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要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是从整体上对医院内部控制加以规范,为内部控制运行构建良好的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单位层面控制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架构、议事决策机制、关键岗位权责分配、关键岗位人员能力、会计系统、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组织文化等七部分。
(一)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指医院内部机构的设置、职责权限、岗位编制、工作流程及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其中机构设置应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方面,并明确三者之间的权责分配。决策机构是医院的权力中心,其对医院内部控制整体效果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执行机构是决策机构的承办部门,一般包括财会部门、采购部门等;监督机构是对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监督,一般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组织架构是医院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促使医院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二)议事决策机制
议事决策机制是指以所设机构为载体,建立科学的执行程序和完善的制度规范,并通过监督和评价来激励程序和规范的有效执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要求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医院应当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医院应该实现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工作机制,设置议事决策工作机制、岗位责任制、关键岗位轮岗机制等制衡机制,使得权利受到制衡和约束,保障权利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三)关键岗位
关键岗位是指在医院经济业务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与医院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单位发展所需关键技能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这些岗位既是医院经济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医院经济活动中最容易发生舞弊和腐败的关键职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岗位。
医院应结合自身性质、预算类型、收支管理特点,依据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位数及结构比例,对内设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确定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岗位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
(四)关键岗位人员能力
关键岗位人员是指在医院中承担关键岗位工作的人员。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以关键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基础,医院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医院关键人员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及内部监督等关键岗位的人员。
(五)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是为确认、汇总、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并保持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各种会计记账方法、会计政策、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告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总称。会计系统在医院内部控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医院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六)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借助信息化来提高运营和服务效率,已经成为医院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医院的各种经济事项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系统,医院网站已经成为医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便民服务的重要渠道,办公系统、财务系统及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均在各级医院普遍使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能够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医院经济活动规范、高效、安全地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监管机构和其他外部相关信息公开的要求,提高信息公开的效率和效果。医院需要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相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通过增强电子网络、基础信息库和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为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持。
(七)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医院内部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组织精神、行为作风和准则,是医院在从事日常经营活动时所形成的文化,是代表单位特征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体现。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医院的组织文化应该在医护人员的道德精神、医院内部的民主与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