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情感要坦率真诚
真诚坦率是表达情感的最根本原则。林肯曾说过,虚情假意“只能在某些时间某些地点欺骗某些人,而绝不能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地点欺骗所有的人们”。判断某人是否真诚坦率地在表情达意,需要注意倾听他的语言语调、观察他的面部表情,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一系列举动和行为,也即“听其言而观其行、察其声”。80年代初,一批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曾在美国西部的偏远地区考察过一个部落,此部落生活落后,不懂英语。但学者们发现,这一部落的人们能够毫不费力地读懂他们脸上的情感表达。不用语言,学者们也可与部落的人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不发一言,不讲一语,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竟然能够做良好的交流,完全是靠彼此面部一幅幅真实情感的“图画”表达。
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自相矛盾的例子,恐怕我们都有不少的体会。它们未必是虚情假意,却有损于你的心理健康。如当你内心狂怒、咬牙切齿时,脸上却可能是笑容可掬,嘴里甚至还不断地咕哝着“没事没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又如当你刚刚被老板炒了鱿鱼,家庭也不幸解体时,而与别人谈及这一系列的不幸事件时,你可能表现的是“轻轻地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一副潇潇洒洒、自由自在的样子。
当你经历情感时,或者表情达意时,你不仅应当注意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更要注意如何表达。你的表情、一举一动都是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如果这一系列内容都是和谐一致的,那说明你的情感是坦率和真诚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谁都不能也不应当回避情感,因此有必要寻找机会体会情感、表达情感,包括积极的情感,如欢乐、幸福;消极的情感,如痛苦、失望等。就情感本身而言,它们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们对你的人生都有着建设性的作用。最重要的,当你体验情感、表达情感时,你不仅会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准确位置,同时也给别人提供了了解你的机会。
情感作用实际在告诉你,同时也在告诉他人,某件事情已经触及了你的需要,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经历愤怒、痛苦、失望、厌恶或者恐惧之类的情感,的确是件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承认这些情感的存在,接受它们,给它们以恰当的表达和发泄方式,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果试图回避、压抑、阻碍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悲伤、压抑的情感,那是绝对错误的,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理情感问题也是极其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