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人心向背,是党和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不同时期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引领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考察和梳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对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在总结以往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着眼于我国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难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大大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理论。
(一)基本观点
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提条件。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思想界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在这次大讨论中,大力支持崇尚实践的观点,强调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去判断一套理论或真理是否是正确科学的,任何工作都不能靠主观臆造来判断,为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奠定了基调。除此,为了更好解决思想混乱的发展状态,邓小平不仅强调要回归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还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要坚持解放思想,从思想源头来探寻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更好运用理论。邓小平有个有名论断,“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他认为,思想路线问题一天得不到解决,政治路线也不太可能制定出来,鲜明强调了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拓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路。同时,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也对解放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解放思想,就要做到灵活运用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要时刻关注现实实践中出现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难题,明确了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体现了邓小平对思想建设的重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坚守四项基本原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要求。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党和国家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立国根本,构成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强调“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任何一项原则被动摇,都会危害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邓小平强调,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都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邓小平也反对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理论,要与实际的变化紧密结合,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紧密结合。在邓小平看来,四项基本原则是完整的指导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其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立场,为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发展指明道路。
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的焦点转到了经济建设,强调所有的工作都要紧密围绕经济发展来开展,对我国的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做出了新的安排。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也会对经济和政治起重要的反作用。邓小平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有创见性地提出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发展设计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邓小平是非常重视经济发展的,提出贫穷不应该是社会主义应有的样子。但与此同时,邓小平也提到,不能忽视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搞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对于姓“资”和姓“社”问题,邓小平提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视为两种不同手段,而不是将二者视为意识形态的绝对对立,侧面强调了意识形态的建设要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打开了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格局,也为新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视野。
(二)实践探索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的发展环境与以往相比有许多新特点,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邓小平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对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邓小平对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拨乱反正,二是理论创新,对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在拨乱反正阶段,主要任务是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回归到正常轨道。受“文革”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一点偏差。为了更好为改革开放事业凝心聚力,邓小平提出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肃清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渐清除错误的思想导向,各项工作也慢慢回归正常轨道,思想混乱的状态也得以改善,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空间。邓小平在不同的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将意识形态建设回归理性,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提供思想指导。在实践层面,邓小平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探索。一是科学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反对将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片面化解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为此,邓小平提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为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奠定基调。二是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扫除思想障碍。邓小平提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问题”,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倾向纠正当中,邓小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来指导一切实际工作。
在理论创新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出新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向和新思路。改革开放是一项新的伟大创举,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求意识形态建设做出新的理论回应。邓小平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前沿,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我国国情,回应时代课题,正面现实问题。邓小平从我国具体的国情考虑,对如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邓小平提出,我国还属于社会主义处级阶段,要牢记这一基本国情,并在把握此国情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全新的思考。对于社会上存在的“空谈马克思主义”的现象,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从阶级斗争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文化大革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教条主义到中国特色的提出,这些无不在反映邓小平对新时期意识形态的创造性探索,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精神保障。
(三)基本经验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提出“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强调要用中国思维去看待和思考问题,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我国的具体的实践要求和人们的思想实况结合起来,为我国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条件。邓小平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认识是错误的,完全照搬外国发展模式,忽视中国实际去搞社会主义建设,会对我国发展产生不可预想的危害,也违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实践,将四项基本原则置于关键地位,保证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大方向。邓小平还提出,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国家受挫,就轻易否定它们,应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
(2)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党的中心工作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和强调经济繁荣发展,而更有效地增强国家实力,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相对而言,意识形态建设处于次位,但并非意味着意识形态建设不重要,可有可无。相反,邓小平非常重视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也为这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很多创见。邓小平十分看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和我们党的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们要取得改革开放的好成果,不能忽视意识形态建设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强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体现了邓小平对我国意识形态的高度重视,并且善于用意识形态工作来推动党的中心工作运行。
(3)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相较之前有所弱化,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压减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度。邓小平非常重视对历史的反思,注重总结经验。邓小平在1989年曾反思道:“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他认为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教育层面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教育方面的不足,侧面体现了邓小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关注。邓小平提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保证全党思想上和行动上一致,形成强大合力的重要作用。他提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得不充分利用好我国已有的优秀资源,同时,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以更好地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二、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江泽民结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对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标、途径等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断,对我国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基本观点
(1)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定位。一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江泽民提出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这是江泽民对当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定位,体现了江泽民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作为精神力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江泽民主要是从两大方面论述意识形态建设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影响的。一方面,意识形态建设关乎执政党的统治地位。江泽民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要保持党永不变色,不得不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确保党能掌握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总方向。在新时期,江泽民非常关注党的建设问题,“三个代表”的提出,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方向,这是基于整个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考虑提出的,体现了江泽民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视度之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东欧剧变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建设也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江泽民提出,“我们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凝聚和团结全国人民的坚强精神支柱,并确立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他认为,精神力量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发展力量,属于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政治保证和精神支撑。
(2)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变化,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更好的要求。江泽民结合新的时代发展需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目标做了深刻的论述。他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最终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利益格局更为复杂,各种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需要一种精神或思想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占主导位置的思想形态,能很好地集合社会上各种潜在力量,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重要影响,鲜明指出了意识形态建设对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性。
(3)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实现路径。关于如何在新的阶段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江泽民结合我国发展实际,给出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首先,江泽民很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他认为,国家社会的大发展环境与以往不同了,党面临的发展任务也和以往不一样,必然要求我们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也随之做出调整和适应。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江泽民非常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结合形式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其次,江泽民认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江泽民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强调,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需要。而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必须要关注与先进文化相悖的文化,采取积极地措施来改造这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最后,江泽民认为,抓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实践探索
江泽民在科学把握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的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其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一是对国内外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的归结与思考,二是寻求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具体如下:
(1)对国内外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国际层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引起了党中央高层领导集体的深思。江泽民很重视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江泽民认为,苏联之所以解体,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内领导层出了问题,党的建设方向走偏了。因此,江泽民非常重视党的建设问题,围绕“建一个什么样的党及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在国内层面,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思想文化不再单一化,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党对意识形态方向的把握是江泽民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是党的发展不得不关注的重要问题。
(2)探求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建设路径。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必须要坚持的思想原则。江泽民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要以坚持为前提,同时要做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体现了江泽民对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视。在新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江泽民立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建设党的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更新的理论指导,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三)基本经验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江泽民在如何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问题上,提出了较多见解,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为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上,江泽民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提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不断完善党的建设,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大方向的掌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江泽民提出“要把12亿多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力量,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无论何时,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权都不能丢失,这是我国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障,对现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启发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曾指出,“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强调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同时也充分肯定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进程中的活动作用”,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不仅要使经济水平得以提高,精神文明水平也要相应提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能忽视物质层面建设,也不能忽视精神层面建设,二者缺一不可。江泽民充分肯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认为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江泽民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江泽民也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为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道德困境提供解决良方,对当前我国推进“四个全面”建设提供思想借鉴。
三、胡锦涛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结合我国发展的新实际,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断,为当前实践提供借鉴。
(一)基本观点
(1)认真抓好理想信念,强化党性教育。胡锦涛提出,要建设一个执政水平更高的党,不得不时刻关注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坚定理想信念”,分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升党性。为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胡锦涛结合当时我国发展实际,提出大力发扬革命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本色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宗旨的必然要求。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讲话当中,胡锦涛也突出强调要重视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学习,以此为抓手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理想信念的教育,更好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在把握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定位。胡锦涛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深刻探索,对这个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述,从四大方面概况其内涵。随着改革的深入带来的种种利益冲突,开放的纵深推进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难题,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交错,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难度不断增加。因此,胡锦涛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以此来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形成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强大向心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胡锦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两部分组成。胡锦涛认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他认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在农村范围广泛传播先进思想观念、先进文化技术,其次还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胡锦涛认为,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树立道德典范,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除此,胡锦涛还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在全社会中大力推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将其融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感染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实践探索
进入新世纪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考察,围绕着如何实现新的发展的时代课题,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会为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明方向。在这一时期,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回答“实现什么发展和如何发展”在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的指导理念,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二是积极批判和回应社会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了更好回击思想领域存在的一些曲解或否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象,胡锦涛提出,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进我国的教育规划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三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和谐社会,建立一个稳定的、公平的、有爱的社会,为更好应对社会上各种难题和困境提供一个价值标准的参考,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思路。
(三)基本经验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胡锦涛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多种场合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也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保障。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是一劳永逸的,也是难度较大的,胡锦涛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工作紧紧抓好”,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战略高度来统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进入新世纪,我国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进程中也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代课题和国家发展任务的变化,要求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要做出回应。胡锦涛提出“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在新时期要确保我们始终沿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行,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并且要不断促进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的思维看问题,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也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胡锦涛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国家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视宣传工作,做好舆论引导。舆论宣传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社会舆论主导权的把握有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胡锦涛高度重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只有舆论导向正确,事业才能顺利发展,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胡锦涛在加强舆论宣传方面有较多科学论断,对当前我国舆论宣传工作的开展有重要启发意义。胡锦涛强调,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要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服务人民,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另外,胡锦涛也强调在互联网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好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为舆论宣传工作服务。同时,也要加强舆论宣传的管理,坚持党管媒体,完善网络管理办法,为正面宣传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胡锦涛强调要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摄社会各种各样思潮的发展,以此为切入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规划的战略高度,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形势,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想、新思路,对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一)基本观点
(1)强调意识形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不得不认真审视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新挑战。习近平曾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了意识形态建设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习近平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关注。关于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把握的。首先,习近平立足党的建设的全局,他认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建设,并将其作为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关注。特别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严峻局势,急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更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以此来凝聚人心,集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证。其次,习近平从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把握,他认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都要认真抓好,不能顾此失彼,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最后,习近平立足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出要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关系,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仅要抓好经济基础,也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发展,让人们从物质精神层面均能有获得感。
(2)深化对意识形态的理论认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习近平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和时代要求,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的理论认知,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许多新论断。首先,习近平科学地回答了意识形态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提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关乎立场的根本性问题,不可动摇。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一些人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困惑,为更好地在意识形态建设中体现党性和人民性提供方向指导。至于如何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认为,一方面,舆论宣传工作要讲党性,理论探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管媒体,保证党对意识形态大方向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把服务人民与教育人民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时,多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贴近生活实践。其次,习近平围绕意识形态是“干什么”的问题,提出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任务,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也就是“两个巩固”思想,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方向指导,这也是习近平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形势之下,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重要作用的重新审视和认识。为此,习近平特别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认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缺钙会得软骨病。同时,十八大报告中也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内容,对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有重要助推作用。最后,习近平提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强调要大力弘扬主旋律,为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力量。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正能量的支撑,弘扬主旋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曾强调,要弘扬主旋律,在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为了更好弘扬主旋律,习近平提出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传播国家社会发展当中涌现的积极、阳光的内容,形成团结奋斗的局面,激发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
(3)注重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的创新。习近平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强调创新意识在意识形态建设的应用。在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各种思想观念的交锋更为尖锐,利益格局分化更为复杂,为了更好地凝心聚力,习近平提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积极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从习近平的诸多论述中可看到,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思路得以不断拓展。习近平也立足于国内国外的大视野,提出要做好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是习近平在对世界整个发展大形势的深刻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为此,习近平提出“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对外宣传中华文化,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转化对外传播话语,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同时,习近平也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着眼于网络空间的迅猛发展,提出要将网络舆论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网络越趋频繁。习近平提出,宣传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舆论宣传的重点就在哪,为新时期守好网络舆论阵地提供依据。为了做好网络舆论工作,习近平提出要党管媒体,要加强对互联网领域的立法管理,同时也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和协同发展,为当前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提供了方向。
(二)实践探索
(1)以大局思维主导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很强调要抓好新闻舆论工作,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展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注重从国内国外的两个大格局考虑我国意识形态发展工作,以大局思维主导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立足于我国发展现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要实现新时期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要积极构建舆论宣传工作的新格局,以适应国内外新形势的发展。为此,习近平提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要树立大宣传理念,各级党委要站好舆论宣传的第一站,做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工作。习近平提出,要动员全党的力量来做宣传思想工作,各方面都要参与进来,整合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这样才能形成舆论宣传的最大合力。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及时回应现实问题和人们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同时,习近平也注重对外宣传,提出要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形象,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2)以辩证思维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在意识形态实践中,非常重视辩证思维的应用,始终坚持以辩证眼光来看待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习近平提出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提倡要在全社会宣扬正能量,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同时,习近平也重视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错误思想倾向进行严厉批判,坚持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一起抓。另外,习近平在指导意识形态工作时,不仅提出要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认为我们党的经验来之不易,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时,习近平也提出要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不断发展意识形态理论,为此,习近平提出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活动等,这都是新时期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实践创新与发展。
(三)基本经验
(1)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舆论宣传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高度重视对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和领导权的把握,这也是我国推进“四个全面”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支柱。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状况。习近平非常重视舆论引导,特别是在我国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得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同心同德,不得不加强舆论宣传,通过舆论宣传把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价值认同等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习近平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党管宣传原则,注重舆论宣传与群众教育相结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充分利用好对外宣传和新媒体宣传等手段,不断创新舆论宣传形式,增强舆论宣传实效性,更好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和领导权。
(2)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提炼。习近平一直都非常看重中华传统文化,提出要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要密切联系我国的文化传统,要紧紧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强调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时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要利用好我们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发挥传统文化对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滋养作用。任何国家如果抛弃了传统就等于舍弃了其精神命脉,就会成为无根之物。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充分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用文化血缘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3)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在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既拥有发展的好机遇,也会面临不好挑战和难题,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交错,要求我们的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出新布局,必须要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的原则,这也是习近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曾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一方面,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弘扬主旋律。为了达到更好的舆论宣传效果,习近平提出要不断提升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创新正面宣传方式和手段,转化宣传话语,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实践,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习近平也强调要把握好舆论大方向,积极吸取反面案例的教训。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存在杂音,需要积极开展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敢于揭示问题,正面问题,敢于亮剑,解决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需通过不断的努力,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不断巩固我国发展成果。
(4)培养创新思维,增强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创新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习近平也非常重视培养创新思维,以发展的长远眼光来看待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和条件与以往不一样。当前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特点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更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一是理念创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不断地更新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更有效开展。为此,习近平提出要树立大宣传理念,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助力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二是手段创新。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思维方式的变迁,人们需求的变化,都对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手段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习近平提出,我们要积极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手段,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去思考,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利用新媒体宣传、国家形象宣传等途径,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的感染力。三是基层工作的创新。习近平历来都非常重视基层建设,而在意识形态建设层面,习近平也提出要积极发掘人民群众中的榜样,树立身边榜样,依托榜样来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同时,思想宣传工作也要抓基层,落实基层。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对新时代的启示
(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国家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如要最大限度地把人们凝聚起来,形成国家社会发展的巨大合力,都离不开意识形态建设。毫无疑问,意识形态建设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进程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聚在一起,增强精神合力,同心协力地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而共同奋斗。而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各种思潮涌现,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也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当前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要坚持两大原则,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指导地位,任何时刻都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时刻与各种曲解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做斗争,积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既反对错误思想倾向,也不断加强教育学习,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地位。二是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一切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原则,离开了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建设可能会走偏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毛泽东曾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充分说明了坚持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
(二)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
任何理论要保持生命力,都离不开创新发展,只有不断结合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理论建构,才能更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任何伟大的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结合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时代的呼唤,积极探索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意识形态理论,以更好适应当前发展需求。当下,我国的发展也不断遇到新的情况,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元。这些现实实践的变化,都要求我们党要以发展的眼光和整体的思维来思考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不断促进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也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挑战,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事业顺利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三)始终把意识形态建设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大方向紧密结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始终把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开展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方向有机结合起来。意识形态建设并不是一项单向的、独立的工作,而是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体事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意识形态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建设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要积极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激励和价值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前,毛泽东多次强调要正确认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要发挥思想和政治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统帅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重视从党和国家的整体发展布局来思考和规划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自觉将意识形态建设与我们党和工作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不断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聚力,为推进“四个”全面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四)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法,也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助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通过不断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意识形态观念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动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新闻媒体来进行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和自媒体发展迅速,在人民群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何利用好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宣传方式,坚持党管媒体,确保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和主导,为更好做好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方向保证,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最后,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连接人民群众和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积极汲取以往的意识形态建设经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培养一批本领强素质硬的人才队伍,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力支撑。
综上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虽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这些思想全面系统回答了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重要性、现实针对性和工作的方式方法。它们作为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对新时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深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