佼佼者,他做了楚王后,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偃武修文,把自己原来的同学穆生、白生和申公都请到楚国来做官。同时他还大兴文化,亲自为《诗经》作注,称《元王诗》,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在家读《诗经》和先秦典籍,还让自己的儿子刘郢客到长安向昔日的老师浮丘伯学习《诗经》。后来刘郢客学有所成,被汉文帝任命为宗正,掌管刘氏家族事务。在刘交的倡导下,楚国成为当时学术气息最浓厚的地区。
刘交在位23年,薨,被尊谥为楚元王。由于刘交的长子死得早,所以他的次子刘郢客继承了王位,成了第二任楚王。
刘郢客继任楚王后,礼贤下士,任他的老师《诗经》博士申公为中大夫,发扬了他父亲的风格。刘郢客在位4年后去世,长子刘茂接任为第三代楚王。刘茂暴虐无礼,粗俗不堪,是楚王家族中的败类,没有父、祖两辈的风范。汉景帝时期,刘茂与吴王刘濞勾结在一起,阴谋反叛。他爷爷和父亲的老师申公、白生劝谏他,却被他罚到街上去舂米。叔叔休侯刘富向他进谏,他表示要把刘富抓起来,吓得刘富带着老母亲逃到长安。吴王刘濞反叛时,刘茂率先响应,成为“七国之乱”的骨干成员,后被周亚夫击败,而自杀。
刘茂死后,汉景帝封刘茂的弟弟平陆侯刘礼为楚王,刘礼继承家风,好文学。5年后,刘礼去世,谥为楚文王,传位于楚安王刘道。刘道在位23年,传位给儿子刘注,是为楚襄王。刘注在位14年去世,传子楚节王刘纯。刘纯在位16年,传给儿子刘延寿。
刘延寿是第八代楚王。他是一位野心家,他觉得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很有可能当皇帝,便极力巴结刘胥。后来刘胥没有当上皇帝,刘延寿就与刘胥勾结在一起,阴谋叛乱,后被处死。楚国至此灭亡。
楚王最优秀分支——刘向家族
在刘交的后代中,有一支最优秀的家族,就是刘交的第四子休侯刘富这一支。这一支因产生了大学者刘向、刘歆父子而闻名天下。
刘富当年受到侄子刘茂的威胁,逃到长安。汉景帝得知他曾多次劝谏刘茂,就封他为红侯。刘富生五子,次子刘辟强最为出色。他清心寡欲,文章新奇,不爱做官。公元86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起用宗室成员,八十岁高龄的刘辟强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长乐卫尉,不久之后就去世了。刘辟强的儿子刘德也很优秀,喜黄老之术,富有谋略,曾被汉武帝夸赞为“千里驹”。刘辟强死后,刘德任宗正,但是后来被人陷害,被贬为庶民,住在乡下。后来,他被霍光提拔,复任宗正,因为拥立汉宣帝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后又被改封为阳城侯。
刘德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做官的时候,为不少冤假错案平反。他家产百万,全部分给兄弟,救济他人。刘德封侯11年后去世,儿子刘安民继承侯爵。刘安民的弟弟刘向,是个大学者,二十岁任谏议大夫,精通儒道学问,为汉宣帝所重用。但是由于他献给汉宣帝的炼金术不灵验,被判死罪。刘安民为了让弟弟活命,曾自愿将阳城国的一半食邑上交朝廷。后来朝廷大赦天下,刘向才得以幸免。
刘向为人随和,不争名逐利,喜欢钻研各家经典。他昼夜攻读,终成一代宗师。刘向的著作有《洪苑行传论》、《新序》、《说苑》、《别录》及几十篇辞赋,其中《别录》是我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刘向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的奠基人。
据说刘向某天晚上在家独坐,忽然有一个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手仗走进他的房中,对着藜杖吹一口气,藜杖就亮了。老人说:“吾乃太乙之精,天帝悯卯金之子,特派我来传道给你。”然后老人从怀中掏出竹牒和天文地图赠给刘向。传说中,刘向有此神授,才终成一代经学大师。于是刘向的子孙后裔,便以“天禄”、“藜照”、“藜阁”等为号,自称藜阁刘氏。
刘向的幼子刘歆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酷爱读书,喜欢研究经典,长大后便与父亲一同被诏在天禄阁校刊秘籍,对诸子百家、六经六艺无所不通,是西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
刘歆因少时与王莽同为黄门郎,两人关系密切,王莽篡汉后,刘歆就被王莽重用,被封为红休侯,并且升任新朝国师,封嘉新公,成为新朝群臣中排名第三的重臣。刘歆本是汉室皇族,投靠王莽之后内心也有挣扎。后来王莽诛杀大批刘氏宗室成员,把刘歆的两个儿子也杀了,于是刘歆就对王莽产生怨恨,决定发动政变,推翻王莽,复兴汉室。结果事情败露,刘歆被迫自杀。
刘歆生有三子一女,当刘歆红极一时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都被封侯,女儿则嫁给王莽的儿子王临。后来,他们都被王莽以谋反罪处死,他的二儿子的尸体还被抛到幽州。刘歆家族瞬间一落千丈。但刘向、刘歆的家族,因为注重文化传承,因此子孙繁衍不息,成为刘氏重要的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