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渠道的衰落
人们越来越懂得产品知识,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购买之前,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关于产品、品牌及这个商品品类的详细信息,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他顾客的评价、留言。这意味着现在的顾客更有主见,即他们在购物时不易再受到商家的影响。
所以,在营销、销售中的思考重点不再是促销、价格等,而是产品与消费者内心的互动。比如,企业不仅考虑产品满足人们什么需求,还需要深入人们怎么使用、食用它,以及人们使用时的心情、心态、感受、情感、理想、价值观、美,体现着人们向往的某种生活方式,等等。
同时,营销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与消费者互动?营销的重点不是让人们知道,而是让人们产生共鸣。比如在电视广告中,演绎登山者的艰辛、克服困难的精神,也许是户外用品品牌引发消费者共鸣的有效思路。这就把消费者吸引到参与对产品的讨论中来。
这也能看出这是善和正义的导向。因为粗制滥造的、差的、平庸的、肤浅的、山寨的、没特色的、同质化的产品,反而不敢引起消费者太大的关注和鼓励参与对其产品的讨论。他们只能走低价、促销、搞忽悠式的广告之路。
所以,营销的重点就是,如何激发消费者讨论自己的产品?
那就是让自己融入自己的产品所代表的生活。爱自己的产品,而且爱自己的产品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那么,营销者、企业、产品、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就是志同道合的友情,就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性和激情上的互相佩服,甚至是共同的学习。
就如卖户外用品的人如果不热爱户外运动,他做营销又怎么能有激情和创意?
又怎么能对户外运动这种生活方式有深入的理解?
又怎么能进入热爱户外运动的人的内心深处去?
又怎么能理解户外运动的意义、价值和美?
那么,从产品开发到销售,都难以打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
因此,这需要付出热情、爱、精力、情感、时间和思考,甚至是付出心和灵魂。这当然不容易。
这种全身心地投入,这种专注,才是企业的美德和善。
假设我是个好静的人,不得已或偶然性地从事销售户外用品的工作,我为了做好工作而关注户外运动,这种舍己、克己的精神,不是一种比爱运动的爱更大的爱吗?