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华千古奇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书』——《周易》

《周易》

《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及理论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群经之首”。很多人都想得到一部天书,希望能通天彻地。《周易》算是这样一部“天书”,古人常用它来预测未来,然而占卜只是《周易》的一个功能,其实它涵盖了天文、地理、军事等各方面知识内容,利用这部书,无论你做什么都能从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别称:易经

类型:哲学

作者:周文王

创作年代:商末周初

【解读】

简介:《周易》之“易”是“改变”的意思,正如其名,这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内容由太极阴阳图、八卦以及六十四卦构成。本书以宇宙一切事物为研究对象,用“阴”“阳”两种基本要素,描述了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这种“阴阳变化”中包含对立统一、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而这些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八卦图

《周易》被誉为“经中之经”,是哲学中的哲学。在所有经典之中,《周易》似乎包括了一切,是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人也有崇古的心理,孔子也曾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到了晚年的时候,几乎什么书都不看了,只研究《周易》。他每天都读《周易》,以至于将编书的皮绳子弄断过多次。据说,《周易》一书经由孔子重新整理后,才成为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周易》主要分两部分,分别是《易经》与《易传》。《易经》是占卜之书,《易传》是哲学之书。孔子的时候,还没有《易传》,人们只知道《周易》是占卜之书。孔子在七十岁之前,对《周易》不屑一顾,因为孔子认为道德丧失、缺乏谋略的人才去占卜。直到晚年,孔子经过十四年的列国奔波后,对仕途心灰意冷,才安静下来研读《周易》。

孔子对鬼神的态度一直是“敬而远之”,是因何痴迷于《周易》呢?《周易乾凿度》记载了孔子第一次占卜的情景:孔子偶然占卦,得了“旅”卦,便去请教商瞿氏,商瞿氏解释说:“你有圣人的智慧,但没有圣人的地位。”孔子听后潸然泪下,说:“这就是命啊!”此后,孔子开始专心研读《周易》。

《史记》中记载,“孔子传易于商瞿”,那么孔子怎会向商瞿求教呢?其实孔子虽然占卜,但是象数(易学术语)并不是他的强项。就象数来说,商瞿比孔子要懂得多,所以孔子要向他问卦。但孔子毕竟声望大,所以商瞿反拜孔子为师,从而借着孔子的名望弘扬自己的易学。而孔子对《周易》的哲学思想颇有研究,所以向商瞿传授了义理派易学。

孔子竭力向人证明,《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占卜书,更是一部修德之书。比如,他将“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当成修德之辞,讲人要有恒心与毅力。而原文是在讲古代狩猎生活,“德”与“得”相通,“羞”是“馐”。这两句的意思是:打猎虽然不能总是捕获猎物,但有人会送来食物。这是原始社会的遗风,猎人往往会给一无所获的人送去猎物。

孔子当然不是不懂,而是故意这样解释,也因此开了以己意解释《周易》的先河。之后,历史上的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也跟着将自己的思想嫁接到《周易》上。《周易》的本来面目渐渐被遮掩住了,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它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影响。

作为哲学思想,《周易》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作为实用易学,它几乎出现在每个改朝换代的时期,三国时的诸葛亮,明朝的刘伯温等等,他们都是以易为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因此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人人心中或许对《周易》都有不同的理解,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人对它争论不休,“它到底是什么书?”或许作者周文王也看不清了。其实这并不重要,“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同样的“真相”对每个人来说也都是不同的,关键是我们每个人从中收获到了什么!

【当年故事】

文王拘而演周易

《史记》中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学术界也普遍认为《周易》是周文王所创作。

周文王,姓姬,名昌。其父季历为殷商周侯。后来,父亲被杀,姬昌继承了伯位。在姬昌的治理下,周族逐渐强大起来,然而却引起了商王殷纣的不满。

一次,殷纣听信了崇侯虎的谗言,找了个借口将姬昌抓了起来,囚禁在羑里城(今安阳市南10公里处)。

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性格敦厚,听说父亲被抓了起来,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伯邑考提议由自己带着珍宝到王宫,将父亲换回。臣子们都认为这样过于危险,商王是因为忌妒周族强盛才这样做的,伯邑考有可能也被扣押,这样周族就更加危险。伯邑考坚决地说:“如果我也被扣押,还有我弟弟呢!我的二弟可以监理朝政,为了父亲,我必须去冒险。”群臣见伯邑考坚持要去,就将此事禀告给伯邑考的母亲,母亲虽然知道凶多吉少,但是为了拯救姬昌,也只好同意了儿子的主意。

姬昌被囚,殷纣王还不放心,断绝了姬昌与外界的联系,不仅在羑里设有重兵,在通往羑里的路上也设置了层层关卡,伯邑考来看望也不让接近。姬昌身陷囵圄,不见日月,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纣王听人说姬昌是个圣人,能够推知过去,预测未来。见姬昌的儿子伯邑考来了,他便想出了一个歹毒的方法处治他。

周文王像

纣王命人将伯邑考杀了,剁成肉馅,包成饺子,送给姬昌吃,看他是否知道是自己儿子的肉。使者端着人肉饺子,称是纣王赏赐的。姬昌接受了人肉饺子,猜测这肉必有缘故,但不知是什么肉。他自然不会想到是儿子来,只得遵照旨意将饺子吃下,将肉汤喝下,然后谢恩。使者将情况回报纣王,纣王听完大笑道:“谁说他是圣人,他吃了自己儿子的肉还不知道呢!哈哈……”

后来,有人将此事告诉了姬昌,当姬昌知道肉饺子的来历后,每天跑到“演易台”后边,将吃到肚子里的肉呕吐出来,吐出之物被后人称之为“吐儿堆”。

也有一说,周文王其实已经推测出是儿子的肉,但是怕暴露,只好忍痛吃下,待无人时又吐了出来。

此事过后,纣王便放松了对姬昌的监视。

姬昌虽身陷囹圄,但却自强不息,总结夏商两代八卦(连山易、归藏易)的精华,将伏羲八卦演绎成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有卦辞,爻有爻辞,于是形成了《周易》,用以推演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

为了西周伯能被早日释放,西周大臣搜求美女、珠宝,弄了很多珍奇宝物献给纣王。纣王见此大喜,高兴地说:“只要有一件(美女)就足以释放西伯了,何况这么多!”于是就下令将姬昌放了。

姬昌出狱后下定决心灭商,之后在渭水遇到怀才不遇的姜子牙。两人交谈很投机,姬昌了解到姜子牙的确有真才,便启用他共同筹划灭商策略。周朝建立后,姬昌被追封为文王,被后世历代所称颂。

河南汤阳羑里城“演易坊”遗址

知识链接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士、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国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姜太公作为著名的军事家,署名他的军事著作,在《汉书·艺文志》道家类中著录有《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署名姜太公著述的《六韬》虽非太公自著,但也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